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艦已經海試很長時間了,正式服役可以說是指日可待,與此同時對於第四艘航母的期待也是水漲船高,國內外軍事期刊或者自媒體對於中國海軍004型航母的猜想有很多,但大多數人都認為004型航母的動力裝置應該會和美國海軍看齊——都是采用核動力作為航母的驅動方式。
誠然,核動力航母作為超級大國的象征,尤其是在冷戰時期為美國增光不少,1960年,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 號(CVN-65)建成服役。隨後,美國在1961年9月9日和1962年10月6日接連下水了「長灘」號(CGN-9)和「班布裏奇」號(DLGN-25)核動力巡洋艦。1964年年中,這些核動力艦艇組成的全核艦隊在無中途補給的情況下航行了65天,完成了4.8萬千米的環球旅行,顯示了核動力戰艦在當時無出其右的技術戰術優勢。
這可讓老對手蘇聯艷羨不已,不甘落後的蘇聯人建造了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並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建造采用核動力的烏裏揚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只可惜這艘航母還沒建成,莫斯科古連姆林宮上的紅旗落地,也宣告了冷戰期間的軍備競賽告一段落。
冷戰時期的著名照片,美國全核艦隊
現在世界海軍當中擁有核動力水面艦艇的國家只有兩個——美國和法國。盡管法國人的那艘戴高樂號航母確實有點不太像話,為了控制成本用了法國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反應堆,先天動力不足,小馬拉大車,也造成了一艘核動力航母竟然跑的還沒常規動力的快,而且排水量才四萬多噸,頗有打腫臉充胖子之嫌疑。
戴高樂號航母
除了核動力航母之外,核動力裝置主要還是套用在潛艇這種裝備上,畢竟無限的續航對於在深海裏的潛艇來說太重要,所以聯合國五常都裝備了核動力潛艇,尤其是戰略導彈核潛艇,必須是核動力的,美國海軍潛艇部隊早就已經實作了全面核動力,秉承蘇聯遺產的俄羅斯在經濟困頓的局面下仍然是咬著後槽牙也得更新自己的核潛艇部隊。
蘇聯冷戰遺產,奧斯卡級核巡航導彈潛艇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工業大國,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海軍裝備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剛服役不到十年的056輕型護衛艦都已經不符合現在的鬥爭形勢了,被移交給海警部門,所以中國第四艘航母必定是核動力的說法才會如此言之鑿鑿。甚至有人建議中國海軍的主力水面艦艇全部核動力化,才能彰顯大國風範。
提這種建議的人恐怕從來沒有想過核動力艦艇是多麽的費錢,海軍建設本來就是一個吞金獸,假如海軍的主力艦艇都是核動力的話,那費用將是天文數碼,因為冷戰時期的美國海軍就做過一次試驗,來證明主力艦艇全核化是多麽不靠譜。
美國海軍在冷戰期間一共服役了五級九艘核動力巡洋艦和驅逐艦,開山之作就是陪同企業號航母一起環球航行的「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該級只有一艘,舷號CGN9,也是全球第一艘核動力水面戰鬥艦艇,「長灘」號最大的特點是其在艦橋上裝有四塊平板式天線雷達,被廣大網友稱之為「廣告牌」,這也是辨識「長灘」號的最主要特征。
核動力艦艇的鼻祖-長灘號
第二級就是作為核動力驅逐艦領艦的「班布裏奇」號,它也是和長灘號巡洋艦一起為企業號航母護航的全核艦隊的一員,此後美國又服役了第三級就是「特拉克斯頓」級核動力巡洋艦,該級也是只有一艘,第四級就是加利福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該級有2艘,第五級就是「維珍尼亞」級巡洋艦,該級服役規模達到了四艘。
作為世界上使用核動力艦艇經驗最豐富的軍隊,要說這五級九艘核動力巡洋艦給美海軍留下啥經驗的話,這些核動力軍艦對於海軍來說就是「雞肋」。先說造價,由於才采用了核動力,所以這些巡洋艦普遍要比采用常規動力的軍艦貴了百分之六十,即便是將各種配置降低的維珍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也要比當時最新銳的阿裏·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貴了一半多,除了核動力可以不用補充油料之外,其他的作戰效能也沒增加多少,由於作戰編隊當中其他艦艇也需要補充油料以及各種必須的物資,所以在水面艦艇當中,核動力的優勢並不明顯。
核動力水面艦艇的劣勢首先就是高昂的維護費用,在核動力艦艇的生命周期裏都要面臨一次核反應堆換料的大修工程,就需要將軍艦的動力系統部份整體切割了去更換,特別費時費力,而且由於存在核輻射的問題,為了減少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這些核動力艦艇一般都配備了兩組艦員,三個月一個周期輪換值班。人工成本又要比常規艦艇增加了一倍。所有的這一切成本加起來就是一個天文數碼,讓審批軍費預算的國會老爺們直搓牙花子。
美海軍的這九艘核動力水面艦艇都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退役,其中維珍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服役年限都沒有達到二十年,確實挺浪費的,但這些吞金獸不退役也不行啊,因為美國海軍研究指出這些核動力艦艇的維護成本非常高昂,與之對比的作戰效費比太低,冷戰期間有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的存在,還能勉強忍受,而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的背景之下,隨著各軍兵種都在消減軍費,美海軍只能及時止損。現在美國海軍除了航母,所有水面艦艇都是常規動力。
維珍尼亞級是美國最後一級核動力巡洋艦
作為冷戰的另一極蘇聯,看到美帝國主義服役了這麽多核動力巡洋艦,自己這邊還都是一些冒著黑煙的軍艦,為了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更為了在冷戰當中壓美國一頭,蘇聯也在八十年代服役了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由於該型巡洋艦滿載排水量竟然達到28000噸,從而得到一個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戰列巡洋艦的稱號,導彈後面加上戰列一詞,確實有點不倫不類。
這型軍艦是蘇聯暴力美學集大成者,艦上堆砌如山的武器和琳瑯滿目的雷達天線無不昭示著蘇聯紅海軍的輝煌歲月,可是蘇聯人並沒有解決好這麽多的武器裝備放在一起的電磁相容性問題,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上的武器系統只能分批次開啟,否則就會相互幹擾,沒辦法作戰。再說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的動力系統主要依靠核動力,但也保留了2台燃油過熱鍋爐,這到底是蘇聯人對自己的核反應堆不自信呢,還是他們要求動力系統冗余度高呢?
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也是大而無當的代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困難,難以維持這些使用成本高昂的核動力艦艇,只能將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封存起來。倒是基洛夫級的常規動力縮小版光榮級巡洋艦出鏡頻率很高,常常作為俄羅斯海軍的名片參與各國軍演,只可惜在俄烏戰爭中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旗艦光榮級巡洋艦莫斯科號被擊沈了,蘇聯的暴力美學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武庫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在核動力水面艦艇上面美蘇兩國各自趟了雷,筆者認為中國海軍下一型航母還是應該是常規動力的,美國海軍研究機構曾經計算過核動力與常規動力航母總費用對比,同樣規格的航母,全壽命周期內,常規動力航母需要111億美元的話,核動力航母就需要149億,價格高出34%。如此巨大的差價,讓人必須三思而後行。
然後還有部署時間的問題,由於常規與核動力航母維護周期差異,核動力航母需要更多維護。與采用常規動力的航母對比,核動力航母需要的維護時間更多,其他方面相同的航母,全壽命周期內的可部署時間可能相差20%以上。核動力航母相比於常規動力航母最大的優勢就是增加艦載彈藥和航空油料載荷,但中國是造船大國,軍艦建造成本較低,給常規動力航母增加一萬噸排水量並不貴,而這足以使其武器燃油載荷反超核動力航母。
美國布殊號核動力航母
當然也有人說核動力航母有遠端奔襲的能力,可以快速機動,但這也得看使用環境,美國海軍還勉強有個從太平洋支援北大西洋的任務,為此需要持續高速航行,而中國航母作戰海域當前集中在西太平洋,重點在於台海東部海域對抗強敵,未來則集中在印度洋,這些海域的距離根本沒有這個需求。
從效費比上來說中國搞核動力航母,唯一的價值就是出去說,美國有的我們也有,賺個名聲,實際意義並不大,常規動力航母能解決的問題,如果硬上核動力反而多花很多錢,畢竟有錢也得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