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涇渭分明!民進黨對白營一邊叫罵一邊懷柔,綠白和能成嗎?

2024-01-27新聞

文|歐崇敬

民進黨對民眾黨的態度有兩大類,而且涇渭分明,一個是直接對著民眾黨叫罵,而且是毫不留情的,那就是柯建銘柯總召。因為民眾黨跟柯建銘共同在搶新竹的地盤,而且兩度柯建銘都落敗。一個新竹的地盤到底值多少錢?只要看看過去的公共工程款,一個棒球場十幾億,再一個小學也十幾億,看不到的地方還不知道有多少個十幾億,很可能加總起來,一個四年就是上百億的利潤。

這樣一來,等同於這個堂口被民眾黨給沖破了。當然,後頭還有相關的官司可能得面對,柯建銘不好臉色,而且說的話難聽,也就十分有道理。將來如果從柯建銘的角度,跟民眾黨就很難合作。可是遊錫堃、賴清德這一些,顯然民眾黨有準備,而且極大的可能會被懷柔,會被給予相當多的位置給涇渭分明的相關人士,包含他們自己的黨員、自己的親屬或者配偶。這樣一來,這兩條路線,哪一條才是真的和民眾黨接觸的路線,而民眾黨會采取什麽態度?

事實上,這也反映了柯建銘對於民眾黨的觀感。但同時也可以理解為,這是賴清德和其他的民進黨人士所形成的一個多聲道策略,譬如兩手策略。一方面,像柯建銘,以他的資歷,以他的資格,完全可以有資格對民眾黨表示蔑視。說他們的八票就是廢票,我根本理都不理你,我連眼珠都不轉過去,這就是蔑視,你算老幾 ,在我的面前晃來晃去,這是一個從氣勢上要想把對方給壓下去。另一手就是采取一種懷柔和拉攏,那是賴清德所要做的,賴清德為什麽要這樣做?

賴清德很清楚,他主要敵人,主要對手不是民眾黨,因為民眾黨好收拾,就8席,要餵飽這8席還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要餵飽整個民眾黨也不難。最重要的威脅,首先要解決國民黨,或者說在賴清德的心目中,要解決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南韓瑜。

他一定不能讓南韓瑜進立法機構當負責人,遊錫堃同樣是這樣。遊錫堃負責人當得太滋潤了,這麽多年來,怎麽可能讓別人來當這個位置?所以遊錫堃也會想盡一些辦法跟賴清德講,還是要拉一把,還是要給他們一個好處,咱們吃香的喝辣的,讓他們喝點湯也是應該的。於是這就形成了一種雙鍊結,這樣一個做法,就不讓民眾黨,不讓柯文哲什麽都要拿,利益要拿,氣勢要拿,擺出一副你們兩個黨都得來跟我談條件等等。

所以柯建銘的這樣一種態度,反映了民進黨內部的一種聲音,那就是他們一定要不讓柯文哲自以為是,借助著手上的8票擺出一個正視。所以這點策略上可以這麽看,最終民眾黨會選擇和綠營合作,也就是所謂的「綠白合」。現在傳說,綠營可能會把「台灣防衛部門」,還有「勞動部」「衛服部」,這幾個部門釋出來,甚至部份的司法的相關位置,還有「NCC」的位置也會釋放出來,讓民眾黨來共同參與決定,甚至就由他們的人給擺上去。

具體的做法,比如「台灣防衛部門」的負責人,黃珊珊的哥哥黃曙光,本來國民黨就是要修理他的。如果說國民黨當選的話,他肯定要被修理的,在軍火的買賣的這些問題上,肯定是一身麻煩。那現在不行了,現在可能就要把他擺上去,你要修理的人,就是我要重用的人。如果這樣的話,顯然黃珊珊這票肯定就穩住了。還有很多的其他的一些東西,包括可能現在國民黨的這些「內閣」的成員,還有一些委員會、咨政等等,包括公營一些機構的總裁董事長等等,現在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

所以在這一次賴清德「組閣」的過程中,白黨柯文哲的民眾黨的成員,有八成以上會「入閣」。這也是到現在為止,大家都並不看好立法機構的龍頭選舉,不看好第一大黨的國民黨能夠搶到龍頭位置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他們的利益,他們的台底,藍營被踢出局,或者說南韓瑜被踢出局,而綠與白聯手合作的這樣一個態勢已經形成。但是重要的問題,經過這次的大震蕩和大改變,實質的權力變化是做了很多的轉移,至少權力上的鬥轉星移是已經發生了。

但是如果從1996年到2000年,一直到2008年,這些重要轉折一路看下來,這次的改變,不管是在政治上的選舉,也就是說行政的體系或者立法的體系,或者是所謂聯合政府跨黨來舉才體系,這些變化相對於1996或2,000年或2,008年等等,真的有進步嗎?有令人真的在政治上有突破或耳目一新的地方嗎?

這麽多屆的選舉,事實上,每一場的選舉,我都是把它當作這一出戲來看的,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但並不是說,我不認為每個人的投票不好,而是因為這背後的運作,事實上和公開的、表面上所談論的冠冕堂皇的話,真的是兩回事。離真正的民主要義,核心的這樣價值,距離還是很遠的,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有沒有改變?當然有改變,最大的改變,這一次真的形成了第三極的力量,可能跟過去的親民黨、新黨的情況還是不一樣。國民黨的那個時候和綠營在對立,兩黨的對立的時候,無論是親民黨或者是新黨,都只是國民黨的另一翼。

而這一次的這個民眾黨卻不是在兩岸問題上,在一些核心的價值上跟國民黨並不一致。事實上他們也不是國民黨的人,更多的,他們這是跟綠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但是卻拿到了關鍵少數的票。這一次能夠拿到兩成多的民意的支持,這一點就反映了第三勢力的形成,將會是未來台灣政壇的一個很重要的變化。

基於這樣一種變化,這種三足鼎立,無論在「立委」方面或者在政壇上這方面,究竟是對於台灣的整個的經濟、民生以及兩岸的和平,帶來的究竟是多大的正面或者反面負面,帶來的是加還是減,這還有待觀察。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參照必須征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