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回顧:南海撞機王偉成功跳傘,為何10萬人找不到他?20年後真相大白

2024-09-17軍情

在文字的海洋裏航行,我既是舵手也是乘客。每一次航行都充滿未知與挑戰,但正是這些不易,讓筆下的故事更加生動真實。如果您願意,請隨我一起探索這片浩瀚的文學世界,您的關註將是我最寶貴的燈塔。

「81192,請返航」。

這樣的呼喊,在南海上空回響了23年,民眾始終沒有忘卻2001年4月1日那場令人憤怒的悲劇。在那一天,美國的電子偵察飛機未經授權飛入了中國海南島的上空。與此編號為81192的戰鬥機被撞擊,導致受損並墜入海中,飛行員王偉在跳傘之後也落入了大海。

盡管當時中國作出了最快的反應,十萬余名軍民展開了拉網式的搜尋,人們卻再也沒有發現81192以及王偉的身影。

當初那一場事件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為什麽調動了這麽多人員進行搜尋卻沒有發現呢?

2001年1月,小布殊宣誓就任美國第43任總統後,迅速停止了前總統克林頓推行的對華友好政策,轉而將中國視為「美國最大的潛在戰略對手」, 並加大了在中國周邊的軍事部署力度。

在四月一日那一年,美軍的一架EP3電子偵察飛機公然侵犯國際法,闖入中國的領空,並在海南島附近的海域上空進行非法的軍事偵察。中國沿海地區哨卡發現之後馬上進行匯報,海軍航空部隊馬上聯絡兩架當時正在附近區域進行巡查的主力戰機殲8II型戰鬥機前往攔截。

當中國的兩架戰鬥機攔截到美國軍方的偵察機時,地點是在距離海南島東南方向104公裏的中國領海上空。此地為中國的專屬經濟區。盡管國際法允許其他國家的飛機和艦艇在此自由通行,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56條和第301條明確設定了不得侵犯他國領土的規定,並要求尊重沿海國家的領海和空域的安全與秩序。

美國軍方的航空器並非一般的民航客機,而是配備有先進偵察裝置的軍事偵察機。顯而易見,美國的這一舉動不僅僅是違反國際法規這麽簡單,它還直接侵害了中國的空域。中國的驅逐行動完全是合乎法律和合理的。

根據當時參與驅趕的飛行員趙宇的回憶,最初美軍飛機在我方飛機逼近的情況下選擇掉頭撤退,但就在我方兩架飛機準備返回基地時,該偵察機又轉身飛回,並不斷做出挑釁的動作。

面對如此張揚的美軍飛機,編號為81192的飛行員王偉立刻迎了上去,靠近美軍飛機采取了進一步驅離的行動,最近時與美國飛機的距離只有三到四米,王偉還摘下面罩,直接對美軍飛行員做起手勢。

侵犯中國領空的美軍機卻作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用偵察機特有的巨大螺旋槳打向了王偉駕駛的戰機尾翼。噴射機的尾部翼面受損,迅速導致王偉的飛機失去了操控,短短幾十秒內,就已經失去了升力直墜入海面。那一瞬間的時刻,停留在了早上的9點7分。

這一切,都被操控另一架戰機的趙宇看在眼裏。目睹美軍飛機沖撞而去,目睹王偉的81192直墜海面,同時也看見他在生死之際彈射艙結束,落入大海。

趙宇的任務並沒有結束,他也曾經瞪著眼睛把手指放在了導彈按鍵上,但他還是冷靜下來,向地面指揮所匯報了王偉落海的準確座標,同時緊跟著美軍飛機降落在中國的機場。

當區域指揮中心收到趙宇的報告後,迅速派出最近的艦艇和救援直升機前往事發區域進行救援,同時還有成千上萬的漁民自發參與王偉的搜救行動。

隨著時間一點點地逝去,人們始終也沒有找到王偉的身影。

根據相關數據,截止到事件發生後的第13天,廣東、海南等地區的軍隊出動了超過1萬名官兵,飛機使用超過1000架次,艦船出動了115次,總體搜尋範圍擴充套件到了30萬平方公裏的海域,若算上參與搜尋的群眾,人數更是超過了10萬人次。

大家渴望能見到王偉,想要一睹這位為國家安全而奮勇向前的英雄,然而現實並不如願,經歷了連續14天晝夜的搜尋,王偉的身影依然沒有出現。

4月24日,中央軍委追認王偉為烈士,許多人紛紛前往王偉烈士的衣冠冢祭拜他的英靈。盡管美國發出了六封道歉信,但仍然無法挽回烈士的生命。

有人曾對此提出疑問,既然趙宇在第一時間將準確的座標報告給了地面指揮中心,救援工作也立即展開,為什麽仍然無法找到王偉的下落呢?

實際上,在21世紀初,中國在遭遇重大災害時具備專業的救援團隊來執行救援工作,但由於撞機事件發生得非常突發,未能及時調派專業的搜救力量,只有海軍和空軍的應急救援隊在進行迅速的搜救行動。

在當時,殲8II雖然並不是最先進的戰鬥機,但卻已經有火箭動力彈射裝置。當駕駛員啟動彈射系統後,會執行開啟駕駛艙蓋、點火座艙火箭系統並彈出、飛行約40米後座椅分離以及展開降落傘以減緩降落速度。

換句話說,當人們進行搜救時,無法透過雷達探測到王偉的位置,因為金屬座椅的存在。即使王偉順利彈射,也很有可能由於彈射和落水的撞擊而處於失去知覺的狀態,因此搜救人員並沒有發現任何求助訊號,只能依據當時的風向和海流進行搜尋。

在海洋救援行動中,救援隊員不僅要應對海流的漂移挑戰,還要處理海浪帶來的困難。空中救援的搜尋工作常常受到海面波動帶來的光線折射的幹擾,同時海水的張力和吸重力也會因海浪的高度而增強,導致落水者迅速被拖入水下。

2001年時中國的衛星定位系統還不健全,在太空中僅僅有兩顆北鬥導航的試驗衛星,GPS定位系統也無法對王偉墜海區域進行有效的監測,所以能夠給救援人員提供的有效資訊十分有限,只能夠使用最原始的「廣撒網」方式進行地毯式搜查。

經過多方努力,盡管大家對尋找王偉付出了巨大心血,然而由於救援技術的局限,仍未能找到這位烈士的遺體。

王偉曾為自己創作了一幅油畫,畫面中的他正在操控戰鬥機從航母上起飛。歲月如梭,王偉烈士已離開我們23年。盡管如今的南海局勢依然復雜,但我們的戰機已經能夠從航空母艦上升空,以他的「81192」精神為指引,續寫他未能完成的使命,繼續在民族復興的路上為祖國保駕護航。

參考資料

【南海搜救海空衛士王偉】海陸空天慣性世界2001年04期

【壯士歸來兮——南海緊急搜尋跳傘飛行員王偉紀實】環球軍事2001年08期

【王偉:海空衛士 不畏強敵(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風流人物)】人民日報

#圖文動態同步大賽#感謝您的閱讀,在這段旅程的尾聲,願我們都能帶著心中的溫暖與光明,繼續前行,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裏,發現不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