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無數90後80後的人來說,最快樂的時光一定是童年時間
,童年時光裏有最喜歡的朋友,有最喜歡的遊戲,
最期待的就是放學,放學之後就能和自己的三五好友嬉戲打鬧,男生會聚在一起扇畫片,彈玻璃球,女生會聚在一起跳皮筋,玩洋娃娃……
這是所有人一生中最開心,最單純的年紀
,那個時候的小孩子最愛聚在一起,只要一聚在一起,似乎所有煩惱都會煙消雲散,
那個時候手機還沒普及,互聯網還不夠發達,小朋友的世界都還在現實生活中。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革新,社會也迎來了轉型
,
社會結構的改變帶來的也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變化,20年前和20年後正以驚人的速度重新整理著人們的認知。
誠然科技的發展帶來無數的便利,但是也帶來屬於這個時代的某些「悲哀」,就如狄更斯
(Dickens)在他的著作【雙城記
】裏說到的那樣: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也是如此,這讓我想起很多家長會來咨詢我的一個問題,
自己家的小孩不愛社交,整天待在家裏,就算和其他小孩子待在一起,也不願意嬉戲玩鬧,他好像失去了童年時光裏的快樂,失去了應有的「生機」。
這並不是什麽好事,反而是一個很「危險」的現象···
兒童認知發展與行為特點
結合心理學家皮亞傑
(Piaget)和科爾伯格
(Kohlberg)的觀點來看,兒童的認知與行為發展一般具有如下特點:
嬰兒期(0-2歲):認知上一般透過感官體驗世界,開始形成物體永久性概念,開始學習,
行為上的特點則是,依賴成人照顧,透過哭泣進行溝通,開始探索世界。
幼兒期(2-5歲):認知上呈現出語言能力發展迅速的特點,開始理解簡單邏輯,想象力豐富,
行為上則是社交技能開始發展,情緒表達直接,開始復雜的遊戲和活動。
學齡前期(5-8歲):認知上表現出能夠進行復雜思考和問題解決,開始關註他人感受,
行為上則是善於與同齡人互動,開始形成道德觀念,理解對錯。
學齡期(8-12歲):認知上的特點是抽象思維能力增強,能夠進行更復雜的邏輯推理,學習策略與記憶技巧開始發展。
青春期(12-18歲):認知上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能夠進行長期的規劃和自我反思,道德推理能力逐步完善。
行為上社交技巧更加成熟,情緒波動大,對獨立性有更強烈的需求。
兒童的認知發展和思維特點總體上呈現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變化的趨勢
,
在12歲之前,兒童的主要社交範圍是同學和家長,對於某些親子關系不好的家庭來說,兒童的唯一社交範圍是同學朋友。
社交需求
從上述的認知發展特點來看,社交需求幾乎貫穿了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從最開始嬰兒期對外界世界的探索,也是社交需求的一種表現
。
如果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來劃分,那麽社交需求是屬於最底層的最基礎的需求,
所以一個人格健全智力發展正常的孩子,一般都有著一定程度的社交需求
,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任何社交需求,和其他孩子聚在一起也不嬉戲玩鬧,經常沈溺於自我的世界,這其實很危險,一般來說有兩種可能:
1、性格極度內傾
心理學家榮格
(Jung)將人的性格分別了兩種類別:內傾型
(Introverted type)和外傾型
(Extroversion),
他強調外傾和內傾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內傾型,也沒有絕對的外傾型,
一個人的性格中往往包含了這兩個部份,只不過在社交上可能會表現出對某種傾向的傾斜。
所謂的內傾心態
,大部份時候會表現出不願意與人社交的行為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社交需求,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社交,
並且他們的心理防線比較高,對於熟人,他們會表現出外傾特質。不過與他們建立信任的過程往往比較漫長。
如果你的孩子不愛和其他孩子嬉戲玩樂
,這說明他可能是一個極度內傾的孩子,
他們不敢正常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也害怕期望落空
,因此表現出不需要社交的模樣,
這樣的孩子往往很孤獨,這並不利於他們對外界的適度探索
,也不利於建立自己的完善人格,因為坐井觀天是無法真正觀測到天的真實與全貌,
總是沈迷於自我世界的話,在面對外界的刺激和挑戰,心理彈性
(Mental Resilience)上可能會有所欠缺。
心理彈性指的是面對外界刺激的承受能力和恢復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提升心理彈性也是一個對外界社會的脫敏訓練,一般是透過社交或其他外界接觸習得
,
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開啟心扉,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那麽他的成長和人格的完善會比同齡人更加漫長,坎坷。
2、資訊繁雜,感官過載
有的孩子會對社交呈現出低需求的狀態
,但是有的孩子對社交往往會比較熱衷,
不願意與其他孩子玩,並不一定都是天生的,也有可能是後天的
,如果是後天的,這種情況更加「危險」。
現在很多孩子都不愛社交玩鬧,這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讓他們失去了對外界的探索欲望和冒險精神
。
兒童的認知發展往往比較單純,對於身邊的人和事,不會過度復混成,因為認知程度有限,因此對於外界的變化,可能會比較遲鈍。
如果他的性格在慢慢變得沈默與麻木,這說明他感受到資訊已經讓他感官過載
(Sensory Overload),
所謂的感官過載指的是承受的資訊和反饋太消極,太龐雜,而出現的麻木與無措。
這也是為什麽00後之前的孩子對世界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很願意和身邊的朋友嬉戲玩鬧,
因為當時的互聯網發展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人們認識外界的方式只能是社交,
而現在的孩子可以願意透過手機開啟認識世界的通道
,手機上的繁雜資訊往往會讓很多孩子無法及時消化和處理,同時也會影響著他們的三觀,
過早地了解到世界的多面性,讓他們更加早熟,從而失去應有的活力和生機
。
作為父母,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不應該直接禁止孩子接觸網絡,而是應該循循善誘,讓孩子明白現實生活的可貴之處
,這是孩子的改變,也是父母的成長。
-The End -
作者-觀南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