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新型六代機雙機首飛,蘭姆達翼的沈飛雙發六代機,或許能上艦

2024-12-29軍情

短短48小時,從聖誕節次日到27日,中國海空軍接連放出「王炸」組合拳,讓五角大廈的聖誕假期估計不太好過。 新型六代機雙機首飛、疑似空警-600預警機亮相、以及疑似076型兩棲攻擊艦下水。

這一系列動作在軍事觀察家眼中釋放出強烈的訊號,預示著中國軍事現代化行程的進一步提速。 值得關註的是,如果這些新裝備的效能參數如外界推測,那麽它們將分別在空戰體系、海上力量投送等領域對現有軍事格局帶來潛在影響。

沈飛的六代機方案,沒像成飛三發方案那樣劍走偏鋒,而是選擇了更穩妥的雙發、無尾翼、蘭姆達翼布局。這種組合在各種六代機想象圖裏頗為常見,可以說是標準的「教科書式」設計,最終呈現出一款中規中矩的雙發重隱戰機。

中美對六代機的定義各有千秋,但殊途同歸:朝著隱身效能更強(例如取消垂尾、深度翼身融合、最佳化升力體設計)、動力更澎湃(推力向量發動機)、航電武器更先進的方向競逐。 這就像冷戰時期美蘇的導彈競賽,目標都是星辰大海,只是火箭的形狀略有不同。

沈飛的六代機方案亮相,蘭姆達翼造型讓人聯想起美國NGAD的某些渲染圖。這款雙發設計,采用兩側DSI進氣道(疑似),扁平矩形噴口也頗具特色。它去掉了鴨翼、垂尾和平尾,機頭寬扁,駕駛艙與機身幾乎融為一體,突出對EODAS和EOTS系統的依賴。位於機身中軸線下方的EOTS視窗中規中矩, 後掠的蘭姆達翼則凸顯了其隱身效能。 這款設計簡潔流暢,頗有未來戰機的風範。

沈飛的六代機方案,宛如「壓扁版」殲-20,去掉了鴨翼和所有尾翼,頗符合此前不少人對中國六代機外形的想象。其濃郁的「沈飛味」,一眼就能辨認出是中國血統。尤其是兩台發動機間的尾椎設計,更是沈飛家族特征的集中體現。相比之下,成飛的六代機方案就顯得十分科幻,如同來自外星,令人不明覺厲。

蘭姆達翼,因形似希臘字母「λ」而得名,可謂航空界的混血兒,融合了後掠翼和三角翼的血統。它像三角翼被「啃」掉一口,又像後掠翼的翼根向前彎曲。這種設計讓它兼具兩者的部份優勢,效能介於兩者之間,在航空史上留下了一抹獨特的身影。

蘭姆達翼,像拉長的希臘字母λ,比同樣後掠角的後掠翼更「胖」,能裝更多燃油,飛得也更遠。如果和同樣翼展、後掠角的三角翼比,它更「苗條」,低速效能更佳,就像靈活的燕子,但在高速飛行和結構強度上略遜一籌,有點「嬌氣」。 這使得蘭姆達翼在追求航程和低速效能的飛機設計中,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選擇,如同軍事史上的輕騎兵,擅長突襲,但正面硬剛並非其強項。

常規戰鬥機時代,蘭姆達翼設計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幾乎無人問津。 然而,隱身時代到來,這「折騰」的蘭姆達翼卻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它那獨特的內凹鋸齒後緣,完美契合了隱身戰機對「邊緣平行」的極致追求,如同拼圖一般,與機身其他部份嚴絲合縫,最大限度減少雷達反射。此外,更大的展弦比還能提升升阻比,賦予戰機更佳的機動性和更大的航程,可謂一舉多得。

隱形時代到來,蘭姆達翼成了香餑餑。這就像當年火槍取代弓箭,誰能隱身誰就占先機。 從B-2幽靈的傳人B-21,到神秘的RQ-180無人偵察機,再到逐鹿未來空戰的英日意「暴風」(GCAS)、法德「未來空戰系統」(NGF),以及當年JSF專案中麥道公司的競標方案,這些跨越時空、國界的戰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頗具科幻色彩的蘭姆達翼。

這種翼型像希臘字母「λ」,取消了傳統的平尾、垂尾,理論上擁有極佳的隱身和氣動效能。然而,駕馭這充滿未來感的「λ」卻異常困難,飛控系統堪比「馴龍高手」。為了降低難度,現實中的「暴風」、「未來空戰系統」,甚至當年的麥道JSF方案,都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加上了V型尾翼,讓這充滿野心的「λ」稍微接點地氣。

中國航空工業曾長期受制於發動機效能不足,形成了獨特的「以氣動彌補動力」的技術路線。憑借深厚的飛控設計經驗,中國工程師早在90年代就攻克了鴨式布局高機動戰機的飛控難題。

殲-20更將這種技術路線發揮到極致,采用全動鴨翼、全動垂尾等復雜氣動設計,並巧妙地融合了進氣道、鴨翼、邊條翼和機翼前緣產生的四股渦流,其飛控系統的復雜程度和精細度令人嘆為觀止。

中國空軍六代機概念圖曝光後,無尾翼的蘭姆達翼設計引人註目,這似乎暗示著中國追求極致隱身的決心。 相比之下,美國空軍長期以來秉持「動力即王道」的理念,在六代機研發中是否會放棄垂尾,踏上類似的「隱身之路」,還是個未知數。

畢竟,從F-22到F-35,美軍戰機尾翼的演變史,體現了其在氣動控制和機動性上的復雜考量。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哲學,究竟誰能笑到最後,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沈飛六代機與殲-16體型相似,結合大國空軍對重型制空機的偏愛,它很可能是一款常規雙發重型戰鬥機,預計搭載WS-15發動機(WS-10C用於試飛也不無可能)。至於中型雙發六代機?考慮到美軍NGAD專案尚處於早期階段,咱們似乎不必操之過急。

沈飛六代機像是重型戰機在前進演化樹上的下一個分支,而三發六代機則像憑空冒出的全新物種,兩者與其說是競爭對手,不如說是各有千秋的戰場拍檔。考慮到等這兩位「新秀」服役時,中國的20型核航母大概率也要亮相了,專為高速設計的「三發」上艦顯然不太現實,而擁有豐富艦載機「履歷」的沈飛,其六代機或許會是能上天又能下海的「兩棲明星」?

成飛、沈飛再度上演「龍爭虎鬥」!這次的擂台,是新一代隱身戰機。誰能最終問鼎,為中國空軍披上更強的「隱身衣」,答案或許就藏在它們共同的選擇——飛翼布局——之中。 這意味著,未來空戰,很可能由這兩家扛鼎之作,開啟一個全新的「無形」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