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美國國防視覺資訊網站釋出了一組照片。
其中一張看似平常的照片在互聯網上迅速引發關註。
照片中展現的是美國國防部高官正在視察一處軍事設施,而背景中則隱含著一些不尋常的器材。
美國海軍部副部長湯姆·曼奇內利前往關島視察。
一些敏銳的網友很快就認出這些器材實際上是最先進的陸基「宙斯盾」系統。
這一意外曝光立即引發了軍事專家們的熱烈討論。
美國為什麽會在這個太平洋上的小島上部署如此強大的防禦系統?這是否意味著美軍正在為可能發生的沖突做準備?
關島的戰略地位與美軍部署。
在太平洋廣闊的藍色海洋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島正在悄悄地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這個島就是關島,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重要軍事基地。
近期,美軍在此部署了最先進的陸基「宙斯盾」系統,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註。
盡管關島面積不大,但其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它位於西太平洋的中心,是美國從西海岸前往亞洲的 crucial 轉站。
自從1898年美西戰爭以來,關島一直被美國占領,並成為美軍在亞太戰略中的關鍵支撐點。
關島戰略圖。
在這個僅有541平方公裏的島嶼上,美軍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存在。
這裏不僅有美軍的空軍基地和海軍基地,還常年駐紮著核潛艇等戰略武器。
可以說,關島宛如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插下的一把尖刀,時刻準備好應對可能出現的軍事沖突。
然而,隨著周邊國家特別是中國軍事力量的不斷增強,關島的安全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的東風-26中程彈道導彈被譽為「關島快遞」,其射程足以覆蓋整個關島,這無疑讓美國感到更加緊張和警惕。
為了應對這一威脅,美軍開始加強關島的防禦系統部署。
除了原有的「薩德」反導系統和「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外,美軍還決定部署陸基「宙斯盾」系統。
該系統最初是為海軍艦艇設計的,如今被改造成了陸基版本,可以說是美軍在關島構築「超級堡壘」計劃中的關鍵一環。
一套「薩德」反導系統的攔截彈發射器在美國海軍部永久部署。
美軍的這一行動引發了眾多猜測。
一種觀點認為,美軍是在構建一個分層次的防空反導網絡以抵禦來自各個方向的威脅,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可能是美軍為可能發生的台海沖突做準備。
那麽,美軍在關島部署的這套「宙斯盾」系統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它是否真的能夠抵擋「東風快遞」的攻擊?
中國導彈技術的飛躍。
在美軍急切加強關島防禦工事的同時,中國的導彈技術也在悄悄發展。
被稱為「東風快遞」的東風-26中程彈道導彈,已成為美軍最感擔憂的武器之一。
東風-26。
中國自主研究的新一代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6,其卓越的效能令人矚目。
這款導彈使用固體燃料推進,能夠快速發射且具有較高的機動性。
更為關鍵的是,它的射程可能達到5000公裏左右,不僅能覆蓋整個關島,甚至可以對澳洲北部構成威脅。
東風-26。
東風-26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其精確打擊能力。
據報導,這款導彈采用了先進的制導技術,不僅能夠對固定目標實施精確打擊,還能夠對海上移動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這表明它不僅會威脅到關島的軍事設施,還會對美軍航母編隊構成威脅。
然而,東風-26僅僅是東風導彈家族的一員。
近年來,中國在導彈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
例如,東風-27就是在此基礎上研發的高超聲速導彈,它采用了更先進的乘波體設計,使得其飛行軌跡更加難以預測。
東風-26。
中國火箭軍的發展壯大體現在這些導彈的研發和部署上。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獨立軍種,火箭軍不僅承擔著戰略核打擊的任務,還具備常規精確打擊的能力。
這種靈活性是美俄等國所不具有的。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並未就此滿足。
據報導,中國正在加速研發新一代核潛艇、隱身轟炸機和電磁彈射航母。
這些武器系統的研發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的遠端打擊能力。
電磁彈射航母概念圖。
隨著中國導彈技術的飛速進步,美軍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們在西太平洋的防禦戰略。
關島作為美軍在該地區的重大基地,自然成為了重點防禦的目標。
那麽,美軍新部署的「宙斯盾」系統是否能夠有效抵禦這些新型導彈的攻擊呢?
羅馬尼亞德韋塞盧基地的陸基型「宙斯盾」系統的主體建築已部署完成。
「宙斯盾」能否擋住「東風快遞」?
面對中國日益升級的導彈威脅,美軍在關島部署的「宙斯盾」系統成為全球軍事專家關註的焦點。
那麽,這套系統到底有什麽與眾不同的地方?
宙斯盾」艦。
為了更好地理解關島「宙斯盾」系統的具體部署情況,我們必須先了解該系統。
根據美國國防視覺資訊網站釋出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美軍已在關島部署了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
該系統由AN/SPY-1無源相控陣雷達、作戰指揮系統和Mk41垂直發射系統組成,而AN/SPY-1雷達則是「宙斯盾」系統的「眼睛」。
它能夠探測到雷達反射面積為1.0平方米的彈道導彈並進行740公裏的遠距離探測。
更令人驚嘆的是,它還可以同時探測400個目標並跟蹤其中的100個。
Mk41垂直發射系統是「宙斯盾」的「拳頭」。
它可以發射「標準-3」反導攔截彈和「標準-6」防空導彈。
「標準-3」導彈的射程超過500公裏,射高超過160公裏。
雷達。
其末速度可達到8馬赫,從而成功攔截射程達3000公裏的中程彈道導彈,甚至還能應對高超聲速導彈的挑戰。
盡管「宙斯盾」系統看起來非常強大,但它是否真的能夠有效抵禦「東風快遞」的攻擊仍存在疑問。
關島。
東風-26等中程彈道導彈的造價相當昂貴,因此在實戰中可能無法實作高密度的火力覆蓋。
即使能夠突破美軍的反導系統,也很難完全摧毀美軍的機場等重要設施。
此外,中國正在研發的東風-27高超聲速導彈采用了打水漂式彈道,使其飛行軌跡變幻莫測,這給「宙斯盾」系統的攔截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除了彈道導彈之外,美國還可能利用核潛艇、055型驅逐艦等平台發射的遠端導彈,以及遠端自殺式無人機等多種方式來進行攻擊。
因此,除了面臨彈道導彈飽和攻擊外,美軍還需要應對多種挑戰。
顯然,面對這種復雜的威脅環境,單憑「宙斯盾」系統是不足以應對的。
據報導,美軍正在將關島建設成為東亞最為堅固的反導基地,除了部署「宙斯盾」系統外,還整合了「薩德」反導系統、「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等多種防禦力量。
部署在波蘭阿莉科沃基地的陸基型「宙斯盾」系統的平面圖。
即使這樣,美軍似乎依然對關島的安全持有懷疑。
最近有報道稱,美軍正在對其位於西太平洋的天寧島軍用機場進行維修,似乎為可能的沖突做了充分準備。
那麽,中美兩國在軍事領域的角力,將會如何影響未來的國際局勢?
「標準-3」防空導彈從Mk 41型垂發系統中發射。
大國博弈。
美國在關島部署「宙斯盾」系統,以及中國不斷加強先進導彈技術的發展,這兩個軍事行動實際上反映了兩個大國復雜的戰略考量和深層次的較量。
從美國的立場來看,加強關島的防禦並不僅是為了應對中國的導彈威脅,這也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
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提出了「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
盡管拜登政府在許多方面與前任政府存在差異,但在這個戰略上卻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美國希望透過增強關島等前沿基地的防禦能力,來維持其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
這不僅是為了應對可能的軍事沖突,也是為了向盟友展示美國的承諾,維護其在該地區的領導地位。
然而,美國的這一做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首先是巨大的經濟壓力。
部署和維護諸如「宙斯盾」這樣的高級防禦系統需要巨額資金,而美國當前正面臨嚴重的財政赤字問題。
還面臨國內政治方面的壓力,隨著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情緒的高漲,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質疑為何要在遠離本土的地方投入如此多的軍事資源。
中國的戰略考量則更加錯綜復雜。
發展東風系列導彈不僅是為了對抗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也是中國整體國防現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火箭軍。
中方領導人多次強調要建設與大國地位相稱的現代化軍隊,而導彈技術的發展正是實作這一目標的關鍵之一。
透過展示自己的導彈能力,中國也在向美國發出訊號,希望美國能認識到任何針對中國的軍事行動都將付出沈重的代價。
這種「不對稱威懾」戰略旨在降低軍事沖突的可能性。
結語。
在這場關於關島「宙斯盾」和「東風快遞」的軍事博弈中,我們目睹了大國之間錯綜復雜的戰略考量和深層次的互動。
盡管表面上看起來劍拔弩張,但實際上雙方都在謹慎地權衡利弊,以避免直接沖突。
盡管這種戰略平衡充滿了緊張氣氛,但卻為和平留下了空間。
未來,中美兩國需要在競爭中尋找合作,在博弈中追求共贏,唯有如此才能實作地區的長久安寧。
如果你喜歡我的寫的文章,麻煩請點個「關註」,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一同探討,願世界和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