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後,美國對烏克蘭的拱火,大方又小氣。
大方起來出手就是幾百億,年初確定的援助金額就高達 610 億美元。小氣的地方在於,美國給的大多是防禦性武器,進攻型武器還加了很多限制。
尤其是劃了紅線,不準打擊俄羅斯縱深目標,這讓烏軍在戰場上很吃虧,因為他們拿到的是精準導彈。俄軍飛機可以在自己領空投放滑翔炸彈轟炸烏軍陣地。在阿夫迪夫卡戰役的最後階段,俄軍投放的 1500 磅炸彈,徹底打垮了烏軍。
美國不僅不讓自己的武器打擊俄羅斯縱深目標,還不讓英國和法國援助的「風暴陰影」導彈使用,原因是這些導彈裏有部份美國元器件。
如果美國放開這兩種導彈的限制,烏軍或許能迫使俄軍飛機後退 300 公裏左右,這樣滑翔導彈對其就構不成多大威脅了,還能打擊俄軍縱深的後勤基地,對其產生極大的限制。
那烏克蘭就一直想讓美國放寬限制,已經多次向美國申請了,但拜登政府就是不答應。這次,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庫爾斯克州發動突襲,現在都深入三四十公裏了。這對烏克蘭來說,又是一個讓美國解除限制的好機會。
首先,在拿下庫爾斯克後,澤連斯基表示:「一些盟友對戰爭的看法,主要基於對俄羅斯所謂紅線的一廂情願和不切實際的認知,而這一認知最近在蘇賈附近已經化為泡影。」
就是說,俄羅斯的紅線有啥用?我們都親自試過了,俄羅斯根本就沒有紅線。所以你們別怕,武器夠多就能應對敵人,大膽地支持我就行。
其次,烏克蘭突襲的時機選得很巧妙,因為拜登已決定不參選,就無需擔心放寬限制會引發一系列負面反應。而且拜登可能會在任期的最後這段時間,豪爽地為自己留下一些政治遺產。
最後,烏克蘭攻克了庫爾斯克,這說明他們有能力與俄軍正面抗衡,而且還占據了有利位置。如果美國限制導彈射程影響了戰爭走向,那麽烏克蘭作為盟友,將會面臨道義上的壓力。此前,拜登政府一直拖著不提供 F-16 戰鬥機,這引發了很多支持者的不滿。
這樣,戰爭一開始,烏克蘭就又向美國請求,並且還采取了一系列行動,英國也向美國提出了申請。
具體情況是這樣,前幾天烏克蘭邀請了美國的 3 名議員存取基輔,這幾位議員公開表示會支持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還說會幫烏克蘭在西方招募有經驗的 F-16 飛行員。
而且,據【政客】雜誌稱,烏克蘭還在私下找一些議員,讓他們給白宮施加點壓力。8 月初,一個由美國兩黨參議員組成的團體與美國安全顧問沙利文會談,想讓他解除限制。
他們覺得,如果美國不解禁限制,烏克蘭受損失,美國政府就會被問責,怪他們「盡了力但沒幹好」。
那拜登政府到底是個啥態度呢?
烏方一些官員稱,在美大選前,拜登或有大動作,放開攻擊限制也說不定,但現在還不能保證。
但美歐一些官員覺得,用英國的風暴陰影導彈或美國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可能沒宣傳得那麽厲害,因為能發射這種滑翔導彈的俄飛機,有 9 成都不在這兩種導彈的打擊範圍外。
但控制五角大廈部份預算的眾議員卡爾弗特批評拜登政府猶豫不決,他認為限制打擊能力會導致戰爭拖延。烏克蘭必須用遠端火力打擊俄羅斯後勤供應系統,這樣才能迫使對方坐下來談判。不然烏克蘭要是失敗了,會對世界秩序造成災難性影響。
截至目前,他的觀點並未讓沙利文和拜登信服。即便庫爾斯克戰役打響後,美國緊急向烏克蘭提供了一批武器,拜登政府也在考慮提供更多導彈,比如供 F-16 使用的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但五角大廈和白宮在放寬限制這一點上的態度一致,均予以拒絕。
那美國究竟在怕啥呢?
美國最害怕的就是跟俄羅斯起直接沖突。俄羅斯雖然元氣大傷,但畢竟曾經強大過,全球沒有哪個國家敢輕視它。而且,俄羅斯還擁有核武器,要是打起核戰爭,人類的生存都將受到威脅。
一些白宮官員對烏克蘭的施壓感到惱火,他們覺得自己援助的錢比其他國家都多,不應該沒有條件地支持烏克蘭,因為這會引發戰爭。
美國政府還告訴烏克蘭,他們的最終目標是修復與俄羅斯的關系,如果取消這些限制,他們的努力就白費了。美國想與俄羅斯修復關系,不是因為有經濟利益,而是怕缺乏溝通會導致沖突升級。
美國對待俄羅斯,更傾向於慢慢來,就像溫水煮青蛙。就比如烏克蘭一開始要坦克,美國找借口說現代戰爭中坦克生存機率低,以此來忽悠俄羅斯,還炒作了一段時間,試探了一下俄羅斯的態度,然後就給了。緊接著烏克蘭又要 F16,美國還是用同樣的手段,說戰鬥機對烏克蘭局勢幫助不大,但最後還是給了。
就像前文說的那樣,烏克蘭都已經親自給我們做示範了,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俄羅斯的紅線,但俄羅斯看起來並沒有美國某些政客想的那麽可怕。事實上,要想避免沖突升級,最關鍵的點就在中國這裏。
中俄關系良好,在俄烏和談中或起重要作用,美方盼中方勸俄讓步以結束戰爭。
此外,北約還認為中國為俄羅斯增強國防工業提供了幫助,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戰爭的走向。美國擔心解除限制,激怒俄羅斯,導致中國也加大支持力度,屆時風險呈螺旋上升。
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拜登派沙利文親自存取中國。【路透社】參照一名美國高官的說法,沙利文此次到中國將會提及的問題包括:中美雙邊軍事會談、中國對俄羅斯國防工業的支持。
說白了,沙利文就是過來探探中國的口風,威逼利誘要中國跟俄羅斯保持距離,他們好采取下一步舉動。如果美國解除對導彈的限制,極有可能影響對戰爭的走向,當然這要看中國的態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