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8時1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域,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汪江波 攝)
12月30日上午,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攜手遠征一號S上面級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域,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完成了今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的「收官之戰」。
本次發射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攜手遠征一號S上面級,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可執行近地軌域、太陽同步軌域及地球同步轉移軌域、地月轉移軌域等軌域發射任務,具備一箭一星、一箭多星發射及星座部署能力,700公裏太陽同步軌域運載能力為2.5噸。
本次任務,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處於多個任務並列設計、多個產品線並列生產的超高密度發射階段。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謝誌豐介紹,型號隊伍透過提前謀劃等措施,確保高質高效完成發射任務。同時展現了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出色的經濟性和可靠的履約能力。
「本次發射是遠征一號S上面級2023年第三次發射任務。」遠征系列上面級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張緒斌介紹,截至目前,遠征一號S上面級已飛行7次,成功率100%。
上面級是運載火箭最上面的一級或多級,由基礎級運載器發射進入準地球軌域或地球軌域,然後依靠自身動力進一步將有效載荷送入預定工作軌域或位置,就如同機場的擺渡車——火箭把衛星送到「起點站」,衛星要想到達「終點站」,往往需要自己多次變軌,如果使用上面級,就可以將衛星「一站式」送至目標軌域。
同時,運載火箭將其送入太空後,上面級一般可多次啟動點火,將一個或多個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域,從而滿足不同發射任務的需求。
衛星等載荷「一站」到達目的地,一方面可以減少衛星自身的燃料消耗,從而延長壽命。另一方面,「減負」後的衛星得以實作小型化,在太空之旅中可以「輕裝上陣」。且在運送完衛星後,上面級可以自行進入垃圾軌域,不占用寶貴的同步軌域位置資源。
透過將上面級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靈活組合,可最大程度發揮基礎節火箭的運載能力。利用上面級軌域部署能力,以一箭多星發射方式,可有效提高發射效率,減少發射組織次數,降低任務成本,滿足日益增長的航天高密度發射需求。
2023年,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宇航發射九戰九捷,打破該型號年度發射次數紀錄,完成了今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的「收官之戰」。本年度,航天科技集團實施了48次宇航發射,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47次、捷龍三號運載火箭1次,將130余顆(含搭載)航天器送入預定軌域,發射任務全部取得圓滿成功。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連勝紀錄已重新整理至175次。(記者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