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廣東人發現,在公園和街道旁有很多蓮霧掛在樹枝上,或掉落在路面,還有網友好奇:滿樹蓮霧,為啥沒人吃?
廣東多地街頭長滿蓮霧
樹上這些粉色的果子叫蓮霧,是典型的熱帶副熱帶植物。蓮霧學名洋蒲桃,原產自馬來西亞及印度,在1624-1662年由荷蘭人從爪哇引入中國。蓮霧適應力強,性喜溫暖,怕寒冷,喜好濕潤的肥沃土壤。
蓮霧的叫法在各地也有所不同,在廣東被稱為「棉花果」,潮汕地區稱作「蓮霧」或「水翁」,一些地方把它叫作「甜不」,還因為從樹上掉落撲通的一聲響而得名「撲通」。
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曬出過在廣東與蓮霧的「偶遇」。
然而,更讓人好奇的是:「廣東的蓮霧落滿地都沒人撿嗎」?
街頭樹上的蓮霧最好別吃
面對街頭樹上掛滿的蓮霧卻沒人采來吃的疑問,不少廣東人表示:沒人吃是有原因的。。。
還有人表示口感並不好。
當然更要緊的原因是:
專家提醒:街頭的蓮霧不建議食用,被用作城市綠化的蓮霧樹是品種相對較差、食用價值低的蓮霧,更重要的是綠化蓮霧因長年受汽車尾氣和粉塵汙染,可能含有重金屬。為防止蟲害,日常綠化養護需要噴藥,因此還可能有農藥殘留。所以建議只觀賞、不食用。
除了蓮霧
廣東路邊還有好多「免費」水果
除了蓮霧,有的廣東小夥伴還曾遭遇被路邊的芒果砸到的經歷。
不少人還調侃此景,稱廣東人都是「邊走邊伸手接水果吃」。
北方的朋友或許很難想象,那些似乎不太常見的水果——荔枝、龍眼、木瓜,甚至黃皮、桑葚、菠蘿蜜……竟然會稀松平常地出現在廣東人的頭頂上。
不少外省的網友也疑問:廣東人是不是對綠化樹有什麽誤解啊,別人都是栽種一些葉片多的樹木來當綠化樹,而廣東人偏偏就喜歡用水果樹來當綠化樹……連龍眼、荔枝也可以作為行道樹。
為什麽不能換一種行道樹?
不少曾被砸頭的人都想過,為什麽不能換一換行道樹的樹種?比如,換一個不會掉果子、砸頭的。
但最初,這些果樹會被選為綠化樹種,本就不是只為了結果時好看。它們兼具樹形高大優美、容易管理、壽命長等種種優點,非常適合作為行道樹。
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往往都是當地的本土樹種,適宜氣候與環境,包括每年來襲的台風與暴雨。
如果隨便換一個外地樹種,它們的根系、枝幹未必能對抗狂風暴雨,有被連根拔起、或攔腰折斷的風險。
據悉,近幾年,為了避免路人們猝不及防被果子砸到,廣州綠化部門會提前對綠化芒果樹進行「節育」手術,以達到最佳抑花控果效果。
隨意采摘或面臨罰款
還要提醒大家,綠化帶裏的水果不僅不好吃,隨意采摘還有可能被罰款!
根據【廣州市綠化條例】相關規定,在綠地內,禁止攀、折、釘、拴樹木,損害樹根、樹幹、樹皮;禁止采摘花果枝葉,踐踏綠地。違規行為將處以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
轉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