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塔共建「一帶一路」面臨嶄新的機遇。
7月5日,上合組織20周年:塔吉克共和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交流活動在青島膠州舉行。來自中國、塔吉克、吉爾吉斯等國家及上合組織秘書處的近百位嘉賓相聚膠州,就如何進一步推動地區間經貿合作展開討論。
塔吉克貿易經濟發展部副部長阿蔔杜拉·赫蒙佐達指出,塔吉克位於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幾千年以來一直是歐亞經貿、文化和人文合作的重要組成部份。塔方高度支持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雙方在這一框架下的合作充分契合該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
塔吉克駐華大使薩義德佐達·佐希爾指出,去年以來,來自中國的投資額達到了1.52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達到了1.2億美元。中國投資已進入該國多個重要的經濟板塊,如通訊、交通、基建、地質勘探和采礦。
中國是塔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和第四大貿易夥伴。2020年,雙邊貿易額10.63億美元,同比下降36.5%,其中中方對塔出口10.18億美元,同比下降36%,自塔進口4500萬美元,同比下降46.5%。中國在塔投資存量已超過了20億美元,主要涉及農業、礦業、紡織、電信、水泥等領域。
「未來,我們打算在對華出口方面開啟新的局面,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政府提出的到2030年累計進口額將超過22萬億美元的計劃。同時,我們也希望中國公司在研究過我們的投資特惠政策之後會有更大興趣在我們的自由經濟區建立科技園。」佐希爾說。
當天,上合示範區分別與塔吉克庫洛布和彭知兩個自由經濟區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經貿、物流、科技、人文等領域開展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搭建更深層次的合作框架和思路。
中國何以成為塔第一外資來源國?
有外國學者指出,中國企業在塔吉克的發展是一個奇跡。在2000年以前,中國在塔吉克的經濟影響力還十分有限,因為缺少連線兩國的交通運輸網絡。但近年來,在塔吉克投資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中國已經一躍成為塔第一大投資來源國。
中國企業的投資給該國帶去了資金、技術、器材和標準,既為當地帶來了就業、創造了稅收,也推動了該國的工業化發展。以在塔國家喻戶曉的華新水泥為例,該企業興建的兩個水泥廠使該國由水泥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不但滿足了本國水泥需求,還能向鄰國出口創匯。
華新水泥副總裁、海外事業部總經理徐鋼在接受專訪時指出,在華新進入塔國前,該國水泥的價格高達200美元/噸,而現在已降至70-80美元/噸,大大降低了建築和基建成本。「塔國原來需要從巴基斯坦、哈薩克進口水泥,但現在卻可以向阿富汗、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出口,從花外匯變成賺外匯。」
長期以來,有一種很流行的觀點是,隨著國內加快推進去產能,中國企業將把落後的產能向海外轉移。但徐鋼並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我們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與國內去產能並沒有聯系。我們在海外的工廠都要全部重新建造,並不存在把二手器材轉移出去或者把下崗員工派往海外的情況。」
據他介紹,華新在塔的生產線用的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最環保、最高效的工藝。工廠建好之後,塔官員開著車從工廠門口經過,因為沒有看到濃濃白煙還給他們打電話問,「你們怎麽不生產了?」結果,工廠負責人說:「我們在生產並且一切正常,我們的生產不會冒煙。」
為何要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徐鋼解釋,「在海外投資要保持競爭力,最關鍵的就是有成本優勢。如果使用一個差的工藝,過幾年就被淘汰了,那肯定不符合企業的長期利益。」據悉,華新水泥已在中亞建立8家工廠。
徐鋼認為,從產業的角度看,中國能夠超過歐美成為塔吉克第一大外資來源國,並不是偶然的。他指出,中國已經建立完備的工業體系,擁有嫻熟的工業技能和完善的管理能力;而西方近年來對產業發展方向進行調整,工業制造業被慢慢轉移出去,也就沒有了產業工人和產業技能。「西方企業的結束反映了一種經濟規律,並不是我們在搶他們的飯碗,而是他們的生產效率已經跟不上了,喪失了有利競爭。」
據商務部統計,目前,在塔中國企業有300余家,主要投資企業有:中石油中塔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中泰新絲路紡織產業有限公司、中色帕魯特公司、中塔澤拉夫尚有限責任公司、塔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亞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華新亞灣水泥有限公司、海力公司等,主要涉及農業、礦業、紡織、電信、水泥等領域。
疫情讓中資企業反思屬地化經營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所有海外中資企業來說都是一場大考。
2007年,西藏珠峰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塔吉克北部城市苦盞建立全資子公司——塔中礦業有限公司,註冊資金3000萬美元,集采礦、選礦、銷售為一體。西藏珠峰股份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長張傑元在接受專訪時指出,去年4月底,塔吉克宣布首次發現確診病例時,塔中礦業在當地有1000多名中國員工,是在外中國人數最多的單一企業之一。「我們有這麽多中國人在這兒,如何確保他們的安全是一項重大挑戰,這確實是給了我們一次深刻的教訓。」
在疫情暴發之後,面對幾千名雇員,塔中礦業落實疫情時期「穩住人心、穩在當地」的精神要求,把中國的防疫經驗介紹到當地,積極采取各種防疫措施,還啟動了五六架包機把防疫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塔國,並進行了人員輪換,中國政府援助了該國30萬支疫苗。為了支持該國政府財政收入,該公司去年在利潤基本為零的情況下依然沒有減少納稅的金額。
「我們犧牲了利潤,但換來了人員安全。在我們的社區中,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當地人,都沒有發生重大群體感染,這讓我們感到很欣慰。」但張傑元說,在疫情之後,公司將重點反思人員屬地化的問題。「一旦發生特殊情況,上千名員工可能需要被轉移,這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張傑元指出,實際上,大多數中資企業並非不願招當地人,而是招不到合適的人,如果一味追求當地工人僱用人數,可能降低企業的生產效率。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表示,該公司正在聯系中國職業技術機構和當地冶金技術學院,準備在當地建立職業技能學校,以提高當地的勞動技能水平,讓大部份冶金工種可以當地招工。
張傑元認為,當可以僱用更多當地人時,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發展就將從「切入式」變為「融合式」,這將極大擴大中國企業在當地社區的影響力。「如果能夠同當地社區融合在一起,讓企業和當地人成為‘家人’,那麽他們就會主動捍衛企業的利益,因為雙方的利益是一致的。」
如今,塔中礦業處理礦石的能力已從20萬-30萬噸/年提高到400萬噸/年,銷售額達到50億-60億索莫尼(約合4.4億-5.3億美元),是該國最大工業企業之一。
塔吉克礦產資源較豐富,目前已知的礦產有50多種,目前已探明待開發的礦床600多個。在金屬礦產資源中,銀、銻、鉛、鋅、金等是該國優勢的礦產資源,銀、鉛、鋅、鈾等礦產資源在中亞儲量占第一位。中資企業已經成功進行了金礦與鉛鋅礦的開發。
張傑元說,接下來,塔中礦業將繼續推動中塔工業園的建設,將其打造為塔國北部有色金屬產業園區。「我們想把礦業資源類的企業轉型為資源深加工的企業,向礦山上下遊延伸產業鏈,進一步提升兩國在在礦業合作領域的廣度深度。」他透露,中塔工業園將在冶金冶煉、首飾後道加工、礦渣回收三個方面尋找投資機遇。
中塔是高度互信的「鐵桿」朋友
今年是塔吉克獨立30周年,明年是中塔建交30周年。5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陜西西安同塔吉克外長穆赫裏丁舉行會談時說,中塔是兄弟鄰邦,更是高度互信的「鐵桿」朋友。雙方率先構建發展共同體和安全共同體,在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中走在前列。
中國前駐哈薩克大使姚培生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自建交以來,兩國關系始終保持高位執行,從未有過起伏,這得益於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尤其是在雙方解決邊界問題、簽署【中塔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和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之後。在與中亞國家開展經貿合作時,中國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從未提出過任何附加條件。
「塔吉克由於蘇聯解體的沖擊和曾經的內戰,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後,中方向友好鄰邦提供援助,完全出於友好誠摯的情誼。因此,塔吉克國內從上到下盛贊兩國的務實合作,我沒有聽到過任何雜音。」姚培生說。
2013年,中國國家領導人存取中亞期間,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塔吉克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諒解備忘錄的國家。近年來,兩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優先發展交通,公路、鐵路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姚培生指出,中塔山水相連,有地緣優勢,在中方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雙方努力增強交通基礎設施能力,盡管目前離期望的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但好在工作一直推進。雖然受疫情影響,中塔雙邊貿易額還不大,但總體增長的大趨勢不會逆轉。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中塔兩國政府都有意擴大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王毅表示,雙方要多措並舉,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素發展,提升經貿合作水平。中方願同塔方繼續釋放大專案對兩國合作帶動作用,商簽中長期經貿合作規劃,確保貨運動脈暢通,幫助塔方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推動地方合作從毗鄰地區深入兩國腹地,助推兩國地方發展振興。
透過建設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青島正在積極打造與上合組織國家相關的地方間雙向投資貿易制度創新的試驗區。目前,上合組織國家在青島的投資專案361個,實際利用外資2.38億美元;青島對上合組織國家投資專案155個,累計投資額20.1億美元。2020年以來,上合示範區共引進46個專案,總投資1605億人民幣,涵蓋先進制造、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國際物流等重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