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冬天,位於蘇州的一處軍事設施內, 六輛坦克排列有序,幾名解放軍戰士扶著一位94歲的老人走了過來。
等到老人走到坦克旁邊後,只見他用手指在坦克的金屬表面上輕輕滑了一番。那麽,這個老人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麽呢?
這個老人名叫錢建民,由於年事已高且還是一個盲人,好在他的子女都非常孝順,他們盡自己所能,把老父親照顧得非常妥當。
這天,錢建民老人的女兒準備為父親的房子做一次大掃除。
當錢女士整理到父親的臥室時,她的目光被一個藏在衣櫃深處的舊木盒吸引,出於好奇,她輕輕開啟盒子, 發現裏面躺著一塊沈甸甸的大印。
這塊大印被一層又一層的布包裹著,於是錢女士小心翼翼地揭開包裹,露出了大印的真實面貌,只見印章上刻著九個大字: 「第18師團司令部印。」
此時此刻,錢女士的心跳不由得加速了起來。她知道,這塊大印的背後一定有著不尋常的故事。
錢女士知道,這枚大印的來歷非同小可,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更是父親沈默的過去。
可是年邁的錢建民老人卻不願意向女兒透露這枚大印的來歷,盡管父親不願多談,但錢女士的心中卻充滿了疑問:這枚大印是如何來到父親手中的?它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帶著這些疑問,帶著大印來到了當地的文物鑒定部門。
鑒定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看到這枚大印後,臉上的表情很快從最初的驚訝逐漸轉變為嚴肅。
他們告訴錢女士,這枚大印乃是 日本第十八師團的官方印章, 這個師團在歷史上曾參與過侵華戰爭,犯下了許多不可饒恕的罪行。
錢女士聽著這些介紹,心中五味雜陳。她不明白,為什麽這樣一件充滿血腥和罪惡的物品,會出現在父親的房間裏。
她決定帶著鑒定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回到家中詢問父親,希望父親能夠向他們透露更多關於這枚大印的故事。
眼看這下子再也瞞不住了,錢建民老人這才向女兒錢女士以及在場的鑒定部門工作人員透露了這枚大印的來歷。
原來,在七十多年前的抗日戰爭時期,錢建民老人曾經是一名抗日老兵,後來他還參加了中國遠征軍,遠赴緬甸同日本人作戰。
在緬甸的叢林中,他們意外發現有很多日軍正在活動,看樣子這些日本人是準備在這賴恩營紮寨了。
為此,錢建民和他的戰友們決定立即采取行動,他和幾個戰友商量後,決定偷襲日軍的營地。
很快,他們幾個人便悄無聲息地接近了日軍的陣地,由於他們的動作迅速而果斷,而且日軍完全沒有預料到被襲擊。
因此,錢建民和他的戰友們不僅擊潰了這股日軍, 而且還成功繳獲了他們的大印, 這枚大印是他們的師團司令部印章,象征著他們的指揮權。
由於日軍逃跑的速度實在太快,就連幾輛坦克也沒來得及帶走,因此這些坦克也全都被錢建民和他的戰友們繳獲了。
在銷毀了大部份日軍坦克以後,錢建民還留下了兩輛坦克作為紀念,而那枚被他繳獲的日本第十八師團大印, 也被他當成了紀念品珍藏了起來。
在隨後的兩年裏,錢建民帶著這枚戰利品,繼續在戰場上同日本侵略者作戰,成功消滅了不少日寇,他也因此成為了國軍內部赫赫有名的「戰鬥英雄」。
1945年,在一次激烈的作戰中,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臉部,不僅穿透了他的下巴,而且傷及了他的眼睛。劇烈的疼痛讓他幾乎失去了意識,但他依然堅持戰鬥,直到援軍到來。
這次受傷,讓錢建民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 他的眼睛失明了。
對於一個軍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不得不退役,結束了他多年的戎馬生涯。那一年,他才23歲,正是青春年華,卻因為戰爭,他的生活被迫發生了改變。
退役後的錢建民回到了家鄉,他的生活變得平靜而簡單。他的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由於年輕俊美,所以仍然有不少年輕的女孩子傾心於她。
就這樣,不久之後的錢建民便結婚生子了,過上了平淡的生活。
這些年來,對於自己過往的英雄事跡,錢建民老人從沒有對別人提及過,如果不是因為這一次意外發現了這枚大印,恐怕錢建民老人老人很可能會帶著這個秘密走完他的一生。
聽父親說到這裏,錢女士緊緊握住父親的手,她感到無比的自豪。她知道,父親的故事,將會被更多的人所知曉,那些英雄的事跡,將會被後人所銘記。
隨著錢建民老人的光輝事跡在網絡上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註到這位抗戰老兵,他們自發地組織起來, 帶著敬意前來看望這位曾經為國做過貢獻的英雄。
每當有人來訪,錢建民老人總是熱情地迎接,他很喜歡和這些來訪者們聊天,講述自己那些塵封的往事,並分享他的人生經驗。
當被問及還有什麽未了的心願的時候,錢建民老人毫不猶豫地說出了自己的願望: 「想摸一摸我們國家自己制造的坦克。」 這個簡單而純粹的願望,觸動了每一個人的心。
訊息傳開後,社會各界紛紛響應,他們被這位老兵的堅持和夢想所感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蘇州的一個軍事基地決定出動六輛坦克, 專門迎接錢建民老人的到來。
當得知自己將實作願望時,錢建民老人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他穿戴得十分整齊,在幾個戰士的攙扶下,他來到了這個軍事基地,那裏已經六輛新型坦克整齊地排列著,正等待著他的到來了。
只見錢建民老人伸出顫抖的手,緩緩地摸著那一輛輛新型坦克: 「這可是我們國家自己制造的坦克啊。」 錢建民老人的聲音帶著一絲哽咽。
周圍的人群靜靜地看著這一幕,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敬意和感動。他們知道,這位老兵的心願,不僅僅是個人的心願,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記憶,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