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龍年將至,探訪三星堆的龍

2024-02-02新聞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 2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龍年將至,探訪三星堆的龍】的報道。

提起三星堆,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造型誇張奇特的青銅人像、高貴神秘的黃金面具,卻鮮少有人會留意到三星堆的龍。三星堆的龍形形色色,大小各異,有威風凜凜的,也有虎頭虎腦的,甚至還有豬裏豬氣的。它們或立於權杖之首,或蜿蜒於神樹之上,或盤踞於青銅器身,或鐫刻於青銅人像的華服之上……奇異詭譎,神秘莫測。

在中國農歷甲辰龍年即將到來之際,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來到三星堆,「探訪」那裏的龍,在神秘文明中尋找炎黃子孫共同的圖騰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實證。

神的使者 從天而降

「初步統計,三星堆各類文物上龍的數量不少於30個。」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副站長許丹陽介紹,由於近幾年新發現3號到8號祭祀坑的新出土文物還未完全清理出來,這個數量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加。僅就目前三星堆龍的數量,在全國的遺址中已經算比較多的了,而且類別也很豐富。

三星堆的龍從材質或載體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青銅器,一類是陶器,以青銅器為主。「青銅器中,龍形象也有不同的類別,一種是青銅器的構件,一種是相對獨立的龍造型青銅器,還有一種就是青銅器上的龍形紋飾。」許丹陽說。

三星堆青銅神樹的一側,一條神龍緣樹逶迤而下。本組圖片均為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薛晨攝 在許丹陽眼裏,其中最為矚目的,當屬三星堆1號青銅神樹上的龍。

青銅神樹陳列於三星堆博物館新館最末一個展廳中央。在特意布置的星空穹頂之下,通高3.96米的青銅神樹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勢。樹分三層,每層三簇枝丫;每枝上有一仰一垂兩枚果枝,朝上的果枝上立有神鳥。在記錄中國古代神話的【山海經】裏,有屹立於東方和西方的「扶桑」「若木」神樹。三星堆的巨大青銅神樹,把古代中國「擎天神樹」展現出來,成了遠古神話最直觀的「實物樣本」,詮釋了千載傳唱的關於「神樹」「十日」和「太陽鳥」的美麗傳說。

就在這件神樹的一側,一條頭上長角、昂首挺胸的「神龍」,睜著銅鈴般大小的圓眼,緣樹逶迤而下,前足踏於神樹的山形底座上,麻花狀的軀幹向後翻起附於神樹的主幹上,軀幹上伸出像人手掌一樣纖細修長的後足,整條龍造型飄逸靈動又奇異詭譎,莫可名狀。

許丹陽認為,神樹當時具有溝通天地的祭祀功能,而神樹上的這條龍,則象征溝通人神的使者。它從天而降,下到人間,宣告神的旨意。

「三星堆不少龍都是這樣昂首挺胸、‘從天而降’的形態,具有很強的神性,這與三星堆龍的祭祀功能密切相關,同時也能反映出我們中國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許丹陽說。

延續千年 多元一體

從天而降的龍,溝通天地人神,展現了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造力,深藏著對天地神祇、自然萬物的虔敬,也是權力的象征。

三星堆青銅鳥足神像的朱砂彩繪觚形尊上有一爬龍器蓋,龍俯身在青銅立人腳下。 龍的身影頻繁地出現在三星堆的權杖上。通高2.5米多的三星堆青銅鳥足神像頂端,站立著一個身著長衣、頭戴高冠的青銅人,「他」手中便握著一件龍首權杖,還有另一條龍,俯在「他」的腳下。

「三星堆龍的另一重功能就是作為權力的象征。這樣一個人站在整個器物的頂端,代表‘他’身份地位非同一般。‘他’手上握的是一件龍首權杖,龍的文化含義就非常突出了,在中國歷史上,與皇權、帝王相關的龍的形象是很多的。」許丹陽說。

還有1986年1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龍柱形器,一條長有羊角和山羊胡須的龍踞於柱首,獨特的外形和神秘的氣息令人敬畏。

據專家推測,這件青銅龍柱形器下面原本應該連線著木質的杖身,只是出土的時候杖身已經不存了,就剩了杖頭,這也是一件龍形權杖的一部份。

作為權力的象征,龍的形象不僅出現在權杖上,還出現在三星堆最高「首領」的禮服上。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藏有數量眾多的「寶貝」,最讓人嘖嘖稱奇、贊嘆不已的,莫過於造型誇張、極具想象力的青銅雕像。而在三星堆眾多的青銅雕像中,「青銅大立人」是獨一無二的非凡傑作。

1986年三星堆2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大立人」人像高達1.8米,加上基座通高約2.6米,被稱為「東方巨人」。「他」頭戴高冠,面目威嚴,身穿窄袖與半臂式服飾,共三層衣服。衣服紋飾繁復精麗,以龍紋為主,輔配鳥紋、蟲紋和目紋等,身佩方格紋帶飾。有專家認為,「青銅大立人」是一代古蜀王形象,既是君王,又是群巫之長的「大祭司」。盡管我們無法準確判斷‘他’的身份是國王還是大祭司,或者是集神權王權於一身的君主,但‘他’無疑是三星堆至高無上的人。

中國絲綢博物館副館長周旸認為,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服飾繁紋滿飾,紋樣工整,應是描摹一位身著「袞衣繡裳」的領袖主持隆重祭典的場景。而「他」外裳上的「團龍」紋樣,與後世皇帝祭天時穿著的袞服一脈相承,是「龍袍」的雛形,反映了古代先民高超的絲綢織造技術和審美。

三星堆的龍,不論是造型,還是背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象征,都證實了三星堆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組成部份。

可可愛愛 創新創造

三星堆的龍,既有像青銅神樹、權杖上這樣神性滿滿、威風凜凜的,也有虎頭虎腦、可可愛愛的。8號祭祀坑的青銅虎頭龍身像還沒完全出土時,就「沖上了熱搜」,網友們熱議「三星堆發現一條虎頭虎腦的青銅龍」,明明是一條龍,看上去卻「虎頭虎腦」,頭上有龍一樣的雙角,卻長著一對老虎耳朵,龍一樣的獸身上遍布金底虎斑紋,乍一瞧活靈活現,十分可愛。盡管這頭青銅龍看起來氣場似乎不那麽強大,但它的造型也是飛身向下的姿態。「表達的寓意是相關的,都是溝通人和神之間的一個橋梁。」

三星堆豬鼻龍形器,頭上有角,雙目突出,形態奇特而優雅。 8號祭祀坑還出土了一件「豬裏豬氣」的青銅龍,只因為它嘴部寬寬的,又比較突出,像豬鼻子一樣,就把它叫做豬鼻龍形器,其實器物應該和豬沒有太大關系。

但是它造型實在太獨特了,頭上有角,雙目突出,咧開的大嘴裏整齊地排列著像人類一樣的方牙齒,身體上均勻分布著鱗片紋樣及一連串羽毛狀的圖案,形態奇特而優雅。

「三星堆有一些不那麽像龍的青銅龍,或者說是龍和其他動物的結合體,應是古蜀人想象中的神獸。」許丹陽說。

許丹陽認為,三星堆先民在創作龍的形象時,充分吸收借鑒了中華大地其他地區的文化因素,但也並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結合三星堆文化整體進行了有益的創新創造,反映出三星堆屬於中華文明,同時也具有創新性。

三星堆青銅頂璋龍頭,出土於七號祭祀坑。龍鳳共舞 上下同歸

三星堆的龍大多是青銅鑄就,但有一件例外,這就是四川廣漢聯合遺址出土的龍鳳紋陶盤,如今陳列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一樓展廳內。

聯合遺址是三星堆東北側的一個小型聚落,如果說三星堆遺址是都城,聯合遺址就是京畿地區。2020年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聯合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其中有兩件文物尤其顯眼,其中一件是後來成為三星堆「網紅文物」的小陶豬,另一件就是龍鳳紋陶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認為,這是一個陶器的蓋子,圓弧的蓋頂中央刻畫著一只鳳鳥,戴冠渦翅,起舞跳躍,動感十足。以鳳鳥為中心,幾乎環繞一周的是一條卷尾長龍,龍首揚起,口示長信,龍足高蹈,呈起舞之姿。

古代中國的龍鳳崇拜起源很早,藝術品中見到的龍鳳造型一般都是獨立存在,彼此極少有明確關聯。到了商代,才開始出現「龍鳳配」形制的玉器,殷墟婦好墓中就發現了鳳鳥龍形冠以及龍鳳並列的玉飾。聯合遺址出土的陶蓋上的龍鳳紋飾,是表現龍鳳密切關聯的最早文物之一。

「這個具有現代龍鳳呈祥風格的藝術圖案,是歷史上最早的文創產品。龍鳳共舞,龍鳳呈祥,表達了古蜀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望。」王仁湘說。

值得註意的是,與三星堆祭祀用品青銅龍有別,這件龍鳳紋陶盤是平民用品,證實中國人自古對龍的崇拜和信仰,不僅為王侯貴族所用,也普遍存在於民間。「這讓我們看到了民心民意所在,追求美好的心願,上下同歸。」王仁湘說。

AI復原 探索未知

據許丹陽介紹,在近幾年的三星堆最新考古發掘過程中,新發現了數量眾多的龍,豐富了三星堆龍的形象,「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在三星堆各類文物中,龍是非常矚目的文化符號」。

更讓人驚喜的是,在8號祭祀坑裏找到了1號青銅神樹上那條龍的殘缺部份。「我們發現了它的另一半,可以拼對修復起來,這樣一來龍的形象就很豐富很完善了。」許丹陽說。

考古學家和文物保護工作者正在充分利用AI等最新科技手段,為公眾呈現更多三星堆龍的形象。

「我們肉眼覺得應該能拼起來的,就把它分別進行掃描建模,然後透過電腦進行拼對。」許丹陽說。

據了解,2023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騰訊簽約開展人機協同AI智能考古共創研發合作,基於專業文獻,結合三維技術對青銅文物進行研究性材質復原,試點文物模擬拼接。

已經成功拼對起來的龍形器物,目前已經有好幾件。一件是青銅鳥足神像上的爬龍,以及青銅立人手裏握著龍首的權杖。另外是青銅神壇,上面一共有4條爬龍,出土的時候兩條在原位,另外兩條脫落的部份,也透過AI和3D打印復原了,讓觀眾更直觀地看到三星堆龍的形象,以及龍在三星堆組合器物中的布局。

盡管在考古發掘和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許丹陽認為,對三星堆龍的認識和研究尚未深入展開。

「龍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動物形象之一,它存在於距今數千年的三星堆,存在於祖先留存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中。它代表的中華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流淌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作為考古工作者的我們,應該更加努力,把三星堆的龍保護好、研究好。」許丹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