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孩子喊「媽媽」、「媽」和「老媽」,看似一字之差,實則區別挺大

2024-07-13親子
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朋友小莉跟我吐槽,說自己最近的心情,猶如過山車一般。
說起原因,想必很多媽媽,都能感同身受。
小莉說,前段時間他送上五年級的兒子去興趣班,臨分別時,孩子像往常一樣,跟她揮手示意說再見。
只是不同的是,稱呼卻從之前的「媽媽」變成了「媽」。
那一刻,小莉表面上不動聲色,心裏卻有些猝不及防,就好像心底最柔軟的地方,突然遭受到了一記重擊。
她呆呆的站在原地,看著孩子愈走愈遠的身影,突然想起了龍應台在【目送】中寫的一段話: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那種感覺,是失落、是疑惑,是手足無措,是心有不甘……
不過還沒等到小莉從暗自傷感中脫離出來,放學回家的兒子,卻又把稱呼轉變成了「媽媽」。
小莉說,兒子最近這段時間,就在「媽媽」與「媽」之間來回切換,而她也如過山車一樣,在不同的情緒之間來回遊走、狼狽至極。
其實,不止是小莉,大多媽媽都會經歷孩子稱呼上的「突變」,也會不由自主的陷入到失落與難過中,不能自拔。
當然,也會暗自揣測,止不住的想問一句:為什麽?
那麽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場「稱呼轉變」的幕後,來了解一下孩子成長的內心世界。
01.孩子為什麽會突然變了稱呼?
作為一個全職爸爸的角色,每次只要聽見我們家奶豆喊「爸爸」,我就能突然爆發出無窮的戰鬥力。
甭管一睜眼,面對的繁雜瑣事有多少,只要聽見「爸爸」兩個字,就能瞬間迷失自我,深陷其中。
男性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那個經歷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媽媽呢?
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媽媽」兩個字像是帶有一種「魔法」,讓人打心底裏融化。
可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會發現原本親昵的稱呼「媽媽」的孩子,卻突然換了叫法,改叫「媽」或者「老媽」了。
那麽為什麽會有這種變化呢?
①語言能力完善的表現
當孩子咿呀學語時,由於約定俗成的語言環境,再加上認知上的局限性,所以大多家長,會采用「疊字」方式,讓孩子進行語言學習。
一來,這種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習得。
二來,像是這種帶有萌動柔軟的「疊字」表達,如「喝水水、吃飯飯、爸爸、媽媽」,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語言表達逐漸系統完善的時候,就會更願意采取「簡單、利落、幹脆」的表達方式。
從這一點來說,對媽媽稱呼上的改變,其實預示著孩子發育的不斷完善。
②「心理斷奶」現象
孩子成長早期,需要從爸爸媽媽那裏獲取「生存物料」。
所以,在生存需求的掣肘之下,孩子對父母,有著極為強烈的依賴與信任。
但隨著年齡增長,認知增強,以及社交關系的建立,孩子自主意識就會慢慢萌發。
此時,他們就會透過自身的一些行為或表達,來脫離父母的掌控,宣告自己的長大。
在心理學上,也可以被稱之為「心理斷奶」現象。
③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通常來說,孩子對父母稱呼上改變的高發期,一般在上小學以後。
之所以會在這個時期,有兩方面的主要原因。
其一,由於接受了基礎教育,孩子自主意識激進,自尊心與羞恥心加強,急於擺脫「疊字稱呼」的幼稚,彰顯自身的強大。
其二,升入小學後,身邊的小夥伴會越來越多,孩子們大多會比較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會慢慢擺脫略顯肉麻的「疊字」稱呼。
當然,除了上述這些原因之外,還有的家庭,可能親子關系出現了問題,暗藏一些小矛盾,孩子也會透過改變稱呼,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希望得到父母的關註。
那麽新問題來了,「媽媽」、「媽」和「老媽」,不同的稱呼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區別呢?
02.不同稱呼,有什麽區別呢?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任何行為背後,往往伴隨著心理和情感的發展。
那麽「媽媽」、「媽」與「老媽」的稱呼轉變後面,又意味著什麽呢?
其實,當孩子處於咿呀學語的黃金期時,他們往往最先學會的就是「媽媽」這個稱呼。
在這個階段,由於有著生存需求,孩子對媽媽的依賴、信任最為強烈。
而一聲聲的奶聲奶氣的「媽媽」,其實是孩子對媽媽強烈依賴,以及尋求安全感的一種詮釋。
等到孩子把稱呼從「媽媽」變成「媽」的時候,其實也不必憂慮孩子是不是不愛自己了,因為這種變化是他們渴望獨立與成長的一種訊號。
這個階段,他們會逐漸擺脫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從而尋求更多的獨立空間,也預示著媽媽這個角色,慢慢要從之前的「全職照顧者」變更成了「引導者」和「支持者」。
當然,還有的孩子會稱呼媽媽為「老媽」。
之所以會這樣稱呼,其實是一種親昵與尊重的之間的平衡。
一方面,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更加渴望自主權和獨立性,另一方面,卻在良好的養育之下,與父母之間維系著緊密的親子關系。
所以為了凸顯自己「長大」這個訊號,有的孩子會透過稱呼「老媽」、「老爸」來保持與父母的親近,又恰如其分的帶有一定的尊重距離。
可以說,能夠這樣稱呼父母的孩子,往往成長環境相對寬松,親子關系也非常和諧穩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稱呼「老媽」、「老爸」,帶著孩子對父母和家庭的深層次的認可和信賴。
03.孩子改變稱呼,家長該怎麽辦?
作為家長,想必大家的想法都相差不大,想讓孩子盡早獨立,又想讓他們與我們保持親密的關系。
也正因如此,只要孩子一改變稱呼,我們許多家長如臨大敵一般。
但事實上,就像心理學家曾奇峰說的那樣:
撫養者越是能給給予孩子高品質的親密關系,孩子就越有能力與撫養者分離。
所以從這一點而言,如果孩子能夠宣告他們的成長,這又何嘗不是在歌頌我們養育的正確性?
更何況,無論父愛還是母愛,到最後都是逐漸分離的過程。
既然結局無法更改,我們還不如當孩子喜歡粘著我們叫「爸爸」、「媽媽」時,珍惜這樣美好的時光,給予他們充足的愛與安全感。
等到他們幹凈利索的喊「媽」和「爸」時,我們得體的放手,欣慰的成全,坦然地接受孩子從「疊字」到「單字」的改變。
要記得,無論孩子喊得是什麽,只要那個溫暖的身份還在,只要有人還能夠回應,孩子便永遠是我們的孩子。
最後也想問問大家,你家孩子改變稱呼時,你是怎樣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