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當下那作戰部長邁克爾.吉爾迪明明白白說了,到這本世紀 40 年代往後啊,美海軍能有 373 艘有人的戰艦,150 艘無人的那種大作戰艦艇,還有 3000 多架戰機呢,到那個時候啊,美海軍可就跟以前不一樣嘍,會以有人戰艦和無人艦艇摻和一塊的超級艦隊露臉給大家夥看。
說起「2045 規劃」能落地,那肯定和中國海軍這些年發展得快脫不了幹系。要知道,像這種擴軍備戰的計劃,美海軍以前就提過或釋出過好些個版本呢,現在又拿出來說,以後能不能像美海軍高層想的那樣,現在還不好說呢!
打造強大的海防力量,向來都是咱國家軍備建設的重要事兒,不過在挺長一段歷史時候裏,因為好多原因,像軍工技術挺差勁、工業水平得趕緊提高、相關預算投入不咋夠、敵對勢力還打壓啥的,就使得中國海軍不管是在頂層戰略規劃上,還是具體戰術實施上,都慢慢往近海防禦那靠了。可後來咱國家的國力慢慢上來了,特別是進了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以後,中國海軍的建設速度和取得的成果,那真能用「跨越式」和「井噴期」來形容。
在大型水面作戰艦艇這塊兒,那素有「中華神盾」名號的 052D 型導彈驅逐艦接連裝備服役啦;接著就是因「萬噸大驅」出名的 055 型導彈驅逐艦,全新模樣亮在眾人眼前。可驚喜可不只這些,就說 055 大驅服役沒多久,咱國產頭一艘航母「山東艦」就加入海軍戰鬥隊伍了。2022 年 7 月中旬,那采用 CATOBAR 構型設計的國產第二艘航母「福建艦」下水,更是把這發展勢頭推到高潮了。另外呢,在 2021 年到 2022 年這段時間,先後服役的兩艘 075 型兩棲攻擊艦,也給中國海軍補上了兩棲作戰艦艇領域最後的那塊短板。
在 2018 年那時候,英國那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就說得很明白啦,在 2014 到 2018 這段時間裏,咱中國海軍造艦艇的總噸位差不多趕上整個英國海軍那麽大了,還超過法國海軍的規模嘍。
21 年 3 月初的時候,那美媒 CNN 網站說,是援引美海軍、陸戰隊還有國民警衛隊一塊兒發的報告講的,到 2020 年年底的時候,中國海軍有 360 艘各式各樣的作戰艦艇,總噸位差不多 230 萬噸呢,可美海軍那作戰艦艇總數,那時候就在 290 艘那一塊兒,總噸位大約是 350 萬噸。
另外啊,CNN 在報道裏又說了,照美海軍情報局(ONI)2015 年給的推斷來講,就照這麽個發展樣兒,中國海軍作戰艦艇的總數,很有可能到 2025 年就有 400 艘嘍,到那個時候,會給美海軍弄出個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大挑戰喲。
在奧巴馬那時候快結束的時候,就是 2016 年 12 月,美國海軍在那年的【力量結構評估報告】裏明白說啦,到 2034 年以前,美國海軍為了能把作戰體系弄得更好些,讓打擊能力更強些,就為了保住現在那絕對優勢,得把艦艇總數從當下的 290 多艘弄到 355 艘上下,這就是那時候挺有名的「355 艘造艦計劃」。
照那計劃,美海軍得在往後 15 年裏弄 30 艘導彈驅逐艦,其中有 22 艘最先進的阿利·伯克級 Flight III 型,還有 8 艘挺先進的 Flight llA型。另外呢,美海軍還得買 15 艘瀕海戰鬥艦(LCS)、18 艘 FFG(X)新型護衛艦(就是後來定下的「星座」級),再加上多達 32 艘攻擊型核潛艇啥的。可就算美海軍牛氣哄哄,誌在必得,這計劃一提出來,就因為被好多因素給絆住了,到最後啥也沒成。
頭一個就是海軍裏頭有分歧啊,像那時候當美海軍代理部長的杜文.莫德利覺著,美海軍往後發展的重點得放在海上作戰這塊兒,咋把艦隊整體的規模弄大是關鍵。可美海軍陸戰隊司令官戴維.伯傑卻說,海軍新的造艦計劃得跟海軍陸戰隊未來的發展合上拍,換句話講,美海軍也得照應照應陸戰隊,就為這,戴維.伯傑就讓有關的人,照著海軍和陸戰隊發的【合成力量結構評估報告】弄出個全新的計劃來。有意思的是,那時候的美國防長埃斯珀對交上來的這兩份造艦計劃沒啥興趣,直接就給扔一邊不管了。
再就是經費花消的事兒,美國那國會預算辦公室發過文講,要是想弄成「355 艘造艦計劃」,那美海軍得在接下來 30 年湊差不多 2000 億美元才成呢,而且人家這辦公室還點明了,這只是都挺合理的情況下,可不包含那些個突發的情況喲。
隨後呢,美國那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在 2020 年弄出來的【美國未來 5 年防務專案機密備忘錄】裏說,得把有限的經費預算往優先的事兒上集中(像下一代導彈驅逐艦、高超音速武器啥的),就因為這個,美海軍以後要砍掉 8%的造艦經費,然後把美海軍艦隊總體的規模給「適當弄小點」。
再就是造船本事不行,過去這十年,美國海軍平均每年買 8.3 艘艦艇,要實作「355 艘造艦計劃」,那每年買的艦艇得增加到 12 艘到 15 艘上下,可麻煩就在這造船業上。當時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在那個【美海軍「355 艘軍艦計劃」評估報告】裏說了,接下來五年到十年,美國那 7 個大船塢得增加 40%的勞力,這樣才能符合美國海軍擴軍的想法,但這難辦的情況可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所以對那時候的美國海軍來講,真是倒黴透了。
所以在 2021 年 6 月那時候,美海軍的「355 艘造艦計劃」就正式黃了,改成推出個新版計劃,是以「透過調整艦隊結構,去滿足‘海上分布式作戰’理念」為主。那時候的美防長柯士甸還說呢,雖說「355 艘造艦計劃」挺不錯,可合理的艦隊結構可比那龐大的整體規模要緊得多哩。
可挺有意思的是,這個新版計劃就是當下美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吉爾迪說的「2045 規劃」,雖說打著「調整艦隊結構」的旗號,可實質上還是走擴大整體規模那老一套。另外啊,「355 艘造艦計劃」不被前任防長埃斯珀認可,是因為他也是「2045 規劃」的鐵粉,只不過那時候還沒冒出「2045 規劃」罷了。
跟「355 艘造艦計劃」差不多,「2045 規劃」要真搞起來也碰到好多阻礙哩,頭一個就是美國造船業不停地衰敗。這不但會讓作戰艦艇的生產成本跟維護費用變高,還會讓這些作戰艦艇的交付時間大大推後,邁克爾·吉爾迪對這心裏清楚得很,可也沒轍呀。再一個就是咋能說服國會,讓他們透過那高得要命的造艦經費,要是過不了這道坎兒,那美海軍說的「2045 規劃」就只能是瞎扯了。
另外啊,邁克爾·吉爾迪還喊著要淘汰那些效能不行的老作戰平台,像瀕海戰鬥艦還有「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啥的,他這提議那可是被看成美國國會的寶貝疙瘩,這麽一看,美海軍肯定得和國會來一場從沒見過的拉鋸戰。最後就是人員素質普遍下降,從 2017 年起,美海軍都出了 3 起大的傷亡事故了,像「麥凱恩」號還有「菲茨傑拉德」號導彈驅逐艦撞船這些事兒,事後一查知道都是人禍啊。
這麽一瞧,美海軍剛提出來的那個「2045 規劃」,實際上就是新瓶裝舊酒,借著所謂的「調整艦隊結構」還有加大無人作戰艦艇的建造數量,就想抵消中國在海上作戰這塊全面起來後帶來的那些相關威脅。
關鍵的問題是,要是不把當下遭遇的這些困境給緩解嘍,那美海軍「2045 規劃」的命啊,也就跟之前「355 艘造艦計劃」一個樣,可大洋對岸中國海軍的發展,那可是另外的樣子。所以在這上頭,美海軍高層得好好琢磨琢磨,謹慎地拿主意,要不然,再多的專案和計劃到最後,不就是都落個「白忙活一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