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高度評價中國工業制造能力
近期有報道指出,西方國家對中國工業制造能力的評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有些過分誇大其詞。這其中的一個例子是關於俄羅斯如何利用中國制造的航空發動機和零部件,生產出名為Garpiya-A1("加皮亞-A1")的新型遠端攻擊無人機,並將其用於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
據一家歐洲的情報機構透露,俄羅斯去年開始使用中國廈門公司生產的發動機及零部件,組裝出這款無人機。Garpiya-A1無人機的起飛重量超過300公斤,其最大航程可達1500公裏。這使得這款無人機具備了遠距離打擊的能力。
對比之下,2022年美國曾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不菲的「掃描鷹」固定翼無人機,盡管其續航能力較強,達到25小時,但其最大航程同樣為1500公裏,且主要功能是進行偵察而非直接參與戰鬥。然而,「加皮亞」無人機的起飛重量接近300公斤,這意味著它能夠攜帶更多戰鬥裝備,增強其戰鬥力。
這個例子展示了中國在工業制造領域的強大實力,能夠提供高效能、高負載能力的無人機關鍵部件,同時也凸顯了西方對中國工業能力的極高評價。這種評價不僅體現在無人機領域,可能還延伸至其他高科技產業,顯示出中國制造業在全球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中國無人機技術助力俄羅斯
路透社報道試圖讓外界認為中國在幫助俄羅斯,但我覺得這只是在美化中國的作用。實際上,中國自己就有著強大的民用發動機技術,能輕松造出能承載300公斤貨物,在1500公裏內飛行的發動機。
根據路透社收集的資訊,比如與「加皮亞-A1」無人機相關的合約、生產過程的檔和財務記錄等,他們發現從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由俄羅斯國有武器制造商金剛石-安泰公司的下屬工廠——伊熱夫斯克庫波爾機電廠,生產了超過2500架「加皮亞」系列無人機。
美國有個名為新美國資訊安全中心的智庫,其兼職高級研究員山緲·本德特表示,如果報道屬實,這意味著俄羅斯軍隊可能不再完全依賴伊朗制造的遠端無人機。他提到,在這場俄烏沖突中,雙方都在使用大量來自中國的部件來制造無人機。
中國無人機技術在俄烏沖突中的角色
山緲·本德特說話時很直接,他提到現在俄烏雙方都在利用中國的零件制造無人機。但這裏有個秘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去年5月透露過一個驚人事實:自2022年2月戰爭開始以來,伊朗向俄羅斯送去了超過1000架名為「見證者」的自殺式無人機。這些無人機的目標是削弱烏克蘭的防空系統,並攻擊遠離前線的基礎設施。
「見證者」無人機,也被稱為「小摩托」,因為它們的發動機是小型摩托車引擎改造的,機身用的是膠合板和玻璃纖維,裝有民用GPS或格洛納斯衛星導航模組,還有民用網絡攝影機。簡單來說,它們雖然看起來不怎麽高大上,但功能實用。
更有趣的是,「小摩托」無人機使用的發動機是仿造自市場上常見的、價格親民的林巴哈L550E四缸二衝程航空發動機。據傳,這種發動機在中國的價格僅為1萬元人民幣。這說明,中國生產的發動機在這場無人機競賽中給俄羅斯帶來了天然的優勢。
所以,山緲·本德特的話揭示了中國在無人機技術領域的影響力,以及這種技術如何在實際戰場上影響戰局。
林巴哈L550E:多國受歡迎的兩沖程發動機
林巴哈L550E是一種特殊的發動機,它有四個氣缸,工作方式是兩沖程,而且它的氣缸是水平排列的,就像是一對對的兄弟一樣面對面。這個發動機是由中國的一家公司引進了德國的技術制作出來的,現在它在很多地方都很受歡迎,比如法國、南非、泰國、新加坡,還有中國的科研機構和航天系統。
這個發動機可以用來驅動各種飛行器,比如那些可以跑起來起飛的飛機,或者是那種既能滑行又能垂直起降的飛機,甚至還可以用來驅動小型的直升機或者旋翼飛行器。它非常適合那些重量在200到450公斤之間的飛行器,或者是在100到160公斤之間的直升機和旋翼飛行器。
如果有人聽說俄羅斯制造的「加皮亞-A1」無人機使用的是林巴哈L550E發動機,那他們可能得到這種發動機的途徑有很多。除了直接從中國購買之外,他們也有可能從其他國家購買,比如法國、南非、泰國、新加坡,這些國家都是這種發動機的銷售市場之一。當然,他們也可能直接從德國的林巴哈發動機公司購買。
俄無人機發動機來源:涉中國供應鏈
路透社在進行報道時發現了一些關於俄羅斯軍用無人機使用的發動機來源的資訊。他們註意到,俄羅斯國防部與位於烏德穆爾特共和國首府伊熱夫斯克的伊熱夫斯克庫波爾機電廠(IEMZ Kupol)在2023年的第一季度簽訂了一份合約。這份合約價值超過10億盧布,大約相當於1000萬歐元,其主要內容是建立一個專門生產無人機的工廠。
報道指出,伊熱夫斯克庫波爾機電廠在2020年收購了當地的一家前水泥廠,並將其改造成了生產無人機的設施。這一資訊讓路透社對無人機的潛在技術來源產生了興趣。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些資訊,路透社透過社交媒體平台Telegram上的影片,確認了伊熱夫斯克庫波爾機電廠的確切位置。接著,他們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公司檔中找到了與這家俄羅斯企業有業務往來的供應商名單。在這些供應商中,有兩家位於中國深圳的公司引起了他們的註意。這兩家公司為中國企業提供飛機發動機、晶體管、電子模組、連結器、插頭和插座、備件和元件等產品。
然而,值得註意的是,這些交易都被標註為「一般民用」、「一般工業」或「一般民用」,這意味著這些產品在商業領域內具有廣泛的套用,而不一定是專用於軍事用途。因此,盡管存在一些關聯,但目前尚無證據表明這些中國公司直接向俄羅斯提供了用於軍用無人機的特定型號或規格的產品。報道強調,這些發現還需進一步調查和分析,以更準確地理解這些交易的實際軍事套用背景。
俄羅斯無人機生產與戰略影響
在【大毛的秘密:上下同欲者必勝】的第1388期節目中,我們探討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發展中心研究員張慧女士的文章【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期間的國防工業回顧】。這篇文章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俄羅斯在韃靼斯坦共和國建立了一個無人機工廠,專門生產名為「天竺葵-2」的無人機,年生產能力可達6000架。有趣的是,「天竺葵-2」實際上是伊朗「小摩托」無人機的俄羅斯版本。
文章中還提到,有專家建議為「天竺葵-2」裝備拖曳誘餌,利用這些小型無人機來「戲弄」烏克蘭軍隊的防空系統,以此導致對方經濟上的壓力。想象一下,在地圖上找到俄羅斯的韃靼斯坦共和國和烏德穆爾特共和國這兩個地方,它們地理位置相鄰。路透社發現,位於伊熱夫斯克的庫波爾機電廠在2024年上半年的「加皮亞-A1」無人機產量已經翻倍,達到約2000個。而韃靼斯坦共和國的「天竺葵-2」工廠則具備每年生產6000架無人機的能力。
這意味著,如果俄烏沖突持續至2025年,俄羅斯的無人機生產能力將會顯著提升。同時,西方國家試圖透過對中國施壓來削弱俄羅斯軍事能力的計劃也將難以實作。這個故事展示了俄羅斯在無人機技術上的發展及其對戰略的影響。
中國外交回應:堅定反擊不實指責與誤解
我認為當前中國外交部的回應變得越來越堅定有力了。按照國際外交的常規說法,就是我們不會接受那些試圖把烏克蘭問題的責任推給我們,並對我們進行無端指責的行為。在武器裝備出口方面,我們一直秉持謹慎和負責任的態度,對軍民兩用物資,特別是民用無人機,有嚴格的管控措施。
我們要明確一點,中國並不是烏克蘭沖突的始作俑者,也不是直接參與者,但我們一直在努力推動和平對話,尋求解決方案。指責我們,無法解決問題。另外,中俄之間的正常貿易是公開透明且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和市場原則的,它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也不會受到外界的施壓或幹涉。
對於某些西方國家企圖透過給中國扣上責任,意圖限制中俄之間正常貿易,甚至想要削弱俄羅斯軍事能力的行為,我認為這是極其天真幼稚的想法。如果要擊敗俄羅斯,那只能靠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