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的朋友都知道,一套房子還分為建築面積和套內面積,後者包括了你真正享受到的使用面積,也就是「得房率」。汽車的空間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正在4S店,不妨看看手裏的配置表,車輛長度、寬度、高度就像房子的建築面積,內部的乘員艙空間才是你買車後,一家人每天享受到的。
同一尺寸級別的車, 好的空間表現應該既包含絕對值優勢,又包含設計上的細節,使之「顯得更大」,這很考驗車企的開發能力與使用者思維。 車企一般不會宣傳內部使用面積,因為這個數據非常復雜,理解起來有一定門檻。我今天就要帶各位聊清楚,你為什麽覺得一輛車空間逼仄,而另一輛車寬敞舒適。如果你正在逛4S店選車,不妨按我說的坐一坐、試一試。
別看長度,看軸距
即將購入愛車的你一定知道,銷售除了向你介紹車輛的長寬高三圍尺寸,也會告訴你這輛車軸距有多長。絕大多數情況下,車輛的內部空間不會超越軸距。因此, 長度差不多的兩輛車,軸距越長往往空間越大。
事實真的如此嗎?不一定!還有一個參數,嚴重影響了你的「得房率」——Dash to Axle,也就是前輪軸心到中控台的距離。一般來講,縱置後驅車由於發動機和變速器占據的縱向距離較長,Dash to Axle會做得更大,而橫置前驅車這個數值就小不少,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通常說前驅車空間比後驅車大。
所以比較嚴謹的說法應該是: 同為同價位、同形態的前置前驅車,軸距越長空間才越有優勢。 在我試駕過的幾百款車中,單一價位段,相比合資品牌,中國品牌這方面一直憑借軸距優勢,保持著較高的「得房率」。
就拿A級SUV來講,主流合資車型的軸距普遍在2650~2710mm之間,多數不到2700mm。而中國品牌已經超越了這一範圍,像紅旗HS3的軸距就達到2770mm。如果你剛從一家合資4S店換到紅旗4S店,調好紅旗HS3的前排舒適坐姿,到後排一坐就能明顯感覺到,紅旗HS3多出來的6公分軸距,確實能給腿部留出更多活動空間。
有人覺得,不頂腿就行了,何必追求那麽大?其實不然,我自己的車將將不頂腿,孩子剛滿三歲,作為新晉父親,我覺得空間是影響家庭出行和諧的第一要素!孩子在兒童安全座椅裏面也不老實,更大的空間能給她留出更多「折騰」的余地,而且老婆在後面照顧孩子,也更加遊刃有余,我也不至於總被孩子不安分的小腳隔山打牛地「踹」到了。
被你忽視的橫向空間
咱們還用住房類比,上面兩套房型面積差不多,你更想住哪個?顯然沒人會選左邊的「糖葫蘆串」。咱們買房除了套內面積要考慮,房型是否規整,決定了住起來舒不舒服。
選車也是同樣道理,各位坐網約車、出租車時,有沒有無意間碰到司機手肘的尷尬? 橫向空間表現是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我甚至認為它與縱向空間表現同等重要! 買車和買房有很多相通之處,好的車內空間帶給你的,不光是共享時的快樂,也有互不打擾的獨立感,更不要說後排坐進3個人時,更要避免中間乘客屁股被迫往前挪的尷尬。像我日常開車,就很怕滿載5人的情況,橫向空間是真的捉襟見肘啊!
和軸距一樣,其實橫向空間也分三六九等。不同之處在於,縱向空間還能透過軸距最佳化,但橫向乘坐表現嚴重依賴車身寬度絕對值。國外車企投入到中國市場的合資車型往往也是全球車型,即便用了模組化平台,可以輕易拉長軸距,但如果拉寬車身、輪距,就勢必要舍棄大量通用零部件,造成研發成本激增、周期延長,模組化也就失去了意義。這就是為什麽,合資車型往往願意拉長軸距,但輕易不加寬車身。
相比之下,中國品牌成長於本土,從底層研發上就更照顧中國人大家庭模式下的橫向空間需求。我還是給些數碼做參考,以20萬元內合資SUV為例,車寬普遍在1800~1850mm之間,而中國品牌呢,優秀的案例像紅旗HS3,它的車寬就達到了1900mm,這已經是合資中型SUV的水平。
一輛A級SUV,卻有著中型SUV的寬度,其實你不用坐進車內,從外觀上就不難看出,越級的車寬給了紅旗HS3更加沈穩大氣的視覺觀感。坐進車內,5公分的寬度優勢無疑升級了後排活動空間。通常而言,A級SUV後排只能勉強坐3個人,而在我看來,紅旗HS3就體面得多了。
舒不舒服,開開便知
聊完數據層面的東西,接下來咱們再掰扯掰扯,題主所說的「顯得大」是怎麽來的。 尺寸數據之外,一輛車的門板、中控、座椅的細節,對空間感的加成也有影響。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坐過20萬以內的合資SUV,感覺橫向空間也還可以啊?其實不然,在絕對尺寸的約束下,車企要做好空間,就勢必要在別的地方砍一砍,也就是「刀法」,比如減薄車門內板的厚度、收窄中央控制區的寬度,代價呢,你主觀上會覺得這車有點「小氣」。這些減法,也間接影響著填充物料的使用量,進而影響車輛的NVH品質。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人開合資SUV,空間有保障的同時,噪音表現不如同價位中國品牌車型。
還是拿住房類比,一套房可以透過更薄的非承重墻面、降低裝潢工藝來提升套內面積,最佳化「得房率」,但你也知道,這樣的房隔音還會好嗎?
紅旗HS3就不一樣了,它用絕對的尺寸優勢砸好基礎,同時也會把闊綽的空間「揮霍」在提升用車品質上面。可以看到,紅旗HS3的內飾采用環抱式架構,這種設計會給人帶來明顯的豪華感,而不是直楞楞線條帶來的工具感。門板也是相當厚實,鋪滿了軟性材質。合資車型為了空間最喜歡犧牲的中央控制區,紅旗HS3也是給足了寬度。關鍵是這些越級的設計和用料加在一起,並沒有讓人覺得車內空間逼仄。
咱們還是拿數據說話,我們將空間的寬闊感量化到頭、肩、肘、臀幾個關鍵部位,就會發現,紅旗HS3在以上幾個方面的表現都是相當占優的。同時,紅旗HS3基於全流程NVH正向開發,用環保原生吸音棉填充車身空腔,將風噪、路噪、異響、空腔轟鳴壓到最低,60km/h車速下的車內噪音水平僅為前排56.5dB、後排57.3dB,比同價位合資SUV更低。換句話說, 紅旗HS3做到了更寬綽的空間,同時保持了靜謐性的優勢。
還有一些手段,提升人的視覺空間感,雖然於絕對空間沒有影響,但可以大幅提升用車幸福感。比如天窗尺寸越大,視覺上就越通透。單天窗、雙天窗、全景天窗帶給人的震撼感真就是一眼分高下。
紅旗HS3就用了全景天窗,頂棚開口達到1090×715mm,也就是0.78㎡。不僅如此,這個超大尺寸的全景天窗還可以做到465mm的開啟振幅,同時帶電動遮陽簾。 相比面積更大但不能開啟還烤頭的全景天幕,我認為紅旗HS3這種全功能大尺寸的全景天窗,其實更香!
還有一個很多人忽視的細節,就是駕駛視野。大家不要覺得SUV視野都好,你要是開過車頭特別敦厚、風擋玻璃又不高的那種硬派越野就知道了,那視野可真是一言難盡。縱向視野可以分為上視野和下視野,分別對應風擋玻璃高度與車頭的阻擋程度。
紅旗HS3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城市用車,車主的視野安全性問題,它的上視野和下視野角度分別為18.9°和6.6°,相比競品各有0.5°左右的優勢。可不要小看這0.5°,有時候能不能看見路面的熊孩子,差別就在這一點兒。同時,紅旗HS3的A柱障礙角僅為1.89°,也比合資SUV最佳化了0.4°左右,對於十字路口觀察行人很有優勢。
總結
在我看來,汽車已經是充分競爭的市場了,車企爭奪的15~20萬元SUV這個細分市場更是「透明的紅海」,技術、工藝都放在這裏,各家之間沒什麽秘密可言,更難有獨一份的絕活。
作為消費者,你真的沒必要買車前惡補多少知識,就像使用空間、安靜的行駛品質,相信你的眼睛、耳朵和屁股,比任何車評人的灌輸都來得靠譜。我寫這些,也是希望您在店裏看車選車時,可以多想一步,某款車在空間表現尚可的同時,犧牲掉了什麽?在我看來,每個價位段總有一兩款車,像紅旗HS3這樣,車企願意出讓利潤率,用誠意和產品力打動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