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1.8萬億白花了?馬斯克稱F35已落伍,美空軍部長:倡議多了解軍事

2024-12-29軍情

美國F-35隱形戰機,號稱第五代空中霸主,卻深陷缺陷泥潭,引發巨大爭議。最新國防授權法案雖批準采購68架,但也迫使五角大廈延後接收20架,直至解決其研發、測試等多方面問題。這並非電洞來風,早在特朗普執政時期,就已直指F-35航程有限、效能不足,並痛批其高昂維護成本、脆弱供應鏈以及作戰能力不足等致命缺陷。種種跡象表明,這款斥巨資研發的隱形戰機,正面臨著嚴峻挑戰,其未來走向令人擔憂。 其研發、生產和維護的巨額成本與實際作戰能力之間的巨大落差,已成為美國軍方和輿論關註的焦點。這不僅關系到美國空軍實力的體現,更關乎納稅人的切身利益和國防安全。

無人機時代真的來了嗎?特斯拉和SpaceX掌門人埃隆·馬斯克近日直言不諱地批評F-35等有人駕駛戰鬥機在未來已成「明日黃花」,引發美國空軍部長法蘭·肯德爾強烈反駁,甚至建議馬斯克「多讀書」。這番針鋒相對的言論,究竟反映了什麽時代變革的訊號?馬斯克的觀點並非電洞來風,他所代表的是一種新興的軍事技術發展趨勢,即無人化、智能化作戰模式的崛起。相比之下,高昂的研發和維護成本以及飛行員生命安全風險,都使得有人駕駛戰鬥機在面對更靈活、更廉價的無人機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然而,肯德爾的回應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現有有人駕駛戰鬥機依然擁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復雜戰場環境下的決策能力和應變能力,以及在某些特殊任務中的不可或缺性。這使得這場爭論,更像是一場關於未來空戰模式的預演,而非簡單的技術優劣比較。究竟誰的觀點更具前瞻性,只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這場辯論也提醒我們,技術的進步往往伴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而對於未來的預判,也需要更全面更深入的考量。

馬斯克炮轟F-35制造者為「白癡」,無人機時代有人駕駛戰機真的過時了嗎?這位在智慧能源和人工智能領域叱咤風雲的科技大佬,長期以來對無人駕駛技術情有獨鐘,甚至公開質疑有人駕駛戰鬥機的必要性。近期,他在社交媒體上更是直言不諱地批評那些仍在生產F-35等有人駕駛戰鬥機的廠商,言語激烈,引發熱議。馬斯克的觀點簡單明了:無人機時代已經到來,有人駕駛戰鬥機不僅效率低下,更會造成飛行員不必要的傷亡,是落後的技術象征。這番言論無疑在軍工領域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激起千層浪,也引發了人們對未來戰爭模式的深刻思考。他的大膽預測是否準確?無人機技術真的能完全取代有人駕駛戰鬥機嗎?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馬斯克質疑美軍多年努力,引爆爭議!卸任空軍部長肯德爾強勢回應:你還不懂軍事!

這位科技大佬的言論,無疑在軍事圈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馬斯克否定美國軍隊在無人機領域的長期投入,這種說法激怒了不少人,尤其是即將卸任的空軍部長肯德爾。肯德爾直言不諱地指出,馬斯克作為局外人,缺乏對軍事,特別是空軍領域的深入了解。他強調,完全依賴自動駕駛飛機,淘汰人類飛行員,至少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肯德爾此番回應,既表達了對馬斯克觀點的不認同,也間接說明了目前無人機技術與完全取代人類飛行員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技術鴻溝。這場爭論,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無人駕駛技術未來發展以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套用前景的深入思考。

美國F-35戰機,這個耗資1.8萬億美元的龐然大物,近期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其高昂的維護成本、層出不窮的技術問題,引發了各方質疑。肯德爾雖未直接批評,但其言辭也暗示了F-35存在不足。馬斯克則更直接,將矛頭直指F-35的諸多缺陷。他的批評,並非電洞來風。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數據顯示,F-35每飛行一小時的維護成本高達3.1萬美元,遠超傳統戰機。這可不是小數目,即使是美國空軍,面對如此巨額的開支,也感到吃力。更令人擔憂的是,F-35還存在873個軟件缺陷,這些缺陷涉及飛行控制系統和武器控制系統等核心部件,直接影響飛行員的作戰能力和戰機的整體效能。這對於一款號稱先進的第五代戰機來說,是難以容忍的。

供應鏈問題也是F-35戰機的一大頑疾。復雜的技術和零部件供應,不僅增加了維護難度,也提高了成本。曾有報道稱,美國空軍曾花費9萬美元購買一包零件,這無疑是F-35高昂成本的縮影。

總而言之,F-35戰機的問題並非一日之寒。它高昂的成本、頻繁的技術故障以及復雜的技術缺陷,正在不斷挑戰美國空軍的承受能力。肯德爾和馬斯克的評論,從不同角度反映了F-35戰機的真實狀況,也值得我們深思:如此巨大的投入,究竟換來了什麽?一個耗資1.8萬億美元的專案,卻充斥著如此多的問題,這顯然存在嚴重的管理和技術缺陷。

先進無人機技術日新月異,但人類飛行員仍是關鍵。肯德爾堅信,即使未來戰場上充斥著先進無人平台,人類的操控依然必不可少。他指出,高安全性的通訊系統是無人機作戰的基石,人類飛行員透過此系統掌控無人機的行動和戰鬥。更重要的是,無人機可與有人駕駛戰鬥機協同作戰,形成強大戰力,大幅提升整體作戰效能。由此可見,即使在有人機與無人機協同作戰的未來,人類的指揮控制依然是制勝的關鍵。

無人機技術日新月異,但其致命弱點卻常常被忽略:戰場生存能力堪憂。高度依賴人工操控和穩定通訊的無人機,一旦遭遇強電磁幹擾,便猶如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這不僅關乎技術層面的自主性、智能化、續航能力和抗幹擾能力,更關系到其在實際套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術瓶頸限制了無人機的真正自主性,使其在復雜電磁環境下顯得脆弱不堪。目前無人機對穩定通訊訊號的依賴性極高,一旦通訊中斷或遭遇強電磁脈沖攻擊,將立即失去控制,喪失作戰能力。自主導航、智能避障等關鍵技術尚待突破,方能提升無人機在復雜環境下的生存能力。續航能力的不足也限制了無人機的套用範圍,特別是針對長時間、遠距離的任務。因此,提升無人機的抗幹擾能力、自主性和續航能力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其在各個領域的潛力,避免淪為「待宰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