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
——甘肅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素發展
黃河從蘭州穿城而過,支撐起整座城市的生態脈搏。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顧麗娟
瑪曲縣阿萬倉濕地綠草如茵。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裴正琪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顧麗娟
生態環境保護是「國之大者」,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今年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蘭州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素發展座談會並行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戰略要求,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促進全流域生態保護上新台階、綠色轉型有新進展、高質素發展有新成效、人民群眾生活有新改善,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素發展新局面。
甘肅在全國生態大局中的功能作用舉足輕重。保護好生態環境,是甘肅對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最大貢獻,也是必須扛好的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示甘肅「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近年來,全省上下自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久久為功推進美麗甘肅建設,以更高站位堅決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篇章夯實生態根基。
如今的隴原大地,處處是用生態底色繪就的美麗甘肅新畫卷,「生態綠」已成為美麗甘肅建設最鮮明的底色。
久久為功確保黃河長久安瀾
黃河白銀段風景如畫。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丁凱
一場冬雪過後,白銀市平川區黃河沿岸生態長廊白雪皚皚,漫山遍野的樹木挺立在寒風中,接受冬雪的滋養,為來年的拔節生長蓄勢儲能。
白銀市地處黃河上遊,居於黃河「幾字彎」流域,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北方防沙帶」的延伸區域,生態區位十分重要。
近年來,白銀市緊盯堅決打贏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這一目標,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采取人工造林、工程治沙、中幼林撫育、退化林改造、草原生態修復、封禁封育6項治理措施,有效改善了黃河沿岸生態脆弱現狀。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長久安瀾,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黃河流經甘肅913公裏,流域總面積14.59萬平方公裏,覆蓋全省9個市州59個縣市區、34%的國土面積。
從生態維度看,甘肅是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涵養區,是騰格裏、巴丹吉林、庫姆塔格等沙漠匯合南侵的阻擋區,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從經濟維度看,甘肅是黃河上遊高質素發展的先行區,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樞紐,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作為黃河國家戰略首倡之地,甘肅持續樹牢上遊意識,率先出台【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素發展條例】,構建1+N+X政策規劃體系,紮實推進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協同推進工業、生活、農業和尾礦庫「3+1」汙染綜合治理,努力將黃河建成岸綠景美的生態河。
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素發展汙染防治工作要點】,每月對重點流域水質狀況開展現場溯源,定期召開全省水環境形勢分析排程會,加大對城鎮汙水處理廠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嚴格控制汙染物排放總量。
開展黃河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全省黃河流域5607個入河排汙口完成整治5318個,整治完成率94.8%。加快城市汙水處理及配套設施建設,142個全國重點鎮具備汙水收集處理能力,18條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實作「長治久清」。
與四川省建立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圍繞尾水濕地建設、區域再生水迴圈利用、河湖緩沖帶建設等,謀劃一批專案納入中央儲備庫,推動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質素鞏固改善。
經過不懈努力,黃河幹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8年達到Ⅱ類,黃河流域41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2.68%,散渡河小河口村斷面首次實作消劣,黃河流域14條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成效持續鞏固,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實作了「一河清水送下遊」。
今年1月至11月,甘肅黃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為92.7%,高出黃河流域9省區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今日的黃河兩岸,高質素發展的新圖景正徐徐鋪展。
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
康縣陽壩綠水青山「底色」亮。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顧麗娟
初冬時節,位於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山丹馬場雄渾壯美,草原上奔騰的駿馬,與白雲深處的祁連山積雪,構造出一幅和諧美好的生態畫卷……
巍巍祁連山,綿延千裏,像一道天然屏障,用堅強的身軀保護著美麗富庶的河西沃野,阻擋著三大沙漠的匯合、南侵,也肩負著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的新使命。
曾經,由於開發活動過重、草原過牧過載、違法違規開礦等原因,祁連山局部生態遭到嚴重破壞,留下沈重創傷。
甘肅堅決扛牢祁連山生態保護重大政治責任,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整治修復祁連山生態,制定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監測監管工作機制,強化祁連山地區「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祁連山地區生態環境常態化監測、評估及考核,為鞏固提升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治理成效提供參考。
近年來,我省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質素監測網絡建設,建成549個環境質素監測站點,定期公布監測結果,對祁連山區域實施科學化、精準化監管。依托全省生態監管大數據平台、現有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在祁連山地區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試點工作,采用遙感調查與地面調查相結合的技術手段,摸清祁連山生態保護紅線內生態狀況本底情況……
祁連山歷經「史上最嚴」整改,祛多年沈屙,還欠賬舊賬,迎來「底色之變」——
2022年,祁連山自然保育區獲「2022綠色亞太環保成就獎——傑出自然保育區獎」。
2023年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考核各項結果均為「優秀」。
2024年祁連山生態環境質素、典型生態保護修復區域生態狀況綜合評估監測結果顯示:75.36萬公頃林地森林蓄積量持續增加,75.27萬公頃草原生態穩定性不斷增強,5.21萬公頃水域面積更加穩定。
保護區內不同族群野生動物數量較2014年提高15%至20%,祁連山自然生態系穩定性和迴圈能力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得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祁連山的生態保護,由生態環境問題集中整治修復,轉入常態長效保護「新階段」。如今,連綿的祁連山區山更綠、水更清、林更密,動物族群逐漸增多,一些多年難覓蹤跡的國家一級、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時有出現。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會地帶,是中國「北方防沙帶」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中國土地沙化和遭受風沙侵襲最嚴重的省份之一。
面對浩瀚沙海,一代代隴原兒女持續接力,運用科技治沙、工程治沙等辦法,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民勤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遊,被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圍,處於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帶」,屬全國荒漠化、沙化最嚴重的縣區之一,氣候變遷敏感、生態環境脆弱。
勤勞的民勤人民一年接著一年幹,在408公裏風沙線上建起長達300多公裏的防護林帶,有效阻隔巴丹吉林和騰格裏兩大沙漠合攏,創造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治沙造林奇跡,為構築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我省持續開展大規模造林綠化行動,堅持科學治沙,深入實施「三北」工程建設。2021年至2023年,全省完成國土綠化面積2973萬畝,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853萬畝,國土綠化面積實作「三連增」,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二。
時下,行走隴原,祁連山區群山迤邐,雲霧裊裊;山川大地風景如畫,生機盎然。良好的生態環境,賦予了甘肅高質素發展更多可能。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民勤縣紅崖山水庫良好的生態環境引來天鵝棲息。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姜愛平
冬日的康縣,天高雲闊、風景秀麗,如油畫般絢爛。
行走在康縣的藍天白雲下、綠水青山中,從通渭來的青年作家禾岫感嘆:如果能在此處尋一處小院,聽風、看雲、寫作,當十分愜意美好。
優越的生態條件,為康縣發展文旅康養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也賦予了康縣黑木耳、食用菌良好的生長環境。
長壩鎮花橋村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高標準打造以遊客接待、休閑養生、民俗體驗、親水遊樂為一體的現代化和美鄉村,走出了一條「生態立村、生態致富」的路子;碾壩鎮安家壩村村民依靠優越的生態條件,種植木耳、食用菌和果蔬,過上了好日子。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也是高質素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內在動力。
甘肅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用實際行動守護著天藍水清的美麗家園,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讓藍天更藍。
近年來,甘肅建立研判分析、排程預警、監督幫扶、約談提醒管理制度,全面開展重汙染天氣防控、臭氧汙染防治、柴油貨車汙染治理等空氣質素改善行動,持續提升空氣質素。
據統計,我省已建成36個環境空氣質素國控自動監測站點、112個省控監測站、1000余個區域微型監測站,全面提升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監管能力;制定【甘肅省空氣質素持續改善行動實施方案】,推進鋼鐵、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開展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實施蘭州、金昌、武威、臨夏4市(州)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專案……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衛藍天措施,讓藍天白雲成為常態。
離開蘭州十年之久的李芳琪今年再次來到蘭州,她由衷地感慨:「如今的蘭州,天藍水清,空氣清新。」
讓凈土更凈。
我省持續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汙染源頭防治行動,嚴格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環境管理,動態更新【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和關閉搬遷優先監管地塊清單,對已納入「名錄」的218個地塊實施重點監管。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及汙染防治重點區劃定,推動地下水環境分區管理、分級防治。加快推進蘭州、金昌、天水和蘭州新區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啟動新汙染物監測試點工作,在新汙染物治理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隨著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推進,隴原大地「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新圖景躍然眼前,不斷最佳化的生態已成為甘肅的最美底色。
守生態底線助推高質素發展
祁連山腹地色彩斑斕。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王超
生態興則文明興。
近年來,甘肅堅決扛起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的政治責任,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最佳化、倒逼和促進作用,持續加力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黃河流域警示片問題整改,深化區域流域生態環境應急聯防聯控機制,有效防範化解生態環境風險——
為積極應對氣候變遷,甘肅印發實施【甘肅省適應氣候變遷行動方案】,有效防範氣候變遷不利影響和風險。白銀、酒泉和白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甘肅民樂工業園區成功申報國家首批減汙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白銀市入選國家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
在核與輻射安全領域,甘肅持續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落實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開展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和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專項排查。統籌開展輻射環境例行和專項監測,積極推進金塔前沿站試執行行程,啟動我省輻射事故應急預案修訂工作。
為強化重要生態空間生態環境安全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落實秦嶺地區跨區域生態保護協同合作機制,印發【關於加強甘肅秦嶺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見】,開展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甘肅片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狀況評估,完成羌塘三江源甘肅片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推進祁連山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試點、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地面監測站建設。
同時,甘肅聚焦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防控,動態更新重點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圖」,常態化開展環境應急演練,科學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
防風險、守底線、護安全,最終目的都是牢牢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為經濟社會高質素發展提供環境支撐。
我省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高質素發展,立足生態環境領域工作實際,出台配套政策檔和實施細則,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
提升環評審批效率。實施制度創新,推行「1+3」專案審查要素清單機制,不斷壓縮審批時間,將報告書由法定的60天提速為20天完成審批。目前,2024年300個省列重大專案已完成環評審批234個,涉及年度投資額1955.4億元。全省共審批環評專案2014個,涉及投資5003.08億元。
推進生態環保金融支持專案建設。將13個專案納入國家生態環保金融支持專案庫。推進蘭州市氣候投融資試點專案建設,11個氣候投融資重點專案與金融機構達成融資合作意向。依托蘭州市試點執行經驗,設立並執行「甘肅省氣候投融資專案庫」,已有15個專案獲得支持。
積極爭取國家試點支持。蘭州、臨夏、金昌、武威4市州被納入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獲得國家48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張掖、白銀、蘭州、定西四市被納入國家再生水迴圈利用試點,推動43個再生水迴圈利用專案實施。蘭州、金昌、天水和蘭州新區被納入國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推動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推動綠色環保產業發展。加大產業鏈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凝聚起全省綠色環保產業鏈發展的強大合力,推動產業鏈建鏈、補鏈、延鏈、升鏈,助推經濟高質素發展和現代化建設。2023年以來,全省綠色環保產業鏈新增簽約專案286個,新增落地資金72.97億元。
從「淺綠」走向「深綠」,讓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同共進。綠色,已成為甘肅高質素發展最鮮明、最濃重、最可靠的底色。
新征程上,甘肅將繼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切實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統籌抓好高水平保護和高質素發展,努力推進山川秀美、生態優良的美麗甘肅建設,讓隴原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