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原因:
1,你訓練頻率太低。
2,你不懂計劃的周期性。
3,你沒有輔助訓練,訓練效果打了折扣。
其中1和3,是相互影響的,3的因素和結合著1的因素來看,可以說不是必須條件,但可以做為重要參考條件。
你看,這三個,我一條條跟你說。
訓練頻率是啥?就是這次你練腿這個部位,下次啥時練,中間隔得越短,頻率就越高,或者咱不是練健美的,就說功能性,今天你練了蹲力,下次啥時練,這也是頻率問題。 一周一個部位或者一個功能只練一次是不夠的,這個誤解來自於90年代健美用藥最嚴重的時候,他們藥罐子是一周練一次,一次練透。而不用藥的人,練這麽透,很容易傷和過量訓練,而且沒經驗的人,你哪來的經驗和水平去」練透「。
所以最基礎,最直覺的頻率,是同功能性一周兩次為最低。比如早期舉重,按蹲力和拉力去區分素質,兩次蹲力兩次拉力一周就這麽分,你這一周一次,實屬頻率太低。
然後第二個口,你沒有周期性計劃的意識, 對力量提升想要快,周期性是一定要考慮進去的事。啥叫周期性? 也就是說,你比如你可以舉100公斤 ,實際並不是每一次都可以,你實際的水平是95-105(數值不精確,大概舉例用),這個就象是」波「 有波峰,也有波谷,有高狀態,也有低狀態。按高狀態去發揮高的,低狀態去發揮低的,就是周期訓練的基本原理。
然後,人會有一個天然的生理周期,以三周左右為一個輪回,訓練則有一個成長周期,按:一般-興奮-強大-累了。這個規則來迴圈。那麽就會有在一般狀態時,養肌耐力打基礎,在興奮時加訓練強度出效果,在強大時突破,提升動作完成性。這就是一個周期訓練。
你看,比較簡單的訓練計劃,力量訓練的5-3-1訓練:是這樣的
這就是最明顯的,生理周期和成長規律周期耦合的訓練計劃。
再來看,smolov,訓練計劃:
為什麽截取345三周,因為前兩周是準備和休整階段,這三周才是正式訓練階段。 這個計劃可以看出,每周內是周期性遞進,三周是重復性遞進。 周內遞進就是符合成長周期律的方式,而三周遞進則是符合生理周期的。
這就是周期訓練。
怎麽說呢,身體其實 和腦子一樣,是不喜歡重復勞動的,你一重復勞動,它就會」我累給你看「出現耐受性疲勞,也就不進步了。這個玩健美的,韋德訓練法則也有一條」多樣化法則「就是按這個規律來定的。
西部杠鈴的理論說,每三周,至多六周要換主要動作,也是這個原理,三周或六周如果提升了就是提升了,沒提升,身體其實 就練煩了,換個練練比較好。換湯不換藥。把深蹲改箱蹲,改安全桿深蹲,改相撲拉,早安這都可以。
好,然後是第三個問題,你不做輔助訓練。 這其實 分兩邊說,俄式訓練,輔助訓練的作用就沒那麽大,就是猛懟主要動作,練深蹲,就猛練蹲,蹲夠了,就啥都有。 而美式訓練就重視輔助訓練,比如西部杠鈴訓練,分成主要動作 象深蹲,臥推,這就是主要, 次要動作,GHR,jim臥推這就次要動作。輔助動作:腿彎舉,三頭下壓這就輔助動作,最後是練核心。
為啥這麽分,因為它的思路是,主要動作,練的是動作,神經的協調性,所以用最大重量或次最大最重量,也就是3次到一次的重量,這種訓練不能太多,會很累。所以把養肌力的動作放在次要位置,把肌肉內代謝,養肌肉的動作放在輔助位置。
一般人不是專業運動員,猛懟主要動作,神經比較累,平時工作幹啥都受影響,所以美式訓練還是適合一般人的,所以說你不做輔助訓練,就是這意思,以你的狀態,單靠懟深蹲肯定懟不到位,得加強其它訓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