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畢業證同時,我也拿到了工程師的職稱。」安徽馬鞍山學院的畢業生韋傳傑沒想到,畢業時多拿的一個職稱證書,讓他脫穎而出免試入職一家上市公司
不看學歷、不要論文,涉農人才也可以參與職稱評審,得益於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實施辦法】,激發人才活力更好服務鄉村振興
試點將開展「按薪定才」,將薪酬待遇、獲得投資額度等作為企業人才認定主要依據
安徽省透過向企業下放人才評價自主權,明確龍頭和鏈主企業、產業聯盟,可自主開展工程技術系列專業職稱評審和高層次人才認定,把是不是人才、是什麽樣的人才「話語權」交給企業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楊玉華 周暢
「評人的不用人,用人的無權評」「想用的人評不上,評上的人用不上」「畢業生想趕緊就業,企業發愁招不到人」……類似的人才供需錯位,在不少地方都存在。
近年來,安徽省透過「帶著職稱去就業」人才培養新模式、「黑手套」員工破格認定為特殊技能人才、「職業農民」參與職稱評審等人才「評引培」的創新舉措,加快打造人才發展和創新高地。
讓畢業生帶著職稱找工作
「拿到畢業證同時,我也拿到了工程師的職稱。」韋傳傑沒想到,畢業時多拿的一個職稱證書,讓他脫穎而出免試入職一家上市公司。
韋傳傑是安徽馬鞍山學院2018級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參加了工程師學院培養,多次參加各類專業技術大賽,獲得省級一二三等獎、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取得國家技能等級中級鉗薪金格證等實踐類學習證書。
2022年8月畢業時,韋傳傑透過了馬鞍山市人社部門授權的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取得工程系列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較常規畢業後獲評這一職稱至少提前了五年,並免試入職合肥一家上市企業,從事技術崗位工作。
讓畢業生帶著職稱去就業,是馬鞍山市試點的人才培養新模式。2021年,馬鞍山市人社部門與馬鞍山學院合作共建工程師學院,深化教學課程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方式,並向校方下放職稱評審權,馬鞍山學院在全國率先試點建立高校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委員會。
馬鞍山學院結合企業需求和學校特色,首批遴選人工智能、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等8個專業進行「學歷、學位、專業職稱」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這些專業的學生可自主申報工程師學院,學院與50家規上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定,搭建實踐平台,並引進25名企業技術骨幹擔任兼職教師,註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企業生產科研活動實踐。
2022年8月,馬鞍山學院工程師學院首批277名畢業生中,有213名經評審認定獲得中初級專業技術職稱,成為全國首批擁有學歷、學位、專業技術職稱「三證」的應屆畢業生,其中1人被評為工程師、13人被評為助理工程師、199人被評為技術員。2023年,該試點範圍擴大到安徽工業大學、皖江工學院2所本科院校。
「人才培養與社會實際需求契合度不高是困擾高校的難題,透過下放職稱評審權撬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激發了學的主動性和教的針對性。」馬鞍山學院原校長李家新說,改革將人才評價、企業需求、就業需求等關口前移,打通了教育鏈和產業鏈,為套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
近年來,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實際需求的契合度,強化重點產業人才隊伍供給,安徽省開展了系列探索。
例如,大力培養選拔卓越工程師,布局建設一批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在職稱評審上予以政策傾斜;提高新工科建設質素,培育發展一批新興工科專業、融合升級一批傳統工科專業、布局建設一批新興交叉學科專業;深入實施高校大學生留皖、萬名博士後聚江淮行動,廣泛開展「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系列活動,等等。
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儲常連說,我們每年將遴選一批工科教師到企業掛職,從企業遴選一批優秀工程人才到高校研學,聘用一批「產業教授」,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多鏈協同、共同發展。
中鋼天源有限責任公司特殊技能人才評價現場 中共馬鞍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職稱評審不看學歷、不要論文
紮根田間耕耘逾50載的徐淙祥,2023年獲得了新的認可——透過了農藝專業安徽省鄉村振興人才高級職稱評審。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種糧大戶,多年來他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合作,對玉米、大豆、小麥等作物進行育種選種,探索科學種糧新方式,合作社內的高產攻關試驗田畝產屢創新高。
不看學歷、不要論文,涉農人才也可以參與職稱評審,得益於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實施辦法】,激發人才活力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推進人才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時任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孔少林說,安徽將深化農業系列職稱制度改革,堅持實績導向、一線導向,完善農業系列職稱評價標準,創新開展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每年評定1萬名左右鄉村振興技術人員,讓長期紮根基層的「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脫穎而出。
各行各業的人才,正在被看到。近年來,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並舉,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破除學歷、資歷、身份和崗位限制,建立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
在安徽省人社廳副廳長程連政看來,這些改革遵循了人才成長規律,拓展引進人才評審通道,實作「要什麽評什麽」。
40歲的中鋼天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工孫林順初中畢業,在一線工作20多年,擁有不少技術專利,但因初中學歷和沒有技能證書,無法晉升為技師。
像孫林順這樣因缺乏學歷,而無法取得技能證書的特殊技能人才,在因鋼立市的馬鞍山普遍面臨晉升難、缺乏榮譽感等問題。
2022年,馬鞍山市人社局出台【馬鞍山市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評價辦法(試行)】,打破學歷高、資歷長等「評職業技能等級」的條件限制,符合條件的均可破格或越級參加高級工以上等級評價,為特殊技能人才開辟專門通道。如今,已有1694名人才被破格認定為高級工以上的技能人才。
馬鞍山市人事考試院副院長範家木說,馬鞍山把評價權交給企業,突出「破格+越級」的評價導向,讓掌握生產環節關鍵技術、發揮「傳幫帶」作用、解決重大生產難題等技能人才,突破學歷、年限等限制參評技師、高級技師。同時,馬鞍山市配套出台新的薪金分配制度,對透過評價的特殊技能人才納入全市技能人才數據庫,給予安家、購房補貼等政策優惠。
如今,孫林順已被破格評為鉗工技師,憑借證書領取相關補貼後,他決定買房,在馬鞍山安家落戶。「除了補貼,我還有資格申報各種省市獎項。我的經歷證明了,學習是一種能力,技能也是一種能力,對企業來講技能同應獲得尊重。」孫林順說。
多手段打造人才磁場
從曾經的勞務輸出大省,到如今的人口凈流入省份,安徽的創新生態既是高質素發展的動能,也是具有吸重力的人才磁場。
安徽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蔣曦說,人才戰略地位在安徽更加凸顯,安徽省委始終把人才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升格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完善人才工作執行機制,創新開展人才工作專項評議。同時,安徽大力實施人才興皖工程,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才發展和創新高地。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安徽省完善人才分類評價制度、創新人才編制保障機制、加大授權松綁減負力度、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引導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等方面,堅持體制內外人才一視同仁,突出創新價值、能力、貢獻導向,充分向用人主體授權,積極為人才減負松綁,透過完善人才評價體系、激勵機制等,更加有效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下一步,安徽省人社廳將充分授權賦能,支持企業結合目標任務、崗位職責、績效考核等制定評審標準,實作用人主體人才評價與培養、使用、激勵有機銜接。
程連政說,試點將開展「按薪定才」,將薪酬待遇、獲得投資額度等作為企業人才認定主要依據,進一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環境。
把人才評價權更多交給企業。安徽省透過向企業下放人才評價自主權,明確龍頭和鏈主企業、產業聯盟,可自主開展工程技術系列專業職稱評審和高層次人才認定,把是不是人才、是什麽樣的人才「話語權」交給企業。
以合肥為例,合肥培育發展「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產業體系,圍繞產業所需開展合肥專班高校行、高校師生合肥行、「合肥請您來」等人才招引活動,推出單程車票免費、公交旅遊免費、租賃住房免費等「三免」政策,促進人才來就業、成果來轉化。
「我們堅定打好‘環境牌’,心態開放,不搞內卷,以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環境留人。」蔣曦說,安徽省將賦予用人主體編制使用、職稱評聘、經費預算等自主權,真正讓用人主體「做主」,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為青年人才厚植成長沃土。60%以上經費用於支持青年科技人才,60%以上專案由青年科技人才牽頭承擔;編制人才圖譜,精準招引「高精尖缺」產業人才;實作人才清單化服務,建立「助創專員」……在特殊人才之外,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在安徽感受到「養人」生態的政策溫度。
來自寧夏的孟穎,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安徽省蕪湖市「慧聚長三角 共築中國夢」青年學子交流營後,孟穎對蕪湖市「紫雲英人才計劃」印象深刻,感受到這座城市對青年人才的友好包容。
「紫雲英人才計劃」,破解以往人才政策「碎片化」問題,整合醫療、教育、人社等多項服務資源,建立惠企惠才政策網上超市,上線執行「蕪湖紫雲英人才服務平台」,實作人才政策「一站查詢」、人才補貼「一站領取」、人才服務「一站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