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方評價:面對2000枚東風導彈,西太一線戰機戰時沒有升空機會

2024-04-30軍情

美國已經將60%的軍事資源集中在亞太地區,並且其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正在增強。

此外,美國與日本、南韓等傳統盟國加強了合作,並重新啟用了在菲律賓的若幹軍事基地,力圖透過在亞太區域與盟友的擴大合作共同抑制中國的崛起。

然而,盡管如此,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不斷壯大,美國的遏制效力實際上呈現出逐漸減弱的趨勢。

特別是在本世紀20年代至2035年,由於財政壓力和美國造船業的限制,美國很可能在2026年至2030年間進入「艦船荒」,其航母數量隨著尼米茲級航母的退役將減少到10艘,驅逐艦也將從93艘減少到不足60艘。

對於一直依靠海空優勢壓制對手的美國來說,這是一個不利的訊號。而中國的海空力量正穩步增長。

2023年1月,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馬克·卡西安等專家編撰了一份長達165頁的兵棋推演報告【下一場戰爭的首役】,其中部份內容指出,解放軍可以利用多達2000枚的「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威脅美國航母編隊和「第一島鏈」的軍事基地。

甚至可能導致美軍戰機難以從西太平洋前沿基地起飛。這是否又是美國的一種戰術迷惑?

1. 東風導彈的威脅

目前,解放軍對美國進行區域拒止的主要威懾手段不是其三大艦隊的作戰艦艇或海岸線附近的戰機,而是部署在東部沿海,甚至江西、安徽等地的東風彈道導彈。

其中,東風-21D和東風-26是中國主要的反艦彈道導彈,都是高超音速武器,設計用來打擊移動中的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等大型艦船。

而東風-15、東風-16和東風-17可能成為解放軍在第一島鏈內打擊美軍固定目標的主要武器。

東風-15和東風-16是中國上世紀研發的短程彈道導彈,前者射程約為600至900公裏,最高射程3000米,其最新型號采用了慣性加衛星雙重制導系統,誤差可控制在10米以內。

而未采用衛星制導的型號,誤差範圍可達300米以上。美國國防部在2008年的資料中估計,這種導彈的庫存至少355枚,現在的數量可能更多。

東風-16基於東風-15發展而來,其彈頭可裝載1.5噸炸藥,中段和末段飛行時的速度可達8馬赫,具有高超音速特性。它全程采用慣性制導,雖然精度不如具有衛星制導的東風-15C,但射程能達到800至1600公裏左右。美國國防部認為其庫存至少100枚。

東風-17是中國研發的首款實戰化高超音速武器,本質上是東風-16B的彈頭與兩級固體燃料推進器的組合,稱為「高超音速滑翔器」。據稱,其最大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最大射程達到2500公裏。

而東風-31這類武器的射程已超過8000公裏,外界認為其最新版東風-31A的射程甚至達到了1.12萬公裏,屬於遠端或洲際彈道導彈範疇,通常不用於打擊第一島鏈的戰術目標。

東風-41這種射程超過1.5萬公裏的洲際導彈更不會用於第一島鏈。

再來看美國在第一島鏈內的軍事基地情況。

美國海軍和空軍在此區域的幾個重要軍事基地,包括橫須賀、三澤、厚木、橫田、沖繩考尼特營、普天間、嘉手納、南韓鎮海和龍山等。

其中,位於沖繩縣的嘉手納空軍基地,駐紮美軍第5航空隊下的一個聯隊,配備RC-130偵察機、KC-130加油機、E-3預警機和F-15C/D戰鬥機,主要負責偵察中國東南沿海動態並執行空中打擊任務。

位於日本東北部青森縣的三澤基地既是海軍艦艇的母港,也是美軍第35戰鬥機聯隊的駐地,該處至少部署了近50架F-16戰鬥機。

駐韓美軍在烏山和群山兩處基地部署了兩個戰鬥機聯隊,主要裝備也是F-16戰鬥機。

這些基地在和平時期可依靠戰機對周邊進行威懾,但在戰時,解放軍完全可以利用手中的短程和中程彈道導彈,在不需出動空軍戰機和航母編隊的情況下,打擊美國在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地的軍事基地。

盡管美國在第一島鏈內部署了包括宙斯盾戰艦、薩德防空系統、MIM-104「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等防空武器,但這些裝備很難抵禦數量眾多的彈道導彈打擊,特別是像東風-17這樣的高超音速導彈,由於其更快的速度,攔截難度極大。

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在第一島鏈的軍事基地極有可能被摧毀,美軍戰機將難以從這些基地起飛。

2. 美軍的應對策略

但值得註意的是,美國並未放棄應對措施,目前至少在進行四項主要活動來應對解放軍的東風導彈。

首先,美國也在加速研發高超音速武器。

自2017年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加快了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制步伐,以期使小布殊時代提出的「一小時全球打擊」能力得到匹配的武器支持。

目前,美國空軍研制的AGM-183A高超音速滑翔導彈和HACM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已經開始顯現。

AGM-183A已進行多次測試,並在今年3月的一次測試中,由一架從關島起飛的B-52轟炸機發射,成功擊中了4000多公裏外的瓜加林環礁目標,即將進入小批次生產階段。

HACM專案預計在2027年能夠產出實戰產品。這兩款武器的最大射程均在1600公裏左右。

美國陸軍研制的LRHW「暗鷹」高超音速滑翔彈在2023年9月已部署,未來還可能裝備到海軍的「維珍尼亞」級核潛艇和伯克級驅逐艦上,其飛行速度可達17馬赫,最大射程則達到了2600多公裏。

一旦美軍未來大規模服役高超音速導彈,那麽美國也將擁有與東風導彈相似的打擊能力,這對中國的防空體系將是一大挑戰。

第二件事,是美國希望加強與亞太地區盟友的合作,未來將自己的戰機、軍艦和物資進行分散化部署,使得解放軍即使使用東風導彈進行攻擊,其需要攻擊的目標也將大為增多。

其中,菲律賓和日本是重中之重,澳洲未來也可能提供更多的機動平台。

特別是菲律賓,美國已經在2023年透過與菲律賓政府達成的協定,獲得了菲律賓9個軍事基地的使用權。

此外,根據美國與菲律賓此前達成的其他協定,美國軍艦也可以以「存取」名義長期駐紮在菲律賓軍港。

就連印度也與美國簽署了類似的共同使用海軍和空軍基地的協定。到時候,美軍的戰機、航母、軍艦和物資將分散部署到中國周邊各地,其生存能力將遠超以往的集中式布局。

第三件事,是美國加強了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反導預警網絡,以便更快地感知彈道導彈襲擊。

美國目前已在南韓部署了「薩德」反導系統,在台灣島也部署了FPS-115「鋪路爪」相控陣雷達,監視可能從中國北部和南部邊境發射的彈道導彈,偵測範圍可達3000公裏以上。

但美國仍覺得不夠安心,近年來還支持日本再造兩艘2萬噸級的宙斯盾戰艦,支持澳洲和南韓擴充水面艦艇。

這其中,日本的這兩艘宙斯盾戰艦將裝備SPY-7主動相控陣雷達,該雷達的對空搜尋範圍可達1000公裏以上。

南韓也計劃在未來服役3艘「正祖大王」級驅逐艦,這款戰艦的滿載排水量將達到1.15萬噸,其相控陣雷達則是與美軍「伯克2A」型相同的SPY-1D相控陣雷達,對空搜尋範圍為600公裏。

至於澳洲,也在2024年3月提出了未來10年撥款350億美元,將海軍艦艇擴充一倍的計劃。屆時,澳洲海軍將擁有6艘「阿拉弗拉」級驅逐艦和3艘「荷伯特」級驅逐艦,其防空反導能力將大幅提升。

這些艦艇服役後可以大幅擴充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反導預警能力。

第四件事,是美國正計劃透過轟炸機和運輸機攜帶AGM-158等巡航導彈,在解放軍的防空武器射程外進行空中遊擊戰。

AGM-158這類導彈的射程大約為930公裏,配合戰略轟炸機和運輸機數千公裏的作戰半徑,確實可以在西太平洋之外的印度洋或澳洲、夏威夷等地起飛出擊,很難在第一波打擊中被摧毀。

#勞動節不勞動#從美國的這些應對策略中可以看出,美國並沒有因為東風彈道導彈的強大威力而畏縮不前,他們也在不斷追求技術進步和升級。在這種情況下,解放軍也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戰術經驗。

中國未來也應在完善防空網、籌建更高質素的航母編隊等方面加強努力,確保在與美國的對抗中不僅能遠洋進攻,還能滿足國土防禦的需求,從而確保自身的不敗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