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建艦內部的諸多細節曝光,令不少軍迷朋友大呼過癮。這也間接表明福建艦的海試進展順利,可能已進入試航與巡航相結合的階段,許多細節逐漸展現出來,尤其是船艙內部的諸多畫面。從中可以看出,俄式技術正逐步被淘汰,開始采用美式裝配的機庫設施,顯然我們對損管的重視程度不遜於西方國家。
根據影片顯示,這次福建艦內部曝光的細節主要集中在機庫大門。可以直觀看到,機庫大門的尺寸確實非常巨大,身高超過1米7的成年人站在面前顯得格外渺小。順便放出福建艦、山東艦和遼寧艦三艘航母的機庫對比,大家可以一眼看出,尺寸一個比一個大,8萬噸級重型航母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目測都能感受到其強大。
這個機庫大門的設計也頗為講究。從側面觀察可以明顯看出,它采用了雙面雙層結構,估計厚度在10到20厘米之間,屬於防火門。大門之所以設計得如此厚重,除了防火之外,還要考慮防爆的需求。在實際作戰環境中,一旦艙室受到攻擊或內部發生意外起火,機庫內的航空燃油或彈藥很可能會被引燃,進而引發爆炸。因此,大門必須具備一定的裝甲防爆能力。美式航母普遍采用這樣的裝甲門,而這種技術在國產航母上是首次套用,早期的遼寧艦則采用了俄式卷簾門。
卷簾門大家應該並不陌生,許多商場都會安裝防火卷簾門。它的優點在於結構輕薄,重量較輕,平時可以收納在頂部,幾乎不占用空間。然而,它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只能防火和阻擋有毒煙霧,但無法抵禦爆炸沖擊。相比之下,裝甲防爆門則恰好相反,它不僅重量更大,而且厚度較厚,占用艦內空間較多。至於選擇采用俄式技術還是美式風格,這就成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了!
由於遼寧艦最初是在瓦良格號基礎上進行改造的,這艘航母本身就是俄式設計,因此遼寧艦和山東艦在內部布局上基本延續了俄式風格。不僅是機庫的裝甲門,甚至機庫的大門也采用了這種設計。
例如,遼寧艦的機庫大門采用了一體式設計,而福建艦則采用了類似福特級航母的三段式大門。這樣的相似細節還有不少。顯然,美式航母在設計上更加註重損管與安全,這或許與美國航母多次在戰損中幸存的經驗密切相關,從而奠定了西方航母在設計上更側重安全性的基礎。
相比之下,俄式航母常常給人一種在損管設計上不夠重視、粗糙草率的印象。甚至在船塢進行維修時,都有可能因為一場大火而損毀嚴重。既然正反兩方面的教材已經擺在眼前,我們自然要汲取更先進的經驗。
除了展示內部機庫的情況,福建艦甲板上的照片也透露出令人驚嘆的細節,尤其是關於彈射器所用的「彈射梭」。簡單來說,這個部件是連線飛機與彈射器的核心元件,也是電磁彈射動能傳遞的關鍵所在。那麽,這個部件的難點究竟在哪裏呢?別看它只是一個小小的裝置,彈射時必須承受至少7個G的過載,對其結構強度、耐高溫性以及應力形變的要求都非常高。我們可以推測,先進合金技術的突破應該已被實作,這部份的技術水平絕對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福特級航母的標準。
事實上,在航母技術領域,我們始終清楚自己起步較晚,因此在許多方面都虛心向西方海軍學習。畢竟,只有不斷壯大自身,才能避免閉門造車、固步自封。將他人的先進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才能在積累中實作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其實,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非常困難,學透別人的東西並非易事。否則,過去幾十年裏,為什麽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在航母發展上趕上美國呢?福建艦的進展顯然超出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預期。中國不僅僅是擁有了一兩艘航母,而是在20多年的時間裏,從無到有,直接達到了可以對標福特級的水平。換作任何人,都會感到壓力山大。而這一切,還是在西方對中國進行全方位科技封鎖的背景下實作的。福建艦的諸多細節,的確讓美國大為緊張,捏了一把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