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巴以沖突失控,美媒稱中東已處於戰爭狀態,拜登已意識到情況不對

2023-12-28新聞

紅海爆發新一輪危機,這意味著巴以沖突已經失控,並開始外溢,而這種外溢的範圍還在不斷擴大。

之所以說沖突已經失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美國對以色列的失控。 自戰爭開始起,美國就一直在勸說以色列不要擴大規模,但以色列卻是置之不理。前不久的聯合國安理會草案表決中,美國亮明態度投下棄權票,未再阻止涉巴以沖突決議草案獲得透過,但以色列直接表示拒絕執行。

二是,巴以沖突的大規模外溢。 自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穆斯林國家尤其是什葉派武裝對以色列的憎恨和武裝騷擾不斷加劇。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拉克民兵組織兵分2路,從北部的戈蘭高地和東部對以色列本土發射火箭彈襲擊。

巴以沖突

位於紅海交通要道的也門胡塞武裝,也掀起了對紅海商船的襲擊封鎖行動。除此之外,美國在中東的多個軍事基地也相繼遭到大規模襲擊。

之後在12月25日,伊朗革命衛隊高級軍事顧問、伊朗革命衛隊重量級人物穆薩維被炸身亡,伊朗表示肯定會讓以色列付出應有的代價,這標誌中東局勢朝著更加惡化的方向發展。

美國政客新聞網站就直接表示,不管美歐是否承認,中東地區已經處於現實的戰爭狀態。 如果這場戰爭的規模和範圍不斷發展壯大,這將對美國的全球戰略是一個致命打擊,美國的中東利益也將由此受到沖擊。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這可能會影響到明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人一直要求拜登政府在中東地區采取一種更加強勢的態度,以捍衛美國利益。

美國總統拜登

實際上從巴以沖突爆發到現在,已導致整個中東地區局勢處於升溫狀態,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和巴勒斯坦接壤國家首當其沖,反對以色列的聲音高漲,之後逐漸蔓延到伊朗和紅海地區。

美國越來越缺乏對中東局勢的控制能力,尤其是一旦伊朗決定利用各種武裝組織對美軍基地和以色列展開襲擊報復時,那麽美國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利益將遭受重創。

因此,美國智庫成員克羅普西表示,自美軍全面撤離伊拉克以來,美國在中東的政策和現實之間已經存在脫節,如果美國想要重新挽回這種戰略頹勢,美國必須要加強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系,同時要對伊朗采取更強硬的措施。新一輪的中東戰爭,將會是對美國最壞的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穆斯林國家正在發出強烈反對以色列的聲音,就連已經加入北約的土耳其也是如此。

12月27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一場活動中表示,以色列對加沙走廊平民的襲擊行動,和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沒有任何區別,並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比作了希特勒。

埃爾多安還強調,內塔尼亞胡得到的支持甚至要高於希特勒,他得到了歐洲的支持,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他用這些支持屠殺了超過2萬加沙走廊手無寸鐵的平民。

在這種中東穆斯林國家反對以色列的聲音越來越強烈的情況下,若得不到妥善處置,很有可能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沖突。

美國目前已經沒有能力在中東發動新一輪戰爭,無論是財政和經濟都難以承擔。除此之外,美國在中東的利益糾葛又十分復雜,既需要保持與以色列的盟友關系,以留下一塊將美國勢力向中東延伸的彈板,但是美國又十分需要保持與中東產油國家的友好關系,畢竟「石油美元」的根基在中東。

這就意味著,不論是單方面支持以色列,還是支持阿拉伯國家,都會使美國的中東戰略受損。拜登政府正是意識到了情況不對,若戰爭繼續下去,對美國而言並無好處,甚至還很不利。因為失控的中東局勢,將會破壞美國數十年經營起來的中東均勢。

目前對美國而言,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以最快速度結束這場沖突,及時止損。

所以在12月27日,美媒報道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於下周再度存取以色列和約旦河西岸,分別與以色列、約旦、阿聯酋、沙特以及卡塔爾舉行會晤。而這已經是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布林肯第三次到訪中東。布林肯此行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要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和談,早日結束巴以沖突,只有這樣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才能得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