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4日拂曉,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陸海空火諸軍種兵力,從多個方向對台灣本島,展開戰役布勢,代號為聯合利劍-2024B的聯合軍事演習正式打響。
在演習過程中,人民解放軍諸軍兵種聯合實施要港封控、區域奪權、對海突擊、對陸打擊等多個科目的演練,充分驗證了部隊遂行多域協同,體系對抗,精打擊要能力。經過一天的演練,10月14日傍晚,東部戰區宣布,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已經圓滿完成所有科目的演練,演習至此結束。
對於「聯合利劍-2024B」,大家看的很爽,但是多多少少有點意猶未盡,也留下了不少疑問:一是為何中國海警編隊此次大規模加入到了聯合利劍-2024B演習中來?二是此次軍事演習被視為重中之重的「要港封控」到底是什麽意思?三是打這麽大規模的聯合利劍-2024B為何打了一天就偃旗息鼓了?
演練「要港封控」
我們先說第二個問題,為何在此次軍事演習中咱要專門演練「要港封控」這個科目?其實這和台灣本島的經濟結構,台灣的地理環境存在直接的關系:
前段時間,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出台了一份報告,報告叫【中國(大陸)將如何封鎖台灣】,裏面對台灣本島的經濟和社會現狀分析的非常清楚。
這份報告指出,台灣作為孤懸海外的島嶼,其自然資源非常有限,對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也遠遠高於其它大型經濟體。以2022年為例,台灣的進出口行業占其GDP的比重分別高達61%和69%,是絕對的外向型、外貿主導型經濟,一旦遭到封鎖將遭致滅頂之災。
不僅對台灣港口的封鎖,將導致台灣經濟崩潰,在合適的條件下,對台灣港口的經濟封鎖還將導致台灣的社會體系崩解。CSIS的報告指出,台灣本島的煤炭和天然氣儲量僅僅夠兩個月發電使用,原油儲備和糧食儲備也都只夠六個月。作為對比,台灣本島有超過97%的能源依賴於進口,70%的糧食也依賴於進口。
如果我們透過要港封鎖的方式,切斷了台灣本島的能源和糧食供應,那麽毫無疑問,台灣就會逐漸失去所必須的電力和糧食,台灣本島上的燈火將逐漸熄滅,士林夜市的小吃會逐漸消失,整個台灣將陷入缺少糧食和電力的極端境地,這種情況如果延宕下來,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台灣社會失序,開啟「全民吃雞大賽」。
距離大陸最近的金門獅嶼島,背景就是廈門市的城市群
其實,大伊萬覺得,CSIS的報告還漏提了一點,那就是台灣島的地理結構。台灣島從地理上來說屬於二元結構,分為作為主體的本島和由金門、媽祖、東引、澎湖、東沙組成的外島,這些外島當年是作為台軍的前哨使用的,但相應的由於孤懸外海,在地理上相當脆弱。
比如現在的金門,連瓜果蔬菜甚至自來水都需要廈門提供,一旦遭到我方封鎖,那麽別說經濟崩潰和社會崩解了,怕不是直接投了。因此,封鎖本身就可以作為軍事手段來解決外島的問題。
東部戰區釋出的演示動畫【勒】
所以,這就是我軍在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中,為什麽將要港封控列為重要演練科目,而且報道的重點也都在提要港封控的主要因素。其實大伊萬的觀感,此次軍事演習咱們演練的重點,就是這個要港封控,其它的所有行動都是在為要港封控進行態勢營造。比如區域奪權、對海突擊、對陸打擊,三者是並列不悖的:
對陸打擊,我們動用的大概率是諸如配屬給戰區陸軍的火箭軍常導部隊,陸軍的遠端火箭炮部隊,空軍和海軍的巡航導彈等,先發制人打的是台軍的重要作戰節點,重要指揮和通訊樞紐和主要的作戰資產等,從作戰飛機到地導再到遠方警戒雷達無一不包。
對海突擊,我們動用的大概率是轟-6K/J這種級別的轟炸機帶YJ-12戰役反艦導彈,殲-16戰鬥機則攜帶YJ-83K/KH型戰術反艦導彈,打的是前期已經離港出動,或者緊急離港規避的台軍水面艦艇,還有台「海巡署」的各種海警船,最大限度削弱台軍的海上作戰能力。
區域奪權,我們動用的顯然是殲-20戰鬥機和殲-16戰鬥機這一對組合拳,攜帶空對空導彈打的是台軍在第一圈常導和遠火火力突擊之下,幸存並緊急升空的戰鬥機,在掃清台軍僅有的戰術空軍力量後,建立在台灣本島上空的制空權。
按照我軍預定的全力突擊的戰役布勢,首輪和次輪火力突擊之後,足夠將台軍整個作戰體系整體擊破,接下來就可以轉入對台要港封控階段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麽大伊萬的觀感,這次對台聯合軍事演習,重點演練要港封控的因素。
海警編隊的加入
那麽,為何此次演練要港封控,我們不僅動用了陸海空火四軍種兵力,中國海警部隊還出動了四個海警編隊在台灣本島周邊巡航呢?
其實在CSIS的報告中也已經提到了這一點,CSIS的報告指出,在對台封控過程中,中國方面可以出動部份海警部隊來進行協調執法。這些海警船參與執法,參照的是中國國內法【反分裂國家法】的相關規定,將台灣問題限制在國內、限制為國內的法律問題,從而打破境外勢力將台灣問題國際化的圖謀。
海警船承擔對試圖進入禁航區的船只進行攔阻,登臨檢查的任務,當然也會對試圖逃離的台灣本島船只進行檢查(除非這些船只投奔大陸),從而形成海警和海軍部隊配合,海軍部隊負責打擊震懾,海警部隊負責具體執法的二元格局。
台「海巡署」宜蘭艦遙望中國海警1305艦
這就是為何此次聯合利劍-2024B,咱們不僅出動了海軍,還出動了海警部隊參與演練並繞台灣本島進行巡航的根本性因素。
為何只持續一天
解決了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我們來回答第三個問題,為何此次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打了一天時間就偃旗息鼓了。
這個,大伊萬的觀點是,既然是軍事演習,那麽只要達成了演練目的,驗證了我們的作戰思路和戰役布勢,那麽就可以了,至於打了多長時間,好像也沒有太大的區別。我們此次聯合利劍-2024B主要演練的是什麽?
咱們之前說了,先陸海空火四軍實施聯合海空火力準備,把台灣本島的主要目標該揚的都給你揚了,把想逃跑的台軍水面艦艇或者飛機該打的都給你打完,然後海軍護衛艦支隊和海警部隊一起出動,把台灣本島包圍起來,把台灣本島的港口封鎖起來……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只有將台灣本島整體上去軍事化,才能確保後續的對本島的封鎖順利展開,至於後續封鎖如何封鎖。
大伊萬覺得,咱們也用不著演練了,別的不說,在南海的仙賓礁和仁愛礁,咱們都跟菲律賓海警對峙多長時間了?包圍那艘菲律賓的破船也有多長時間了?這不就是現成的封鎖作戰嗎,而且還是以戰代練的那種。因此,在聯合利劍-2024B演習中,咱們演練完海空聯合火力準備,海警船和海軍上去把台灣本島一個包圍,其實演練目的就達到了。
除了達成了演練目的,咱們還要考慮到軍事演習對於日常的居民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這畢竟還沒到地動山搖的時候呢。每天都有幾百個架次甚至上千個架次的民航航班要從台灣海峽上空飛過,每天航行駛過台灣海峽的民用船只、漁船,沒有一萬也有七八千……
咱們的海空聯合行動一打起來,這上千個民航航班的班次,幾千艘駛過台灣海峽的大小船只,要麽繞路,要麽停航。可想而知,這對於整個東南沿海的航班準點率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又會對東南沿海的經濟發展,人民生產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說,為了地動山搖那一切都得為這最高目標讓路,可現在這不是還沒到地動山搖那時候呢嘛。
所以,咱們該做權衡的地方要做權衡,盡量影響民眾的正常生產生活還是要考慮到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台灣海峽的演習上,還是盡量縮短演習時間,能一天打完的就不兩天。盡快解除禁航封鎖,讓民航航班飛起來,海上的漁船和商船跑起來,這也是要考慮到的因素。因此,咱們的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能打一天就打一天,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總的來說,其實從今年的聯合利劍-2024A和聯合利劍-2024B的情況看,咱們都在為台灣問題做準備,而且似乎出現了利用不同的演習場合和演練形式,演習針對台灣本島的不同戰法的趨勢。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總體上來說,還是不要急,大伊萬也不想把事兒說的太大,總之大家一切聽國家的安排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