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園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巍
1月24日下午,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地市專場記者會,相關負責人就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進展及成效回答記者提問。惠州市市長溫金榮現場曬出6張照片,分享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中的「小切面」。
溫金榮答記者問
溫金榮分享的第一張照片,是「大黃魚的故事」。「這張是惠州突破南海大黃魚養殖技術的照片。經過惠州企業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已經掌握了南海大黃魚這一族群的種源關鍵核心技術,在全國率先實作了南海大黃魚的人工育苗、保活運輸和深海養殖。」溫金榮說,惠州正努力以「一條魚」打造百億級大產業,建設藍色「大糧倉」。
第二張照片是「大灣區的‘菜籃子、米袋子、大廚房’」。「這張是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的實景圖,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都可以在這裏展示、交易,實作‘買全球、賣全球’。」溫金榮說,在基地建設過程中,惠州十分註重聯農帶農,目前已依托基地建立了蔬菜、預制菜2個省級農業產業園,連結農民專業合作社26家,帶動農戶約2萬戶,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第三張照片是「龍頭企業助力薄弱縣」。「這張是龍門縣與TCL、德賽集團專案簽約的現場照片。在提升縣域經濟實力上,惠州集中資源在7個縣區各打造一個千億級的產業園區。惠州三個縣中,博羅縣、惠東縣經濟總量在全省縣(市)中排在前列,龍門縣經濟實力相對薄弱。TCL和德賽是惠州本土的電子資訊龍頭企業。這次TCL和德賽兩個龍頭企業都在龍門縣布局了新型儲能產業專案,這是惠州推動企業和縣區之間雙向奔赴、合作共贏的一個典型例子。」溫金榮說。
第四張照片是「豹貓小鎮與考古小鎮」。這是惠州正在積極培育的兩個省級典型鎮,分別是龍門縣永漢鎮的「尋貓之旅」主題小鎮、惠東縣白盆珠鎮的明代白馬窯遺址,正在謀劃打造「考古小鎮」。
「惠州註重挖掘特色文化、資源稟賦,不搞千鎮一面、簡單復制,而是要主題鮮明、內外兼修,吸引更多遊客來打卡,讓更多遊客留下來、成為常客。」溫金榮說。
第五張照片是「鄉村建築工匠的笑臉」。溫金榮介紹,惠州專門成立了鄉村建築工匠協會,以協會為平台承接專案,實施團體化作業,讓農民工匠當主力、唱主角,鄉村建設的人力成本大約降低了30%,但工匠收入比原來幾乎翻了一倍,吸引了眾多鄉村工匠回鄉建設。
第六張照片是「助力‘百千萬’,工會在行動」。「惠州特別註重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百千萬工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溫金榮說,就像照片中一樣,惠州各級工會組織開展職工鄉村療休養活動,去年12月以來已組織了5批次,計劃三年投入3000多萬元。
「這6個場景是惠州實施‘百千萬工程’生動實踐的縮影。」溫金榮說,接下來,惠州將立足惠州、面向大灣區,提速加力推進「百千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