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路房產中介。
為了讓自己能熬過2024年的樓市寒冬。
這段時間都是拼命利用樓市小陽春,在各種些小作文。
這些小作文的內容。
類似於。
說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限購要放開,首付要降低兩成之類的,以及房東們跳漲房價,棚改拆遷又要來了等等的。
各種各樣的小作文。
這些房產中介是打定主意,趁著樓市還能有一次小陽春,趕緊抓住這次機會,能掙點就多掙點,也挺無奈的。
其實很多人心裏面都是門清的。
都清楚,現在房價能維持一個橫盤的狀態,已經是把吃奶的勁都用出來了,恨不得一個饅頭分成八份吃,想要房價上漲,太難了。
房地產這個行業,走到這一步,你說要回到之前的巔峰狀態,已經是明顯不可能的事情了。
就一個人口數量,就決定了,房地產回不到過去了。
大家要註意。
彭叔說的這個房地產回不到過去,是指新房的供應量,整個房地產的規模,回不到過去了,不是說,房價不會漲了。
房地產行業的核心,是人。
這和房價還不一樣,房價你還可以歸結很多個因素,什麽貨幣、什麽收入、什麽人口等等的,你都能扯上關系,但是這個房地產行業,核心是人。
大家只要仔細觀察。
就會發現房地產走到這一步,和國內新生人口情況,是高度吻合的。
前些年年的時候,新生兒是達到1700多萬,而2023年,新生兒是只有902萬,減少了800萬的新生兒。
而房地產的新房銷售面積,從18億平方米,降到了現在的11億平方米,減少了7億平方米。
7億平方米,按照100平一套房來算,也就是減少了700萬套新房。
而新生兒是減少了800萬。
大家看這兩個數碼是不是很吻合。
新生兒決定了房地產未來的需求數量,當新生兒數量越來越少的時候,你還想要一年賣多少新房出去,根本不現實。
雖然理論上來說,樓市沒有新生兒,也可以靠改善型購房者來支撐。
但問題是。
改善,和剛需,是兩碼事。
什麽是剛需,是你今天吃了飯,你明天還要吃飯,不然你就會餓,這個飯,就是剛需,不管這飯的價格漲多少,你都要吃飯。
而改善是什麽,是你今天吃了飯,但是沒有吃水果,你現在想要改善一下,飯後吃點水果,而你這個水果,是可以吃,也可以不吃。你有錢了,想要生活更好一些,你也喜歡吃水果,你才會吃,你要是沒錢,你也不喜歡,那麽你還是就只吃飯,不吃水果。
房子也是一樣的。
如果說,大家現在連住的地方都沒有,那麽這個時候,房子就是剛需,你總不能睡大街吧。
但是當大家都已經解決了居住問題的時候,你說想要讓自己住的更好一些,這種需求,就是改善了。
這種改善需求,你可以有,也可以沒有。你看到房價上漲,你想要改善,你看到房子好,你也想改善,都可以,但當你覺得這個不劃算的時候,你就沒有了這種改善需求了。
改善需求,也是一種偽需求,不是真的剛需。
那麽大家再回頭來看,國內新生兒數量現在是902萬,你說能撐起來多大的新房市場?
很多人說房地產是需求之王,只有房地產熱了,需求才起來了。
但實際上。
孩子才是需求之王。
一個新生兒能帶動的上下遊行業,遠高於了房地產。
從一個孩子出生,就開始制造需求了,他要喝奶,要嬰兒車,要尿布,等等的,後面上學等等的,一條龍的需求。
房地產和孩子相比,拉動的需求,還是有差距的。
新生兒少成這樣,其他的各個行業,你能說好到哪裏去呢。
在2000年那會,當時國內的人均住房面積是22平,那會國內是人多,房子少。
一個人住房面積才22平。
現在國內人均住房面積是41平,比2000年那會,增加了19平。
這就是當年剛性需求的力量。
其實國內采取了期房銷售,什麽公攤面積等等的,都是因為當時國內還處於缺房子的階段。
那個時候每年大城市都有幾千萬的青壯年流入,而當時大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積才那麽點,真的是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所以在那個年代,還有很多人真是睡大街,而且那個年代的房東,也特別牛叉,你不租,有的是人租。
所以那個時候,國內對房企是各種開綠燈,讓房企加足馬力去蓋房子,解決大家住房的問題。
大家應該都知道,做事情都是要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然後再搞定好不好的問題。
當時就是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所以就各種讓房企蓋房子。
那麽等到現在的時候。
這個過程已經結束了。
房地產不需要那麽多房企了。
國內的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了41平了,而且,現在人口都是負增長。
哪怕是從現在開始,全國一年一套新房都沒有,也會因為人口越來越少,人均住房面積被動的越來越多。
這也是為什麽,上面就是不救房企。
到現在,出的所有政策,都是只救專案,保交樓就行了,房企涼涼,就涼涼了。
因為這個行業,不需要那麽多人了。
大家可以看看日本、美國等等的已開發國家,可以看看他們那邊一年,才賣多少套新房。
人口的確不是房價漲跌的唯一因素,但是,人口是房地產行業最根本的東西。
人口減少,房地產行業的天花板也就出現了。
其實大家也別太盼望房價腰斬。
因為如果說,房價真的腰斬了,那麽除非你是手上擁有大量現金的人,或者,你是一個要換房子並且手上持有現金的人,否則的話,都沒啥好處。
這是國內個人住房貸款余額。
其實從這個,也能看出來,為什麽大家覺得現在越來越掙錢了。
我們國內的貨幣,主要是靠房產來做為抵押,再釋放出來的。如果說房價跌了那麽多,那麽等於是,這個社會上的貨幣,就會減少。
那麽當社會上的貨幣減少以後,整個的經濟肯定會有影響的。
彭叔再說的簡單一點。
如果說,房價上漲,保持熱度,那麽A手上有30萬,他用這30萬,貸款去買了B手上100萬的房子,那麽這個時候,社會上就多了70萬的錢,接著,B拿到了這100萬,去貸款買C手上300萬的房子,那麽這個時候,社會上的錢就多了200萬了。那你看一下,只過了2 手,30萬,就變成了300萬。
但是反過來說。
A手上有30萬,他不去買房,那這個錢就出不來,一直在他手上,或者哪怕他把這30萬,全部的吃了,喝了,也只能產生30萬,因為這裏面沒有杠桿,而買房是有杠桿的。
最悲催的情況,就是當下的這種情況,A不但,不把這30萬給吃了,喝了,他把這30萬,提前還貸了。。。他之前有銀行的貸款,他把這30萬還貸以後,等於社會上少了他的30萬,以及銀行那邊的貸款30萬,共計60萬。
很多人說,錢不去房地產,就要流到社會上了,然後就大通脹,房地產是蓄水池之類的。
這是有問題的,房地產是有蓄水池的功能,但也有放大貨幣的功能。當這個錢不流入房地產的時候,他也可以直接提前還款,提前還款以後,等於就把這個錢給憑空的消失掉了,也就成了縮表。
只是說,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面,這種情況很少見,而現在發生了。
所以現在社會提前還款的人越多,經濟反而就會越冷。
這也是彭叔說,大家還是別太期望房價腰斬,雖然從感性上來說,彭叔也喜歡看到房價腰斬,但是從理性上來說,房價腰斬,除非你手上持有的是現金,否則真沒啥好處。當然了,或者你是啥都沒的那種,期待一個重開局。
現在上面也知道這個情況,所以他們就很努力的,穩定房價,不讓房價腰斬。
彭叔知道,有的人會說,那維持這麽辛苦,還不如讓房價上漲就行了。
但問題是。
房價上漲,是需要收入配合的,也就是,房價上漲,意味著負債增加,而大家能承受的負債壓力,是有限的。
過去國內幾次房價上漲。
98年房改之後,到2012年,甚至到2015年,這中間的時間,你都可以理解為,是靠薪金、人口等剛性需求,支撐著房價上漲,房地產紅火。
而從2015年開始,就已經是靠棚改拆遷制造需求,以及讓大家掏光六個錢包的積蓄來接盤了,這個時候支撐房價上漲的,已經不是大家的收入了。
所以現在才這麽難受,這個時候,房價再上漲,大家負債頂不住了,如果要頂負債,要麽大家的收入漲起來,要麽你再想辦法讓大家有存款了,不然的話,就沒戲的。
沒有支撐的房價上漲,就是泡沫,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專家,都說2015年之後的是有問題的原因。
現在上面能做的,就是用時間來換空間。
把房價穩住,就控制在這個區間裏面,不大漲,也不大跌,就這麽橫盤著,然後給大家時間,讓大家修生養息。
只是說,這個也挺難的,全球目前還沒哪個能做到的。
最後:
房價不是人口控制的,但是房地產是,房地產行業回不到過去的時候了,還是早點接受現實。
除非有什麽特別厲害的招數,能讓現在新生兒從902萬,反彈到1500萬以上,那麽,房地產的春天,才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