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種偽裝手法,只是「逃命車」偽裝得較為拙劣。
在戰爭中,布局陰謀詭計乃是常見之事,我們經常講到的兵者詭道主要強調的是道,即戰術運用上重視謀略與技巧。然而,也存在一些從設計之初便考慮到隱蔽性的武器裝備,它們看似無害,實則危險重重。本文將為您介紹幾種這類不同尋常的武器裝備。
頻繁閃現的武裝漁船
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在從陸地到海洋,乃至太空,進行了全面的對抗。美國媒體報道,在冷戰高峰期,蘇聯海軍動用了超過100艘的不同型號拖網漁船在全球範圍內活動。每當美軍或北約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或航母編隊駛入某個區域時,常常會遇到一些外觀破舊的蘇聯漁船,美國海軍習慣稱之為「通用輔助情報船」(AGI)。
若在戰時,這艘航母恐怕已命懸一線
20世紀60年代,蘇聯海軍開始建造專為軍事用途設計的「漁船」,專案代號為1823和1824,北約則將這類拖網漁船稱為穆納級。這種船的排水量不大,通常只有600到1000噸,航速為12節,從1960年到1988年,共建造了30多艘。穆納級在外觀上與民用船只無異,但實際上許多都配備了輕型武裝,例如25毫米雙聯裝機關炮和箭-2便攜式防空導彈。部份穆納級在水線下裝有軍用聲吶和重型魚雷發射裝置。有資料表明這些船被用於魚雷測試,也有觀點認為魚雷可用於偷襲或孤註一擲。
因為漁船平凡的外表掩藏不住水面下澎湃的心
隱藏著的潛艇用重型魚雷發射管
由於外表披著「民船」的幌子,武裝漁船能夠出現在一些敏感場合。1976年9月14日正值媒體開放日,一架最新的F-14A「雄貓」戰鬥機在為記者演示彈射起飛時意外墜毀,摧毀了2架飛機並墜入海中,飛機上裝載著當時最先進的「不死鳥」空空導彈。這一場景被監視中的蘇聯巡洋艦發現,蘇聯人因此而欣喜若狂,正巧一架圖-95戰略轟炸機在附近墜毀,給了蘇聯絕佳的借口,一場圍繞墜海戰鬥機和「不死鳥」導彈的水下暗戰隨之展開。美軍打撈船隊連續作業10天也未能發現水下目標,10月3日,聲納終於捕獲一個有希望的目標,但打撈船不得不返回港口進行維修和補給。
反映美國NR-1潛艇打撈F-14A戰鬥機的插圖
在壓力之下,一位工程師建議派出NR-1型小型核動力「科考」潛艇,NR-1在當時頗具神秘色彩,為掩護其作業,美海軍還派出了一艘攻擊核潛艇進行佯攻和掩護。NR-1潛艇在水下緩緩搜尋,周圍存在許多拖網漁船的網,潛艇幾乎撞上了這些網。艇員仔細觀察這些網後,發現一架飛機正仰面躺著,被網罩住,一側機翼已被壓碎,看來是被拖網拖了好幾英裏,但飛機太重了,拉壞了漁網。NR-1潛艇使用機械手臂將漁網移除,完成固定鎖扣。海面下驚心動魄,海面上狂風巨浪,經過幾番努力,北約船只終於將飛機和導彈撈走。罩住F-14「雄貓」的漁網究竟是誰下的,軍迷心中應該都有答案。
打撈中滑落的不死鳥遠端空空導彈
實際上,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漁船就廣泛參與了軍事行動。日本動用了許多速度較快的民間漁船作為警戒船,在本土東側設立了一條長長的警戒線。這些警戒船中最著名的當屬日東丸23號。它是一艘1935年下水的拖網漁船,全長26米,排水量90噸,最大速度為9節。1942年4月18日清晨6點,日東丸23號在東經152度10分、北緯36度的海域發現了幾架不明飛機,遠處海天交界也可見多縷只有軍艦才能發出的黑煙。船長中村盛作立即意識到形勢不妙,並在6點半發送了第一條電報:發現3架不明飛機,可能為敵機,敵航向西南!日東丸23號所發現的飛機正是美軍航母編隊派出的偵察機,他們執行的正是著名的杜立特轟炸東京的任務。
差點改變歷史的日東丸23號
到了7點半,日東丸23號發送了第二條電報:發現3艘美國航空母艦!15分鐘後,它再次發出了第三條電報:發現敵方航母2艘,驅逐艦3艘!與此同時,美軍也截獲了電文,發現了這艘小船,隨即對其發起攻擊。武裝漁船導致的提前暴露迫使哈爾西和杜立特不得不提前10小時放飛B-25,這導致B-25必須多飛310公裏。盡管日軍對日東丸23號船員用生命發送出的情報給予了高度重視,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轟炸機可以從航母起飛,美國很快用B-25投下的炸彈回擊了珍珠港的恥辱。
請不要叫我坦克
由於夜幕的降臨和燃料緊張,執行任務的B-25轟炸機無法安然降落在預定的機場,機組人員不得不選擇在陸地上方跳傘逃生或沿海岸線進行海上迫降。這些飛行員受到了當地軍民的熱烈歡迎與無私援助。不幸的是,1942年,為消除浙江和江西地區機場的潛在威脅(即空襲日本本土的威脅),日本軍隊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報復性攻擊,造成衢州、麗水等地區遭到了燒殺掠奪的慘劇;更為惡劣的是,日軍在撤退時故意向河流、水井及田地中投放了鼠疫、炭疽和傷寒等病原體,並且還遺棄了被感染病菌的食物,導致瘧疾、痢疾和霍亂等傳染病持續流行至1943年春季。
升起的導彈發射裝置與射控轉塔
悄悄地睜開眼睛
高段位選手|以色列的「假坦克」
不論是漁船還是商船,通常是按照實際形勢需要進行民用裝備的改裝,但某些武器在設計之初就已考慮到了偽裝的必要性,例如以色列的這輛「假坦克」。在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中,曾有一張看似「馬加奇」但非常罕見的以色列坦克的照片在網上流傳,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關註,之後便無聲無息;2014年,這種名為「佩瑞」的坦克在戈蘭高地再次被媒體捕捉,並在外國的軍事愛好者論壇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當保密不再可能時,2015年6月,以色列軍方主動公開了這型武器。
發射導彈
讓軍事愛好者感到震驚的是,這並非什麽新型裝備,而是一種自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發、服役超過20年的老舊器材;更令人震驚的是,它根本不是坦克,而是一種反坦克導彈發射車,擁有12聯導彈發射裝置和後部隱藏的射控轉塔,僅在發射時才會升起。它最初攜帶的是長釘反坦克導彈的前身——塔木茲導彈(直到2011年才被公開),而那門炮實際上只是一個擺設。使用這種「坦克」的並非裝甲部隊,而是炮兵;其在實戰中的主要目標也不是坦克,而是針對敘利亞的炮兵陣地或加沙地區的「卡桑」火箭發射陣地。在加沙行動期間,以色列國防軍發射了超過200發「塔木茲」導彈。與以色列這種高端玩家相比,對面的偽裝手法顯得笨拙得多,龐大的底盤和過小的吊臂不成比例,根本掩飾不了「逃命車」的真實身份,簡直是對軍事愛好者智商的侮辱。
電影中特工將零部件偽裝成單簧管,現場組裝成狙擊槍
特殊戰場上的殺手|間諜、保鏢武器
在戰場上,兵器裝備的效能是最重要的,使用時無需隱瞞(除非明顯違反國際公約)。然而,在充滿諜影的特殊戰場或公眾場合活動的保鏢手中,低調的外表顯得尤為重要。1978年9月7日清晨,已歸順英國的保加利亞文化參贊格奧爾基·馬爾科夫在倫敦滑鐵盧橋上行走時,突感右腳一陣劇痛,擡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年輕人的雨傘尖戳到了自己的腳。馬爾科夫見那名年輕人十分愧疚,便未加深究,但是當晚回到家中,腳部劇痛加劇,隨後高燒不退,四天後便死於醫院。
MP-5K公事包槍及槍口特寫
實際上,那位年輕人手中所持的並非普通雨傘,而是一把經過特殊改裝的毒傘槍。毒傘槍的外觀並無太多特別之處,但傘柄和傘桿內裝有槍管和發射機構,只需按動傘柄上的扳機,擊錘即會撞擊氣瓶釋放出高壓氣體,該氣體將裝有氰化物的金屬球射向目標。傳統的間諜武器更強調出其不意,由於結構的限制,威力普遍不大,往往還需依靠子彈上的毒素來確保目標一擊必殺。手提箱衝鋒槍的出現提升了這類特殊裝備的威力,只需平時稍作練習,掌握技巧,也能確保近距離盲射的準確度。
手提箱衝鋒槍,標準射擊姿勢
通常的手提箱衝鋒槍是透過手柄-扳機聯動機構進行射擊,抱著手提箱進行水平掃射是其標準的射擊姿勢(類似後坐力大的「盒子炮」);克格勃則采用了另一種設計思路,內建一把AKS-74U短突擊步槍,公文箱提把直接與槍相連,提把上設有一個安全閂,按下後公文箱直接落地,特工持槍射擊。關於間諜武器有許多話題,由於篇幅限制,後續文章將繼續討論。
按下安全閂,箱子落下
提把與短突實際上是一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