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三台發動機的中國六代機即將首飛?

2024-12-17軍情

關於6代機首飛的網絡傳聞好幾年前就有,而且按照當年創立的國內網絡正能量的教義,誰問是不是真的,標準答案一定是「自信點」,過去誰敢說中國六代機還沒首飛,那就是有罪的,罪名就一定是見不得中國進步。

不過這兩天老有人問,網上傳說國產6代機即將首飛的訊息怎麽解讀,網上幾個軍圈大咖放出來的草圖,三台發動機的那個是不是真的。這裏還有個規律可以說說,就是在新飛機首飛之前,其實互聯網上一些比較靠譜的資訊來源釋放出的訊息,還是一直能得到驗證的。

比如殲20首飛前,網絡上出現的外形圖,後來不就證明是真的麽。也說明新飛機馬上就要公開亮相之前,這些外觀資訊的保密,也就要同時放松了。這次比較靠譜的幾個媒體放出傳聞,要麽是淘氣釣魚,要麽真的是,不需要等多久。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後者。

有幾個線索,可以對照對照。2022年珠海航展的時候,我節目裏說過,1號展廳裏有個下一台戰鬥機的概念模型,外殼透明那個,其實很有可能代表了發展方向。那個模型的氣動外形,和網上這幾天流傳的圖,是有點近似的。

另外,美國的六代機進度,其實也多少能反映出我們的進度。因為中美在航空技術發展方面,現在可以說前所未有的接近。而且,在5代機以前,航空工業發展長期是美國摸著石頭過河,蘇聯緊跟,中國踩著它們的尾巴跟著過河。後來逐漸變成美國摸石頭,中國取代過去蘇聯的位置,抓著美國的衣領子跟著過,差距小多了。但是也是模仿跟隨多,比如氣動外形還跟隨蘇聯的遺產,航空電子、數據鏈、資訊化作戰概念,跟隨美國更多。

而到了6代機情況完全不同,美國也沒這東西,我們沒有了過去跟隨模仿的物件,中國美國都在各自摸石頭,美國的傳統概念優勢不存在了,而且從F35的研制和裝備過程看,美國5代機還沒搞利索呢。

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科研經驗逐漸積累到位,基礎理論根基深厚了,加上新的科研手段,例如數碼仿真數碼孿生的套用門檻越來越低,其實也把科研能力差距慢慢拉平了。這樣,中國第一次,有能力有可能在新一代戰機的研制過程中,和美國搶時間了。

還有一個線索。大家可以回顧一下,殲8是1969年完成首飛,殲10是1998完成首飛的,中間隔了近30年。殲20首飛是2011年,和殲10只隔了13年。從殲20首飛到現在,也10多年了,六代機也差不多該有成果了。

那麽,下一步我們可以關註兩件事,一個是新飛機正式試飛前,肯定要進行低速滑行,然後高速滑行,然後首飛。這個階段如果有衛星拍到照片,肯定會快速出現在網上。另一件事,一旦新飛機滑行或者首飛,某些科研單位附近的城市居民也是會看到和聽到的。

昨天我還問了一下成飛的朋友,問他們是不是要有新成績良心了,人家回復說:「據我所知,我什麽都不知道」,我一看是標準答案。感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