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空而起、快速斜翻、空中橫滾……
在2022年的中國航展上,
一架架國產戰機列隊登場、硬核炫技,
展示著人民軍隊完整的飛機矩陣,
飛出了航空強國的底氣。
2022年中國航展現場
還記得嗎?
75年前的開國大典上,
我們參加閱兵的飛機不夠,只有17架。
周總理說: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
而且這17架飛機都是從戰爭中繳獲的敵機,
因為當時的我們,沒有能力制造自己的飛機。
今天,我們的飛機足夠多、足夠強,
再也不用飛兩遍了!
從步履蹣跚到一飛沖天,
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幾十年來的蛻變。
把視角退回到1950年,
你會看到,
進度條從0開始的地方。
今天帶來【國家工業密碼】有聲故事
第四十三集
【那年,我飛過長安街】
從修理走向制造
1950年,由於中國空軍的作戰飛機數量落後,
誌願軍在北韓戰場上吃了不少虧。
這讓我們警醒:必須得自己造飛機!
1951年,蘇聯派來了一批專家,
幫助中國仿制雅各-18型教練機。
飛機制造廠定在了南昌,代號320廠,
也就是後來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洪都,
這裏誕生了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初教-5。
20世紀50年代初在廢墟上建起的洪都飛機廠全貌
320廠修理的都是來自北韓戰場上損壞的蘇制飛機,
條件非常艱苦。
「征用」的機棚只有2500平方米,
要在彈丸之地完成飛機的
修理、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多個任務,
初教5就是在這樣一座不起眼的廠房裏逐漸成型。
1954年7月3日,
初教-5試飛圓滿成功,
它像燕子一樣在空中輕盈飛翔,震驚中外。
初教-5飛機
雖然初教-5的結構相對簡陋,
但它的服役,
為中國空軍訓練了一大批優秀的飛行員。
它的誕生,也是一顆火種,
照亮了新中國航空工業前行的路,
我們正式從修理走向了制造。
1956年,初教-5試飛成功兩年以後,
在祖國的北方,
沈陽國營112廠(現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
試制成功中國第一種噴射式殲擊機——殲-5。
隨後幾年裏,殲-6和殲-7相繼首飛,
讓中國空軍進入超音速戰鬥機時代,
在這樣的背景下,
中國航空工業信心大振,
決定開始自行設計飛機,
逐步擺脫仿制蘇聯飛機的套路。
1955年建設完成的近5萬平方米的國營112廠飛機部裝總裝廠房
殲-5飛機
艱難探索的自研之路
新事業的發展,
當然不會一帆風順。
1960年中期,中蘇關系惡化,
蘇聯撤回了援助的專家。
面對困境,
新中國航空工業沒有失去方向,
毅然決然開始自主探索。
殲-8,就是我們艱難探索途中,
一顆閃耀的星。
它由中國自行設計研發,
服役超過40年。
主要設計者是兩院院士顧誦芬。
上個世紀60年代,
美國空軍裝備的U2偵察機
經常飛到中國領空偵察,
這種飛機能飛到兩萬米高空,
而且速度極快,
殲-6和殲-7不能有效攔截頻頻挑釁的U2,
所以中國迫切需要一架
「飛得高、飛得快、飛得遠、火力強、看得遠」
的新型戰鬥機!
1964年,34歲的顧誦芬作為副總設計師,
參與設計殲-8飛機。
殲-8的設計圖紙達到5萬多張,
要制作的各項零件11000多個,
另有65項新材料,
有些新材料是我們國家過去從沒生產過的。
憑借著驚人的毅力,
顧誦芬和年輕的團隊把自主設計飛機的目標,
慢慢變成現實。
顧誦芬在試驗現場工作
1969年7月5日這天,
殲-8完成首飛,
試飛員安全降落在機場。
雖然首飛成功,
但殲-8在跨聲速飛行試驗中,
出現了因氣流分離導致的抖振問題,
飛行員在空中飛行的感覺,
就好比一輛破公共汽車在顛簸的路上行進。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從來沒有接受過飛行訓練的顧誦芬
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乘另一架飛機上天,
跟在試驗飛機後面觀察氣流情況。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這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兩台飛機必須保持近距離等速飛行,
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
顧誦芬乘坐殲教機上天近距離觀測殲-8跨音速抖振問題
顧誦芬還是上天了,
在沒有告訴家人的情況下,
他連續進行了三次上天觀察,
最終找到了問題癥結並成功改進。
1979年底,殲-8飛機白天型正式定型,
這是新中國自行設計研制、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種高空高速戰鬥機,
堪稱一個傳奇。
在慶功宴上,
從不喝酒的顧誦芬喝得酩酊大醉,
他說,殲-8是連滾帶爬搞出來的。
殲-8飛機
雖然殲-8的成功為中國的航空工業帶來了一劑「強心針」,
但在世界戰鬥機序列中,
它是第二代戰鬥機。
在殲-8誕生的80年代,
世界上的空軍強國基本上已經實作了
第三代戰鬥機的服役,
我們要追趕的路,還很長。
中國航空工業的劃時代之作
1982年2月,
在中國新一代戰機方案論證會上,
來自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所的宋文驄
拿出了一套鴨式氣動布局的設計方案,
令在座所有人印象深刻。
這套方案,在日後成為了殲-10的藍圖。
會上,宋文驄的發言擲地有聲:
「我們要搞一架真正由中國人自行設計的先進戰鬥機,
一架能在未來10年或20年都不落後於世界的飛機!」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所
1986年,宋文驄被任命為殲-10的總設計師,
那一年,中國缺技術、缺經費,
卻依然踏上了艱難的遠征。
12年後,
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
宋文驄工作照
那天,68歲的宋文驄平靜地站在觀禮台一側,
全場的人屏住呼吸,
看著飛機發動、滑行、加速……
「飛行一切正常!」
從遠方的空中傳來試飛員興奮的聲音。
試飛員雷強駕駛飛機繞著機場飛了4圈,
飛行18分鐘後安全著陸,
這是中國飛機制造史上劃時代的18分鐘。
宋老喜極而泣,
上前緊緊抱住了雷強,
他說:「從今天起,我的生日就是3月23日!」
殲-10首飛
快步追趕世界行程
前面三代戰鬥機的研發,
都是步履維艱,
在這之後,
中國的航空工業開始加速追趕世界行程。
2009年8月31日,
中國自主研制的首型艦載戰鬥機殲-15成功實作陸基首飛,
完成了國產戰機從陸地向海洋的跨越;
2011年1月11日,
殲-20戰鬥機騰空而起,首飛成功,
它是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
也是目前中國領空最強大的守護神;
2012年10月31日,
「鶻鷹」飛機一飛沖天,
驚艷世人,震撼世界。
殲-15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起飛
殲-20隱身戰鬥機
「鶻鷹」戰鬥機
如今,中國戰鬥機家族
日益龐大,攻防兼備,
航空強國,未來可期!
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戰鬥機
從「造出來」到「飛起來」,
全靠先輩們與接力者一步一個腳印,
傳承至今。
【共和國之戀】有一句歌詞:
「當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淚光裏。」
我想,這正是對新中國航空工業歷史的雋永贊歌。
75載歲月崢嶸,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在幾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今天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千千萬萬國有企業建設者用智慧和血汗築就了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富國之源。如今,國有企業作為新型工業化的主力軍,在航空航天、資訊科技、能源電力、裝備制造等領域打造出一大批領跑全球的重大成果,推動中國工業實作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歷史性變革。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新華網、雲聽APP、喜馬拉雅APP、機械工業出版社推出【國家工業密碼】——有聲故事網絡互動傳播活動, 以國有企業工業文化遺產為起點, 回顧國資央企打造工業體系的生動故事,解析寶貴經驗的奮鬥密碼,展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光明前景。
撰稿丨王典 李恬
責任編輯丨楊致剛
執行主編丨劉海草 張灝然
內容來源丨航空工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