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二戰期間,日軍的夥食怎麽樣?

2015-10-06新聞

盡管日本帝國是20世紀前半段唯一的亞洲強國,但受限於資源匱乏和戰爭潛力,本子和歐美那一撇的比起來,差距還是不小的。

後勤方面尤其如此,在陸軍這幫冤種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陸軍也建立了近代的後勤系統,有著以後方倉庫和前方兵站相結合的補給體制。但他們素來輕視後勤的傳統使得這個補給系統運作並不好,產能和運力都相當一般,導致日軍在大戰時屢屢在這上邊翻車。

海軍則不一樣,除了後方基地,各艦還自行開夥,這就顯得比陸軍nb了許多。即便是在戰爭的最末期,海軍在吃飯這方面也沒有虧待自己。

無論陸海,日軍的夥食都有一個鮮明的特征——「和洋結合」。

我們先來看看「懦弱的」海軍都吃點啥。

1941年12月7日,突襲珍珠港的當天早上,赤城號上的飛行員吃的是赤飯搭配清蒸鯛魚;加賀號吃的是加了海參的醬湯。相比之下,瑞鶴號的主計兵們就卷得有點過分了,他們那邊早上是蘿蔔松茸雜煮、煎蛋卷、生魚片紫菜壽司配蘋果和紅茶。

赤飯就是紅豆飯。不過最開始的赤飯並不是紅豆,而是秈米煮的飯,這種米煮成飯之後顏色就發紅。後來日本改吃粳米,才開始加入紅豆。

紅豆在神道教體系中可以凈化驅邪,據說還有某種解毒功效,營養成分也比普通米飯高。因此,赤飯是地位相當高的夥食,除了經常作為神明的貢品之外,只有重大節慶和婚喪嫁娶時才能吃到。

因此,赤城號飛行員們的這頓赤飯內涵相當豐富。同時,飛行員們為了避諱,魚只吃了一面。

瑞鶴那個松茸雜煮也比較有說法,裏邊主要是用高湯煮的蘿蔔、胡蘿蔔和松茸。松茸那玩意本身在咱們這邊就不便宜,在日本那邊更屬於特級食材。

都在這了

除了早飯之外,為了應付長時間的飛行與作戰,各航母還為飛行員準備了航空便當。【海軍主計兵調理術教課書】規定:海軍便當必須易攜帶,耐保存;少湯汁,不變性;香味濃,促食欲;菜量少,營養豐;耐饑餓,易食用。航空便當的標準更多,除前述外還要加上必須適應高空低溫、幹燥的環境,便於入口,保證營養。

在對比了英法美意等國的航空餐之後,日本把紫菜卷、油炸豆腐壽司、方形壽司、吞拿魚卷壽司、飯團、三明治、鮮奶油麪包、果醬麪包、酒心巧克力等都列入了航空食譜,還配發了維生素片、功能性飲料。為了更多地獲取維生素,日本人一度把黃線狹鱈魚抓絕。

1942年10月,隼鷹號航母在聖塔克魯茲海戰期間給飛行員準備的加餐是萩餅,也叫牡丹餅。這種由中國傳入日本的點心由糯米、大米、甜豆餡制成。從外觀上來看,就是用豆餡把米團子包住,蒸熟,齊活。

這種食物屬於日本的國民甜食,既是待客的美食,也是祭祀的供品。

艦載機飛行員之外的其他兵種吃啥呢?

最普遍的最常見的當然是飯團。

飯團自古以來就是日本軍人重要的野戰食品之一,無論陸海。日軍規定,一合(1/10升)米麥飯制作一個飯團,每餐兩個飯團。由於這東西熱天容易變質,冷天容易凍梆硬,所以陸軍後來改發幹麪包、曲奇,而海軍的飯團在船上做了就吃,沒有這方面的煩惱。

高橋孟,霧島號戰列艦的三等主計兵,在中途島之戰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高橋正在廚房值班,他們剛剛從日常午餐作業轉入戰鬥餐作業。廚房在艦上是個比較封閉的地方,外邊打成什麽驢操樣他們這裏也不知道,只能透過通風口的噪音判斷出來戰艦正在狂飆。

高橋還發現,平日裏鼻孔朝天的老主計兵一改往日的懶散,全都神情嚴肅如臨大敵般地帶頭幹活,他才猜到外邊可能要輸了。

當時他們正在準備牛肉什錦飯團。做法是把牛肉切丁,胡蘿蔔、蒟蒻、牛蒡切絲翻炒,調成甜辣味道後倒進飯鍋裏和飯一起煮熟,然後捏成飯團。

高橋回憶,捏飯團是個相當難受的活兒,因為米飯太燙了。

當天晚上,霧島號上垂頭喪氣的海軍們吃得是四皇之一bigmom非常喜歡的年糕紅豆湯,可是再甜又能如何呢?

海軍飯團除了牛肉什錦飯團,還有好多別的,比如鰹魚幹飯團、鮭魚飯團、什錦醬菜飯團、腌蘿蔔飯團、紫蘇飯團、魚肉松飯團等等。

大和旅館官兵的最後一餐,也不過是鹽水飯團、牛肉罐頭、腌蘿蔔而已。

接下來我們看看潛艇兵們吃啥。

1942年初日軍伊-21的食譜如下(主食通常為白米飯),

1月1日

早:年糕湯(麻薯罐頭、魚糕、竹筍、蜂鬥菜、菠菜)、鯡魚子、幹魷魚絲、煮豆、紅姜

中:大和煮雞肉、水煮芋頭、清湯(螃蟹罐頭、松茸、菠菜)

晚:油浸沙丁魚、涼拌菜、清湯(椰菜、胡蘿蔔、香菇、竹筍)、味噌腌蘿蔔

1月5日

早:味噌湯(赤味噌、廣島白菜)、老腌菜

中:罐頭肉、芥末醋味噌拌豆芽、老腌菜

晚:水煮鹹魚、燉菜(薯仔、青菜、竹筍)、湯、腌菜

1月6日

早:味噌湯(赤味噌、豆芽、油炸豆腐幹)、老腌菜

中:萩餅、芥末拌罐頭肉、清湯(香菇、菠菜)、老腌菜

晚:魚肉罐頭、羊棲菜、油炸豆腐、老腌菜

1月7日

早:味噌湯(赤味噌、蘿蔔乾)、味噌醬菜、老腌菜

中:罐頭肉、醬油拌菠菜、吉野湯(竹筍、蜂鬥菜)、老腌菜

晚:罐頭肉、甜煮(薯仔、胡蘿蔔)、老腌菜

1月8日

早:味噌湯(赤味噌、廣島白菜)、老腌菜

中:水煮鹹魚、甜燉菜(薯仔、胡蘿蔔、牛蒡)、老腌菜

晚:南瓜煮罐頭肉、濃湯(香菇、蜂鬥菜)、老腌菜

1月9日

早:味噌湯(赤味噌、豆芽)、味噌醬海苔、老腌菜

中:罐頭肉、涼拌菜(豆芽、裙帶菜)、老腌菜

晚:南瓜煮罐頭肉、清湯(香菇、碎麥麩)、老腌菜

1月10日

早:味噌湯(赤味噌、蘿蔔乾)、老腌菜

中:火腿炒飯、面湯(螃蟹罐頭、面條)、老腌菜

晚:魚肉罐頭、紫萁幹、老腌菜

感覺過得挺難的。

日軍潛艇曾與德國潛艇進行過交流。他們發現,同樣航行了好幾個月,德軍上岸就能打網球,日軍上岸就跟剛在網吧包了好幾宿出來似的,不隨風倒就算不錯了。日軍經過研究發現,認為德軍潛艇夥食比自家的更富含脂肪和維生素。

於是海軍開始向潛艇兵配發奶油和蛋黃醬、維生素片等,但潛艇兵們並不喜歡,造成了不少浪費。

鯨魚肉

捕鯨文化興盛的日本人把鯨魚肉作為一道「自古以來」的傳統料理流傳了下來,它早在甲午戰爭期間就進入了部隊。1892年,罐頭制造商伊谷以二郎開發的鯨魚罐頭廣受好評,被稱為「勇者大和煮」。日俄戰爭期間,日本陸軍共訂購了251萬日元的牛肉和鯨肉罐頭。

侵華戰爭開始之後,日本為了擴大食品產量,滿足戰爭需要,將鯨肉生產作為了一項國策。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遠洋捕鯨開始轉為內海捕鯨。

同陸軍的鯨肉罐頭比起來,海軍的料理要豐富得多。

1939年,第一艦隊舉辦了一次鯨肉料理大賽,各艦參賽作品紛紛登場,比如赤城號航母的鯨肉味噌煮(醬燉鯨肉)、霧島號戰列艦的油炸鯨肉、金剛號戰列艦的鯨肉南蠻時雨煮、伊勢號戰列艦的奶汁烤鯨肉、潛水母艦大鯨號的大鯨面、海風號驅逐艦的鯨肉肉片湯、間宮號給糧艦的鯨肉烤蛋餅等等。

在戰後恢復時期,鯨魚肉一度成為了日本人餐桌上最常見的肉食。不過隨著小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日本人吃鯨魚也沒有原來多了。

海軍咖喱

這是歐美飲食文化傳入日本,並最終本土化的典型代表。自1889年後,各個版本的海軍主計兵烹飪教材都會收錄咖喱料理。同發源地英國不同的是,日本的咖喱牛肉是用來蓋飯的,不是用來配麪包的,這種吃法一經推廣後迅速受到海軍官兵的一致歡迎。

咖喱飯也成為了每名海軍主計兵必須要掌握的料理之一。各艦的主計兵在互相競技的時候,咖喱飯是必不可少的專案。廚藝精湛的主計兵在任何戰艦上的地位都不低,如果廚藝極佳,就會被調到大型戰艦上為將官們做菜。退役的主計兵也會把咖喱的手藝帶回民間來傳播。

除了通常的牛肉、豬肉、雞肉咖喱之外,咖喱炸魚、咖喱烤竹筴魚、蛤蜊咖喱飯等海鮮版本也在海軍菜譜上,比如1932年的【海軍研究調理獻立集】。還有一款高官特供的伊勢蝦咖喱,得大佬們親自掏錢買,普通軍官和士兵根本不賣。

咖喱至今也在海上自衛隊的食譜裏。

大和旅館

大和號戰列艦編制2300人,艦上常年維持在2500人,戰爭後期到達3000人。即便按照編制人數,艦上的主計兵們每天也要做6900份飯菜。按照日本海軍個人營養標準(900克米麥飯、300克蔬菜、180克鹹魚肉、至少3300大卡),大和一天要消耗2.25噸米麥、0.75噸蔬菜、0.45噸肉類。

大和每次出航最低攜帶一個月的糧食,遠航時增加到三個月,常年儲備食物100-300噸。大和的食品倉庫遍布全艦,迅速而準確地找到食材,也是大和主計兵必備素質之一。

大和設有水兵廚房和軍官廚房,後者細分為士官廚房、艦長廚房、長官廚房。負責烹飪的主計兵一般在60-100人,水兵廚房是普通主計兵負責,軍官廚房由精英主計兵負責,而艦長和長官廚房除了最好的主計兵之外,也會僱用頂級廚師上艦服務。

主計兵們配有六鬥蒸汽飯鍋6台、六鬥蒸汽菜鍋2台、綜合調理機2台、電動洗米機2台、電氣萬能烹飪器5台、茶湯制造機2台、電氣保溫器1台。其中六鬥蒸飯鍋一次可以出鍋385千克米飯,綜合調理機可以削皮、切絲、絞肉等等,電動洗米機可以在75分鐘內處理4000人份的米,電氣烹飪器約等於電烤箱,用來煎烤油炸,茶湯制造機一小時能出鍋400升茶水。

其他的器材還能做納豆、蒟蒻、烏冬、豆腐、萩餅、年糕紅豆湯等食物,另外還配有冰激淩機和汽水機,汽水機一天可以出5000瓶汽水。

大和號的夥食標準高於其他艦只,即便是普通水兵,能吃到的食物也比其他船上豐富得多。而軍官們可以自行客製和食或西餐。

山本大將和幕僚們吃午餐的時候極為正式。通常為西餐,就餐人員全部正裝,先上前菜和湯、接著是肉、魚、沙拉、水果、紅茶或咖啡,有客人的話還會加菜。飲料包括香檳、紅白葡萄酒、啤酒、威士忌。軍樂隊在午餐時還會演奏助興,水兵們一聽見音樂就知道快開飯了。

晚餐一般為日料,包括刺身、燒烤、清湯、燉菜等等,喝日本酒。

人厭狗嫌的辻政信參謀曾在大和號上吃到了與他職務級別相配的普通餐,包括鹽烤鯛魚、鯛魚刺身,冰啤酒,辻參謀一陣猛旋並表示心情十分復雜。

大和上有的,武藏也全有。

顫抖吧!陸軍!

該說說苦逼的陸軍了。

日本陸軍以聯隊為單位自辦夥食,夥食費發到各部隊,由部隊長統一管理,具體工作由經理軍官負責。

1937年陸軍修訂出版的【軍隊調理法】是陸軍的烹飪和飲食指南。

陸軍主食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米麥飯,比例是220克胚芽米和70克精麥。有時候也會有什錦拌飯、肉拌飯、油豆腐拌飯、蘿蔔拌飯、紅薯拌飯、什錦醬菜拌飯等等。陸軍也會配給麪包,以麪包為主食的時候會搭配白糖、奶油、果醬其中之一。

湯菜中最多的是味噌湯。除了味噌湯外,還有豆腐湯、鱈魚昆布湯等清湯、薩摩湯(鹿兒島美食,雞肉或豬牛肉和甘薯、牛蒡、蘿蔔煮制)、能平湯(煮熟的肉和蔬菜淋上用小麥粉制作的濃汁)、三平湯(腌魚、時蔬與昆布高湯一起煮)、鯉魚湯。還有烏冬,有時候作為主食出現。

燉菜的代表是關東煮。還有吉野煮(牛肉蘿蔔)、築前煮(雞肉、香菇、牛蒡、蓮藕加酒和醬油調味)、小倉煮(小豆和芋頭、加入糖、鹽、醬油、柴魚粉)、北海煮(鱈魚、大豆、海帶加柴魚粉、糖、辣椒粉)、牛肉時雨煮(牛肉、牛蒡、生姜、糖、醬油)

陸軍也吃咖喱。比如咖喱烏冬、咖喱南蠻(咖喱、油豆腐、蕎麥面加蔥、胡蘿蔔、砂糖、醬油、咖喱粉)、咖喱湯(咖喱加肉和蔬菜)。

燒烤類一般包括照燒、鹽燒、味噌燒三種。

煎炸類人氣相當高。比如煎蛋、煎肉、炸豬排、炸牛排、炸大蝦、炸鯨肉排、炸魚排、天婦羅、炸雞塊、日式可樂餅等。定期可以吃到肉的生活是廣大日本青年向往軍隊的重要因素之一。

涼拌菜沒啥固定的菜式。【調理法】規定,兩種以上食材與調味品攪拌生成的菜即為涼拌菜。

腌菜的代表是腌蘿蔔、什錦醬菜、梅幹、腌白菜。腌菜有時候采購,有時候各部隊自己做,每餐一般提供37.5克。

與麪包搭配的除了前邊提到的奶油果醬白糖之外,還有甘薯醬、糖漿、鮮奶油等。

甜品的主力當然是年糕紅豆湯,也有羊羹(紅豆湯)。同自己制作甜品相比,陸軍更喜歡買。

病號飯,日軍稱為患者食,分為普通食和特別食。普通食除了米麥飯之外還有各種粥、三明治、各種(指做法)雞蛋、漢堡牛排、也會有刺身、生魚片、果汁、可可牛奶、果凍、布丁。特別食一般為容易消化的膳食,一日六餐,由負責治療的軍醫進行指導。

以上基本都是部隊長期駐紮,物資充足,補給正常,一天天屌事沒有的情況。野戰條件下,各類壓縮食品、罐頭、高熱量食品就該登場了。

這時候的主食一般是1924年陸軍糧秣廠開發的,由膨化糙米壓榨而成的制式壓縮幹糧。副食是各類肉罐頭,以牛肉大和煮最為常見,其他的還有兔肉、馬肉、魚肉及腌菜罐頭。

據說這玩意在戰爭後期的質素塌方式下降

還有各類肉幹,包括牛肉、馬肉、兔肉及各類海產品,也有豆類、蔬菜和面食。陸軍還開發了小曲奇、免洗米、脫水蔬菜等野戰食品以及味噌粉、醬油粉等調料,還有由奶粉、酵母、麥芽糖、葡萄糖等材料制成的軍糧精、精力餅、榮養食等高熱量應急食品。

日軍幹飯用的東西一般是九二式野戰飯盒,既可以幹飯,也可以做飯。一個飯盒可以做兩日份的飯菜,還配有酒精塊。

瞅著也還行是吧?

結果打起來之後,生產能力和運輸能力雙不過硬的日軍越來越吃不飽。不得已,日本陸軍開始推行「以戰養戰、現地自活」,這一政策首先在中國戰場施行。

侵華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之後,日本的運輸能力已經無法供給陷在中國戰場的上百萬部隊,只能命令部隊自己想辦法。運往前線的物資中開始包括各類農作物的種子,日軍士兵開始被要求既要打仗也要抓生產,一時間,鬼子們也開始開荒種地,養豬餵雞,抓魚撈蝦,有條件的部隊還開廠生產味噌、醬油、曲奇。

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相比,鬼子們更喜歡直接搶,「三光」政策就是「就地取食」的具體操作。有的日軍還大量發行軍票偽幣進行變相搶劫。

太平洋那邊,剛開始順風的時候沒啥事,逆風的時候就比中國戰場的慘多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瓜島幾乎被餓成僵屍的那撥人,還有英帕爾作戰中被要求回歸食草傳統的那部份。在新幾內亞,日軍用糖和姜腌人肉;在荷屬東印度,日軍吃戰俘;在小笠原群島,日軍處決了8名被俘的美軍飛行員,吃了5個,司令官立花芳夫中將因此被處以絞刑。

被打下來的老布殊當年要是被這幫人抓了,絕壁得被活著片成片兒煮在飯盒裏。

不過,太平洋戰場也有過得還行的。拉包爾的第八方面軍在司令官今村均的帶領下果斷開啟種田模式,甚至把本土的糧食專家都請來指導。1944年,拉包爾補給線被切斷之後,10萬日軍靠種地撐到了戰爭結束,他們算是「現地自活」的正面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