隨著男女平等的觀念越來越深入心,孩子不僅可以隨爸姓也可以隨媽姓的觀念逐漸流行起來。
越來越多的二胎家庭,開始這樣安排,大寶隨爸爸姓,二寶隨媽媽姓。
但這樣的安排看似公平,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特別到了 四五 歲以後,弊端會逐漸顯現,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一、孩子不同姓,會影響家庭成員的情感連結
同一個家裏,孩子不同姓,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連結。
①影響親子關系
雖然是同父同母所生,但孩子跟誰姓,會潛在影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
孩子跟爸爸姓,很有可能會跟爸爸親密些,孩子跟媽媽姓,可能會跟媽媽親密些。
不要小看這一層關系的親疏,一個家庭裏,通常爸爸和媽媽會分工合作,特別是沒有長輩幫忙帶孩子的家庭,一般是媽媽在家照顧孩子,爸爸外出掙錢,爸爸手上掌握的教育資源更多一些。
在一個家庭裏,經濟權決定話事權,爸爸掌握著家裏的經濟話語權,可能會傾向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給跟自己姓的孩子,這樣會對跟媽媽姓的孩子不公平。
而媽媽在家照顧孩子時,也有可能會不自覺多關註和關心跟自己姓的孩子,長期下去,也可能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健康。
②影響手足情深,甚至引發家族矛盾
兩個孩子不同姓,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也很容易生出嫌隙,變得不那麽親密。
跟媽媽姓的孩子,會自動把自己歸屬到媽媽家族,親近外公外婆舅舅舅媽。
跟爸爸姓的孩子,會自動把自己歸屬到爸爸的家族,跟爺爺奶奶叔叔姑姑比較親。
本來是親生的兄弟姐妹,卻好像各自是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影響兄弟姐妹的手足情深。
若兩個家族成員都比較重視孩子,還很可能因為孩子的問題,引發家族矛盾。
二、孩子的身份認同容易出問題
無論男孩或女孩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身份認同的問題,女孩或男孩在兩三歲時開始,就會逐漸懂得區分男女了,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開始將一些特征與男女聯系起來。比如女性愛穿裙子,男性有胡子等等。
透過父母的教育和榜樣作用,孩子能夠內化這種性別認同,並在日後的生活中更加靈活地理解和表達性別角色。
如果家長能夠給予孩子恰當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將會形成健康的性別認同,這有助於他們未來在社會中正常地生活和成長。
【養育女孩】提到, 女孩3歲左右,就會逐漸 形成性別意識,開始認同母親的身份。
母親的一言一行以及母親對女孩的養育方式,都會對女孩的成長產生影響。
如果女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裏,母親對女孩是愛護有加、支持和贊賞的,女孩便會更加自信,有更高的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否則,女孩可能偏向表現出男性化特質。
【養育男孩】中提到,父親在男孩性別認同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在男孩青春時期,需要父親支持和共情,為男孩行為設立邊界,樹立榜樣,陪伴他運動、玩耍,培養出男子漢氣概。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父母的支持,如果一個隨母姓,一個隨父姓,難免父母在養育過程中容易出現忽略和偏私,讓孩子在性別認同的過程中出現問題。
除了身份認同, 異性父母也是男孩或女孩未來尋找另一半的「樣版」, 如果孩子與異性父母關系不好,很難想象不會對他們未來的擇偶觀產生不良影響。
很難想象,一個從小與自己媽媽疏離的男孩,長大後與女朋友相處會是什麽樣子,同樣,也很難想象,一個從小就與父親心生嫌棄的女孩,長大後會放心去接納另一半。
三、家族文化的影響不同
孩子跟誰姓,其實就代表著他在心理上會歸屬於哪個家族。家族文化對個人心理的影響深遠,影響著個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
特別是大的家族,甚至會流傳著家訓,傳承給後輩子孫們。比如中國古代流傳的著名的十大家訓,北齊文學家的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明末清初理學家、教育家朱柏廬的【朱子家訓】,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誡子書】,南宋著名詩人陸遊的【放翁家訓】等等。
就算是普通的家庭,家族文化也是個人價值觀和信仰的重要來源。
不同的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教育方式、家庭氛圍都會對個體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長輩的言行舉止可以直接影響到晚輩。
孩子跟媽媽姓,背後就是媽媽的家族,而孩子隨爸爸姓,背後就是爸爸的家族。
那麽如果說,一個家庭裏,一個孩子隨父姓,一個孩子隨母姓,不太好,那怎麽讓父母在孩子冠姓的問題中獲得心理平衡?
四、不妨試試給孩子冠以復姓
為了表達對雙方父母和家庭 的尊重,可以給孩子冠以復姓。
前陣子,大受歡迎的奧運射擊冠軍盛李豪的名字,其實就是他的爸爸盛亞娟和媽媽李湘平 的姓氏組合,再加一個豪組合而 成的。
當然了,家是愛的載體,孩子是愛的結晶,在愛足夠多的家庭裏,孩子無論姓什麽,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我是樹媽,全網30萬+粉絲,碩士媽媽,家庭教育指導師、中科院二級心理咨詢師,家有倆娃,姐姐上小學,就讀一線名校,弟弟上公立幼稚園,專門分享育兒幹貨,關註我,讓我們一起攜手在育兒路上打怪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