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將近,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文化館加緊排練非遺創新舞蹈,將大理舞蹈季和春節等作為重要展示節點,讓白族民間文藝不斷繁榮和發展。
舞蹈【耍馬金花霸王鞭】融合展示了白族民間「耍馬舞」和「霸王鞭」,既模仿了馬的姿態,又融入了揮「鞭」的技藝,展現了白族人民策馬揚鞭、熱情歡歌,一經演出就「火」起來,成為洱源縣代表性精品節目,並在雲南省第十二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榮獲銅獎。
雲南省大理州洱源縣文化館館長沈靜說:「沒有專業的編導老師,就去州上去請,沒有舞蹈演員就到群眾中找,沒有道具就去找民間藝人去做。反反復復去編排、打磨,節目最終被認可,我很欣慰。」
洱源縣文化館編外聘用人員姚四堂,20歲就參加文藝工作,40多年來,收入不高,但一直堅持演出和傳幫帶,深受同行和群眾喜愛。
雲南省大理州洱源縣文化館文藝工作者姚四堂說:「我們要保持熱愛,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下足功夫,還要用心走進角色,心若近了,好的人物塑造和文藝作品就不再遙遠。」
近年來,洱源縣文化館紮根民間,創作演出了【和諧家園】【情系「江那邊」】【俏姥太】等一大批優秀文藝節目。其中,新創的白族大本曲【春雨潤心田】榮獲雲南省第五屆群眾文化「彩雲獎」,這是雲南省群眾文化藝術最高政府獎,也是洱源縣群眾文藝的一塊裏程碑。
雲南省大理州洱源縣文化館館長沈靜說:「民間是文藝生長的沃土,也是我們創作的源泉,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從民間來,再反哺民間的文化藝術生活,在大家共同守護和傳承下,民間文藝一定會綻放出更美麗的花朵。」
記者:何春好
攝制:羅新才
報道員:李雪梅 楊樹章 陳思瑾
新華社音影片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