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上學還沒一個月,一年級家長已被氣炸」,適應一年級真的這麽難嗎?

2024-09-25新聞
本文轉自【九派新聞】;
小學開學近一個月,不少家長吐槽自己孩子不願意去學校,「一排字寫倆小時」「好好的漢字,寫成了甲骨文」「拼音怎麽都寫不整齊」。放眼全國各地,「不寫作業母(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場景時有發生。
一網友吐槽自己陪孩子寫作業。圖/某社交平台
近日,有媒體報道,有新手一年級家長,為了陪孩子度過一年級適應期,甚至要辭職陪讀。在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家長吐槽「一年級家長難當」。
網友吐槽一年級家長難當。圖/某社交平台
記者在網上檢索發現,困擾一年級家長除了接送和孩子適應問題,就是作業陪寫難題。其中陪寫難題大概分為幾個方面:識字或閱讀存在障礙、學拼音慢、寫字慢寫字差、數學計算差、寫作業拖拉。
孩子暴露出來的這些「學習困難癥」會讓家長頗為焦慮,「數學學不好怎麽辦」「識字量這麽少怎麽學習?」「班上100分的孩子多了,我家孩子只考90多就落後了」「一年級就落後,孩子自信心不會受挫吧?」
適應一年級真的這麽難嗎?小孩子和家長該怎麽度過這個時期?
【1】老師:一年級適應起來並不難,樹立規則意識後,孩子之間會有同化作用
9月23日,武漢一家公辦小學教師告訴記者,今年一年級的教材進行了全新改版,老師和孩子們都在做新的嘗試。語文學科目前正在學習拼音,數學學科學到了5以內的加減法。
不少網友說第一個月是一年級小孩最難的適應期,程老師提到,「剛開學的時候,孩子們由於剛從幼稚園跨度到一年級,換了新環境和老師,會感到陌生、有距離感。有的孩子會裝肚子疼,鬧情緒。漸漸發現不好使了,也就慢慢適應小學的節奏了。」
她認為,一年級適應起來其實並不難,大部份孩子並沒有家長們想得那麽「弱小無助」。他們在樹立規則意識後,會有同化作用,適應起來非常順暢。學校就是孩子的「小社會」,他們需要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與人相處。而不是被一味地過度保護,阻礙他的自然生長。
武漢一家公辦小學教師王老師告訴記者,在一年級的適應階段,除了學習紀律的適應問題,有的孩子還需要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孩子不怎麽會上廁所,有不敢舉手上廁所的,有課堂尿褲子的,各種情況都有。」
「如果過了一個月,還不寫作業,不遵守紀律,那可能是沒人管,或者不服從管教,很可能導致成為小學階段的‘差生’。」王老師說,如果碰上「熊孩子」,只靠老師也很難把他的行為方式改過來,非常需要家長的教導和約束。
程老師認為,孩子剛上一年級家長們不必太過焦慮,避免給孩子造成壓力,引起厭學情緒。一年級的知識點相對來說較為簡單,重點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書寫的習慣。
【2】專家:家長主要的焦慮來自學業焦慮,陪伴孩子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和發展規律
對於一年級家長的吐槽和喊難,武漢市江漢區學前教研員、湖北省特級教師駱萍認為,其實很多新手爸媽對學前教育是很懵懂的,也會受到網絡上的資訊影響,從而產生資訊差和學業焦慮。她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解釋:
1.寫字慢,可能是精細動作發展不到位。
「例如,有的孩子寫拼音慢,可能是精細動作不到位。他不一定是不認識、或者是不會寫,可能是手指精細動作練習不夠,控筆稍有欠缺。」
在家長吐槽孩子寫字醜的貼文下方,記者發現,不乏家長分享自己提前送孩子去練字班,因此在寫字上寫得更為整潔規範。
但是也有網友稱,一年級階段孩子寫字就像畫畫一樣,多鼓勵孩子才能激發孩子寫字的信心,字肯定是寫多了就寫好了。
網友評論。圖/某社交平台
2.拼音學得慢,寫得不整齊,對後續閱讀和識字的影響沒有那麽大。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拼音只是一個過渡性的工具,過了這個階段,你就會發現,孩子的閱讀量和識字量提升了,閱讀和理解不會有問題。」
3.孩子註意力不集中,課堂課下寫作業拖拉,也可能有多重原因。
「我親戚家的一個小孩,在班級裏報聽寫,老師說她註意力不集中,漏聽漏寫。家長問她才發現,原來這些內容都會,也許是在APP上學的、也許是幼小銜接班學的,她覺得無聊所以開小差了。」駱萍提到,有部份家長會送孩子去上幼小培訓班,孩子開學對所學內容就缺乏興趣了。而孩子寫作業拖拉則是很普遍的現象,不要心急,要慢慢培養學習習慣和主動性。
4.上過幼小銜接班的領跑「優勢」,並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很多家長為了安心送孩子去上幼小銜接班,認為上了這個班就可以實作搶跑。據央視網報道,天津師範大學教授梁慧娟稱,進入小學,基本上11月底最多不超過12月,(提前學的)這些孩子的成績就已經拉平了。正常孩子來講,那些提前沒學過一年級這種課本知識的,他很願意去傾聽跟著老師走,所以學習的投入度,專註度、傾聽能力、任務意識、學習品質就優於那些提前學的。
駱萍認為,如果孩子各方面反應較慢、紀律性存在較明顯問題,在集體中的行為存在比較明顯問題,家長提早幹預是可以理解的。幼小銜接班有時候只是家長的一劑安慰。
5.大部份孩子對小學一年級的適應沒有很大的問題。
駱萍認為,一年級的這種難度,不是真的難。「100分和90分並沒有差非常多,可是一落後家長就慌了。家長希望老師能夠喜歡自己的孩子,認為老師評價學生的標準就是成績好,事實上這對老師也有誤解。其實很多時候老師喜歡那些有點特質的孩子。」
她建議,一年級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學會遵循孩子的天性和發展規律。「教育孩子就是要花時間和精力的,在這個過程中,要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習品質的培養。」
她認為,家長既需要用合適的方式陪伴孩子,給予指導。更要相信老師,家校配合才能給孩子最全面的教育和支持。因為家長除了要輔導孩子寫作業,還要對孩子的情緒情感、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興趣愛好進行全方位關註和指導。
記者: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