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不管家裏有錢沒錢,到了年紀一定要給孩子零花錢,不然可能會偷錢

2024-12-13親子

某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叫: 「從小到大都沒有零花錢是什麽體驗?」

開啟底下的回答區才知道,零花錢不容小覷。

有人回答說:

家裏不富裕也不困難,但是從小就沒有零花錢。

影響就是挺自卑。一直生活在「別人有我沒有」的狀態。

長大後的狀態就是感覺挺分裂的。

一邊總是要算計著怎麽用有限的錢買到更心儀的東西, 花了錢會心痛。

一邊 喜歡報復性消費,月光愛花錢。

有人回答說:

「因為沒錢,和同學玩不到一塊,幾乎沒有特別好的朋友。」

「每次都是同學掏錢請我,我從來沒請過別人。」

有人回答說:「我媽總說喜歡什麽就告訴她,她給我買,但真的說出來後又各種理由不同意。」

「後面想要什麽要在心裏琢磨好久才敢說, 小時候還偷偷拿過家裏的錢。」

……

哲學家培根曾說:「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在金錢上過分吝嗇於他,孩子在性格上將會變得猥瑣。」

零花錢大人覺得可有可無、毫不在意的事情,確確實實影響著孩子的三觀和身心發育。

到了年紀孩子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好的行為,比如偷盜行為,或者撿別人剩下的垃圾……

對小孩子而言,他們真的會需要用到錢嗎?

不少家長覺得家裏什麽都有,他一個小孩子需要花什麽錢?

有孩子的家長都不陌生,超市裏、公園門口,經常能看到那些要玩具或者糖葫蘆撒潑打滾的孩子。

我家孩子在4歲左右,就有了濃烈的購物欲。

我朋友開玩笑說:「你和那許願池裏的王八有的一拼,孩子朝你許願:「媽媽,我想要這個」、「媽媽,我想要那個」。

有研究表明,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孩子去公園,大概率會想要買氣球、風車、泡泡槍;去超市,想買玩具、貼紙;即便是走過路邊小店也能想要套個圈、串個珠……總之,無論去哪兒,孩子都不能空手而歸。

孩子愛買買買是源於愛探索的天性,看到琳瑯滿目的東西,就會有想擁有的沖動,看到別人有的她也想要。

金錢可以滿足孩子的一些物質需求,也能滿足她的一些社交需求。

大人對錢越是避之不談,越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金錢觀。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

「孩子還沒有管錢的能力,給多了、給少了都容易出事兒。 給多了,孩子以為來錢容易,花起來大手大腳的,父母意識到問題突然不給了,孩子就會想辦法弄錢,路就慢慢走偏了。」

孩子到了一定年紀,對錢的需求感就越來越強。

不管家裏有錢沒錢,孩子金錢觀的建立都應該是教育的重點,而零花錢就是很好的方式。

什麽時間應該給孩子零花錢?

一般來說, 孩子有花錢的概念了,會簡單的計算,就該給零花錢。

具體年齡可以從幼稚園開始,也可以到小學後。

我們家是從4歲左右開始給的零花錢。

到孩子6歲左右,就有了很明顯的變化,那個去超市啥都要買的孩子,現在慢慢學會了選擇更需要的東西,學會為了喜歡的東西儲蓄,學會了比價和砍價。

都說教育孩子是愛與規則同行,給零花錢也是。

之前【變形計】裏有個小女孩,每個月幾萬的零花錢,家裏阿姨餵飯。

這孩子零花錢從沒斷過,反而父母給的非常大方,但這種【過度】的零花錢同樣對孩子教育沒什麽用。

孩子去燒烤店100塊錢,她一定要給500塊。

20塊錢進貨的手機錢,2塊錢虧本賣出去。

孩子揮霍成性,對金錢同樣沒有概念,還養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

羅拔·清崎的這段話,足以給家長應有的警醒:「如果要讓債主、奸商、警方,甚至騙子來替你進行這項教育,那恐怕就會付出一定代價了——金錢是把雙刃劍,越來越富裕的生活本身不會對孩子有害,但是如果缺乏正確價值觀的指導,金錢常常扮演著‘罪惡之手’的角色。」

我們給孩子零花錢,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正確消費,幫助他們正確理解金錢和生活的關系,學會取之有道,幫助他們建立好的金錢觀。

那我們怎麽和孩子談錢?零花錢怎麽給?零花錢給了孩子後,父母要不要幹預?

給零花錢有幾個原則,可以解決這些困惑。

1、定時定量的給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零花錢的多少和父母的愛沒有關系,不是零花錢給的多,就是父母的愛多。

定時:按天、按周、按月;

定量: 按年齡。按需求給;

比如:孩子4歲,那一個星期給4塊錢零花錢,5歲,一個星期給5塊錢,6歲一個星期給6塊。

孩子上小學零花錢=每日必要的交通費、餐費等+一周零食開銷+機動的零花錢。

給零花錢之前就跟孩子約定好,時間固定給,錢花了也要等下一次零花錢時間。

2、零花錢不作為獎勵機制

寫作業是孩子要承擔的學習責任;

家裏做家務是孩子作為家庭成員該做的;

孩子的表現這些都不要和「零花錢」掛鉤。

千萬不要說什麽:「你不聽話下周零花錢沒了」。

養孩子本身就是父母的責任,把孩子的責任和金錢掛鉤。

不管孩子表現如何,父母都應該「無條件」按時給零花錢。

不需要孩子做某些事來交換。

零花錢的多少也不代表著父母愛的多少,引導孩子不要攀比。

每個家庭根據家庭實際情況,量入為出。

當然,如果孩子故意損害他人物品,可以由父母承擔一部份,孩子用零花錢承擔一部份。

這樣的獎懲機制短期有效,長期損害孩子內驅力和主動性。

3、零花錢孩子有支配權

很多家長不想給孩子零花錢的原因是擔心孩子亂花錢。

覺得給她錢,她就去買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一點沒花在正事上。

如果給孩子零花錢,但是卻不讓她自主支配,那不如不給。

孩子的零花錢要由孩子自由支配,主要用途是購買孩子喜歡的小飾品、小玩具、小食品等小件物品。

至於孩子的書本、夥食、服裝等花費,均屬於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費用,這些費用不等同於給孩子的零花錢。

零花錢應該是孩子能擁有的,自己可以支配的錢。

可以用來去滿足一些日常的小需求。

而不是只能用來買學習用品或者某一單一的途徑。

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零花錢的使用範圍。

4、教會孩子管理零花錢

零花錢本身沒什麽意義,讓孩子學會花錢,知道管理和規劃,怎麽做消費決定才是重點。

日本兒童教育主張:「不能隨便找人借錢,要讓兒童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比如:

請孩子記賬, 哪天收入多少錢,哪天支出多少錢,按周或者按月核查零花錢余額。

如果賬上余額和實際零花錢余額不一致,設定一定的獎懲機制,比如連續一個月記賬準確,用途清晰得當,下周就增發零花錢,反之,下調零花錢。

記賬可以讓孩子清晰、家長清晰錢的進出,也可以加強孩子財務規劃的理念。

【小狗錢錢】一書中寫到過, 教孩子把零花錢分成三部份:

第一部份:夢想儲蓄,孩子特別想買的某件東西,價格也不便宜,每次儲存一點,輕易不要動。

第二部份:金蛋賬戶,用來實作短期目標,流動資金。

第三部份:日常開銷,需要花錢的時候從這部份走。

只有孩子從小練習花錢、管錢,孩子才會懂得錢不是無中生有,錢也不是源源不斷。

寫在最後:

西方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兜裏越早有錢,他們就能越快地適應成年後的生活。

孩子到了一定年紀,不管家裏有錢沒錢,都應該量入為出給孩子一些零花錢。

花小錢辦大事,讓孩子做金錢的主人,學會自己做選擇,自己體驗和實踐關管理、支配有限財富的感覺。

為實作夢想儲蓄的過程,購買心儀產品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