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迅猛發展,空軍的裝備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殲-20 隱形戰鬥機的大批次服役和殲-35 戰鬥機的問世,標誌著中國空軍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曾經在中國空軍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二代機殲轟-7 和殲-8,即將全部退役,逐漸結束歷史舞台。
如今,殲-20 和殲-16 戰鬥機總數均已達到 400 架,它們已然撐起了中國空軍的主力陣容。殲-20 的隱身效能、殲-16 的強大打擊能力,讓中國空軍具備了更強的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而被稱為「空軍三劍客」的殲-20、殲-16 和殲-10 戰鬥機,更是中國空軍的中堅力量。
然而,一些新型的殲-8 戰鬥機和兩百架殲轟-7 戰鬥機雖退居二線,但仍在空軍繼續服役。不過,在未來的空戰中,二代機由於技術的局限性,確實難以發揮重要作用。出於戰略考量,中國正在研究將其退役或者改造成無人機。畢竟在現代戰爭中,無人機的角色愈發重要,其在偵察、打擊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隨著殲-35 的誕生,未來它有望代替殲-10 戰鬥機,與殲-20 和殲-16 重新組成更為強大的「空軍三劍客」。殲-10 戰鬥機由於作戰半徑短等因素,完全可以替代殲-8 和殲轟-7 戰鬥機退居二線,屆時中國所有的二代機將全部退役,實作空軍裝備的全面升級。
值得驕傲的是,中國的殲-20 和殲-16 戰鬥機在全球同類戰機中處於頂尖水平。但目前唯一不足的是數量尚有提升空間,為了滿足國防需求,殲-20 和殲-16 每年產量都在 100 架左右,並且這種生產進度至少要保持到 2030 年,或者等到中國第六代戰機問世以後,再綜合考慮是否停產。
中國空軍的發展日新月異,不斷的進步和變革彰顯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相信在未來,中國空軍將以更強大的姿態,捍衛祖國的藍天,為國家的和平與穩定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