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不講禮義!印度又對中企下黑手,我們為什麽不反制?

2023-12-30新聞

印度對中企下黑手,欲將其變為本土企業

印度近期再次對中國企業下黑手, vivo 印度分公司的臨時CEO和CFO以及一名顧問被捕,罪名是洗錢。這已經是 vivo 在近三個月內遭遇的第三次襲擊,前兩次分別是協助非法轉移資金和員工被逮捕。除此之外, vivo 銀行 賬戶也被凍結。印度以洗錢、逃稅、做假賬、違反外匯管理法、危害國家安全等罪名打壓中國企業,試圖將其轉變為印度本土企業。不僅如此,印度還要求中國手機廠商如 小米 、OPPO、 vivo 在關鍵職位任命印度籍人士,甚至可能強制要求出售股份,完全將中國企業吞噬。

盡管印度頻頻對中資企業下黑手,但印度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品牌寥寥無幾,除了塔塔集團旗下的路虎捷豹、印度尼賽西亞 銀行 和一些制藥企業外,幾乎沒有了。所以,若要進行反制,我們可以從貿易領域入手。2020年至2022年,中國都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逐年攀升。然而,中國是印度最大的逆差國家,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1010.2億美元。印度擔心對中國貿易的過度依賴,因為越來越多的商品需要從中國進口,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在制造業方面,印度與中國存在較大的生產差距,印度的發展需要從中國進口各類器材、化學品、電子器材零部件和原材料。以印度仿制藥為例,雖然質素不錯,但絕大部份制藥器材和藥原料都需要從中國進口,因為中國 供應鏈 的優勢使得從中國進口的價格低於本土生產。

由此可見,減少對印度的出口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印度的制造業發展。盡管我們可以采取反制措施,但我們並不認為有必要這樣做。封鎖和打壓只能是暫時阻止一個前進中的國家發展,我們更加堅定地選擇向 高附加值 產業轉型,並且有著必勝的決心。中低端制造業的轉移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與曾經的日本和南韓轉移到中國是如出一轍的。既然無法阻止,我們不如在這個機會中賺取更多的回報,用來發展高科技、 高附加值 產業,因為這些領域的投入都是巨大的。當然,對於想要進入印度市場的中企來說,必須十分謹慎,否則可能面臨與 vivo 小米 等手機廠商類似的遭遇。

中印貿易關系的現狀與前景

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逐年增長,盡管印度存在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但越來越多的印度商品依賴中國進口。 中印 貿易關系的發展正面臨一些挑戰和機遇。

1.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一方面表明了印度對中國商品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印度制造業的短板。印度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提高自身的制造水平,減少對 進口商品 的依賴,以實作貿易均衡。

2.制造業合作的潛力與挑戰: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相對成熟,擁有強大的 供應鏈 體系和技術優勢,這為 中印 制造業合作提供了機會。然而,印度在制造業方面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包括技術水平、產能規模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雙方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提升制造業水平,實作互利共贏。

3. 服務貿易 的拓展與合作:除了商品貿易, 中印 服務貿易 領域也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印度的資訊科技和軟件服務業發達,中國在 電子商務 、金融科技等領域擁有優勢。雙方可以加強合作,推動 服務貿易 的發展,共同開拓全球市場。

總之, 中印 貿易關系的發展既有挑戰,也有機遇。雙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推動貿易關系的深化與發展,將為兩國 經濟 的繁榮與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個人觀點與思考

印度對中國企業的打壓行為引發了廣泛的關註和討論。筆者認為,在 國際 貿易中,保護自身利益是各國政府的首要責任,印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壓中國企業是其對國家 經濟 和市場的考量。盡管這種行為有些缺乏誠信和禮義,但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應該從印度的角度理解其動機。

作為中國,我們有著強大的 經濟 實力和技術優勢,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畢竟,封鎖和打壓只是暫時的阻礙,對中國來說,轉型升級是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應該繼續發展 高附加值 產業,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以應對 國際 市場的挑戰。

另外, 中印 貿易關系的發展仍然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雙方應該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加強合作,共同推動貿易關系的深入發展。在合作的過程中,雙方也應該增強交流和了解,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和難題,為兩國 經濟 的繁榮做出貢獻。

最後, 中印 之間的貿易逆差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雖然我們目前處於 貿易順差 的一方,但我們也要警惕貿易逆差對印度 經濟 的沖擊。我們可以在擴大出口的同時,鼓勵印度提高自身的制造水平,減少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實作貿易均衡。透過共同努力,促進雙邊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實作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