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心理咨詢師?

2013-11-20知識

常常有小夥伴在問到底該如何選擇心理咨詢師呢?我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選擇心理咨詢師的幾個要點。


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判斷心理咨詢師是否靠譜: 咨詢前、咨詢中以及咨詢後。



Part 1|咨詢前
確認專業資質和能力



1. 教育經歷

在一些西方國家,心理咨詢師的培養已經有相對完善的機制, 大多是學歷培養和繼續教育相結合的模式。

比如 美國 各州對想要從事心理咨詢行業的最低學歷要求是碩士,而且基本上是從偏臨床心理學或咨詢心理學專業畢業的碩士; 台灣地區 也是要求碩士學歷起。

而在 中國大陸 ,非學歷培訓是心理咨詢從業人員的主要培養方式(張婕等,2011),相關部門/機構也沒有出台統一的法律或制度規定從業人員的學歷要求。



國內從事心理咨詢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劉勉等,2012):

  • 精神科醫生(醫學背景,主要在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工作);
  • 臨床心理治療師(醫學或心理學背景,主要在綜合醫院的醫學心理科/心理咨詢室工作);
  • 學校心理咨詢師(心理學或教育學背景,主要在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及中小學工作);
  • 私人執業心理咨詢師(各種學科背景都有)。

  • 在選擇咨詢師時,優先考慮 心理學、醫學、教育學、社會學 背景的人群。考慮到國內臨床心理學類的學歷教育十分有限,且在學歷教育中,對科研訓練的重視也高於臨床訓練。碩士博士等學歷水平以及副教授教授等職稱,更多時候是代表著科研能力而非臨床執業能力,所以只能說高學歷高職稱相對有保障,但並不絕對。

    2.執業資格

    除了學歷和心理學相關專業,還需要考慮咨詢師是否具有法律規定的 執業資格

    2018年前國內的咨詢師需要透過人力資源保障部門的心理咨詢師考試(該考試分為三級和二級),取得證書後咨詢師才正式入門,開始執業。為了心理咨詢行業更規範地發展,2017年下半年頒布新政策取消了國家心理咨詢師等級考試(之前考到的證書仍然有效)。



    但即便有證書,也不代表就有能力做個案,心理咨詢師證只是基礎準入門檻,並不是能力資格認證 。畢竟很多人考試能力很強,但實踐機會很少。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除了考慮證書之外,要綜合考慮咨詢師的教育背景,心理咨詢相關課程培訓經歷,實踐經驗、以及被督導時數等。

    3.咨詢經驗和被督導經歷

    督導是指,咨詢師作為學習者和交流者,定期接受資深咨詢師的專業指導,以提升臨床咨詢技能和心理素質的學習過程。

    咨詢時數和被督導時數是至關重要的。 很多西方國家和先進地區都會規定臨床心理從業者在執照考試之前須完成一定時數的實踐訓練。


    「在 美國 ,咨詢師在取得咨詢碩士後,還需要繼續在執業督導下完成至少一年或1500小時的實務訓練,時數必須是個案直接服務時數。

    台灣地區 的咨詢師,須完成一年全職實習,積累1500小時實習數,且其中360小時數必須是個案直接服務時數,才能進行執照考試」(林家興,2015)。

    而在國內,取得證書是不要求臨床實踐時數和被督導時數的,這也是為什麽說國家心理咨詢等級證書並不是最關鍵的標準。在選擇咨詢師的時候,可以問一下咨詢師的 臨床咨詢經驗 (而不只是工作年限)和 被督導時數

    4.繼續教育(其它系統培訓經歷)

    繼續教育對於咨詢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咨詢師在攻讀學位或者在考證期間,只是學習了基礎的理論知識,並沒有深入地學習每個流派的理論和咨詢技能。

    而且,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不同的治療理論和方式也會更新, 咨詢師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才能更好地為來訪者服務。




    國內外對咨詢師都有一定繼續教育受訓的要求,比如:


    美國加州 (不同州法律規定不一樣)規定心理治療師和專業咨詢師每兩年要更新一次執照,更新執照時要出具36小時的繼續教育證明。

    台灣 ,心理師法及醫師人員執業登記及繼續教育辦法規定,心理師應每6年更新執業執照,更新執業執照時要出具至少150小時的繼續教育證明。

    中國心理學會 的【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機構和專業註冊標準】要求註冊心理師每年參加繼續教育至少20小時」(林家興,2015)。

    市場上流行的心理學培訓種類繁多,短則幾天的工作坊,長則幾年的系統培訓。選擇咨詢師時,可以詢問 參加過哪些長程(至少半年以上)的課程培訓

    5.個人體驗

    個人體驗是指,咨詢師自己作為來訪者,定期接受心理咨詢。

    咨詢師作為來訪者接受咨詢,是咨詢師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從開始進入專業領域學習理論知識到持續不斷的臨床實踐中,個人成長一直都是咨詢師專業生命歷程的主題。

    在咨詢工作中,咨詢師能帶進房間最有效的資源就是Ta自己。研究也表明, 心理咨詢是否成功的一大關鍵因素在於咨詢師本身的個人修為 (Marshall et al., 1996)。咨詢師經歷過個人體驗,體會過改變過程的艱難,這些感同身受的經驗能夠幫助Ta對來訪者的問題理解地更加透徹和深入。



    「如果咨詢師欠缺個人成長的體驗,就難以擁有工作中所必須的個人安全感、自信心與活力,專業技能和知識的發揮也會因此受到限制。

    只有自己是體驗著成長並具有成長功能的人,才可能接受別人的成長,才能體會到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內在需求,也才能真正促進別人的成長 」(孟莉,2004)。

    心理咨詢師的個人成長水平與咨詢能力是成正比的。選擇有一定個人體驗小時數的咨詢師。像美國著名團體心理治療師艾榮.亞隆更是在自己的書裏提到他終生都在進行個人體驗。

    *咨詢師的個人體驗咨詢師和督導師一般為不同人擔任。

    6.基本的心理咨詢設定

    西方國家對心理咨詢從業者有很嚴格的職業倫理規範,國內目前沒有統一的道德規範(除了註冊系統有提出)。合格的心理咨詢師一般會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範。

    以下只是常見的倫理道德。 如果有任何一項違背倫理的行為,建議考慮其他咨詢師。


    保密
    一般情況下,心理咨詢師會遵守 保密原則 ,這是對來訪者的負責。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涉及生命安全等),心理咨詢師也需要打破保密原則。心理咨詢師會在第一次面談的時候強調。

    安全
    心理咨詢是需要在一個 安全的環境 下進行的。心理咨詢是不能約來訪者在咖啡廳、茶社、或者家裏的。

    無雙重關系
    心理咨詢師 不會和來訪者建立雙重關系 。心理咨詢師是不能接待自己的親朋好友,上司,或者熟人等。同時咨詢師嚴禁和來訪者建立戀愛/性關系。

    不收禮
    心理咨詢師 不能接受來訪者的請客或者貴重禮品 。一般情況下,心理咨詢師只有在咨詢室才會與來訪者見面,不會在咨詢室外約吃飯或者出去玩的。心理咨詢師也不會收取來訪者貴重的禮物或者紅包,但來訪者寫給咨詢師的感謝信是可以接受的。

    不亂收費
    心理咨詢師是 不會亂收費 的。然而目前國內心理咨詢收費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小時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的價格都存在。




    「雖然許多機構會根據咨詢師的資歷、年齡、學歷、咨詢量等客觀標準來制定咨詢師的收費標準,但並不表示高收費的咨詢師就一定比低收費的咨詢師更具有良好的咨詢效能,咨詢效果更好。

    在市場上,甚至一些機構在收費上只面向‘高端消費’人士,在損害心理咨詢行業的發展的同時,也讓心理咨詢變相成為奢侈品,失去其原本的意義與價值「(張愛蓮等,2017)。
    此外,市面上也會出現免費咨詢,這也是不可取的。免費咨詢會傳遞給來訪者一種咨詢無價值和無用論的資訊,同時也會減少咨詢師對於來訪者的足夠關註。

    建議 如果因為經濟的原因,可以和咨詢師商量關於費用的問題,有一些咨詢師對低收入人群(貧困家庭、學生、老人等)可以做費用調整。


    7.其它疑惑

    ? 咨詢師的年齡選擇

    很少有人說:「我真的很想要找個非常年輕的咨詢師」。大家普遍認為年齡越大,閱歷越多。

    這並不是絕對的。比如,年齡越大的咨詢師,雖然咨詢經驗和閱歷都很豐富,但是Ta們面臨生病和死亡的機率會大很多。

    相對年輕的咨詢師,盡管在咨詢經驗和閱歷都不占優勢,但是Ta們願意學習,用心跟著督導訓練,更能夠結合與時俱進的潮流和接受新穎的理論去實踐。

    咨詢師年齡不是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是你和咨詢師 是否匹配 ,你的咨詢師是否能幫助到你。(Samuels, 2014)

    ? 咨詢師的性別選擇
    咨詢師的性別也是選擇考慮的因素之一。 如果你在挑選咨詢師時有強烈的性別傾向,或許你可以借這個點深入思考背後的原因 。比如,有的來訪者不能想象和男性咨詢師建立協作關系,很可能是因為潛在與父親關系的問題。

    咨詢師和來訪者同為女性的比例占整個咨詢性別比率最大,但目前該趨勢也在逐漸變化。如果有的來訪者是LGBTQ群體成員之一,可能會期望咨詢師也是有著相同性取向,或是擅長與LGBTQ群體做咨詢的,因為感覺Ta們不會對性取向有偏見。

    無論何種情況, 專業的咨詢師都會尊重來訪者自己的選擇 。 (Samuels, 2014)


    Part 2|咨詢中
    初次了解,問題篩選



    了解完了大致資訊,初次見到咨詢師本人時,不妨再問一些問題,以確認上述的執業資質和能力。

    需要問咨詢師的10個常見問題:

  • 請問您是執照咨詢師嗎?(有考證嗎?)
  • 請問您從事心理咨詢多少年了?
  • 請問您是否接受督導?
  • 請問您是否進行過個人體驗,有多少小時的個人體驗?
  • 請問您擅長的領域是?(比如,家庭與婚姻;兒童;青少年;創傷;性;LGBTQ等)
  • 我正遇到問題(關於我的工作、婚姻、飲食、睡眠等),而且我現在感覺(焦慮、緊張、壓抑等)。根據您的經驗,請問您能幫助我處理這些問題嗎?
  • 您會用哪些治療方法呢?您提供的治療方法對我想要處理的問題有實證效果嗎?
  • 收費:請問您的咨詢費用是多少?(一次50分鐘)請問您有一個價格浮動政策嗎?比如有低收入群體(貧困家庭、學生、老年人等)優惠價格嗎?
  • 請問您最長的個案做了多長時間?(不一定要做長程咨詢,但最好找有做長程咨詢能力的咨詢師)(按照每周一次的頻率,推薦接過一年以上的咨詢師)
  • 請問您日常工作時間分配,是培訓為主還是個案咨詢為主?


  • Part 3|咨詢後
    面詢幾次,相互反饋,相信感覺



    做好了前期篩查和詢問後,進行幾次面談咨詢是更加直觀判斷咨詢師是否靠譜的途徑。 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是協作關系,所以匹配度是很重要的

    大部份的心理咨詢師認為來訪者和咨詢師相處的感覺是決定能不能合作的重要因素。咨詢師是不會做道德評判的,不會用指責的方式咨詢,也不會承諾給你絕對的效果(那些保證多少次內一定能解決問題的,請繞道)。 請選擇讓你感覺到舒適和輕松的咨詢師

    如果你開始感覺到有一絲放松和希望感,那就是好的訊號。當你開始感覺解脫或者有希望感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你已經準備好開始探索你的內在想法和行為模式了。



    咨詢會談過程中,可能會提及難以啟齒的經歷或產生痛苦的感覺,而這些可能會讓你抗拒繼續咨詢,或者認為咨詢不靠譜。

    如果在前幾次咨詢後有不適感,不要草草結束咨詢, 試著給自己和咨詢師一個機會,交流這種不適感 。或許這是一個深入探索的好機會。如果仍然感覺不好,那就相信你的感覺,考慮其他咨詢師。

    在第一次或初期會面後可以問一下自己:

  • 你感覺被咨詢師傾聽嗎?
  • 你感覺咨詢師尊重你嗎?
  • 咨詢師有表現出高人一等(優越)的感覺嗎?
  • 咨詢師看起來是真誠的人嗎?
  • 咨詢師在會談中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態度或者形式?你更傾向於哪種態度或者形式呢?
  • 咨詢師有用開放的心態去傾聽你所有的感受嗎?
  • 咨詢師有用正向的態度看待生活嗎?
  • 在會談結束後,你感覺到更好還是更糟糕了?
  • 和咨詢師會面,你有感到舒適嗎?
  • 咨詢過程中能讓你安全地表達你的想法、擔憂和感受嗎?


  • Part 4
    尋求渠道





    了解完了選擇要點,小夥伴們可以透過 以下渠道 找到心理咨詢師:

  • 精神專科醫院或者綜合醫院的精神/心理科
  • 學校心理學系/心理健康中心
  • 網絡資源(如簡單心理等)
  • 下決心做心理咨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咨詢過程往往並不都是快樂的,每一位來到咨詢室準備向內探索自己的人都是勇者。 真摯地祝願每一位來訪者都能找到合適滿意的咨詢師。



    Reference
    Firestone, R. W., Firestone, L., & Catlett, J. (2002). Conquer your critical inner voice. Oakland. CA: New Harbinger.
    How to Choose a Psychologist. (n.d.).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 apa.org/helpcenter/choo se-therapist.aspx
    Marshall, A., & Andersen, T. (1996). The collaborative process of reflection on counsellor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Connections’96 Victoria,B. C. : University of Victoria Press.
    Samuels, A. (2014). How to choose a therapist. Welldoing. Retrieved from https:// welldoing.org/article/g ender-race-age-what-matters-when-you-choose-a-therapist
    林家興(2015). 心理專業人員與培育及執業機構的質素控制體系. 心理研究, 8 (4) : 3-9.
    劉勉, 趙靜波(2012). 不同職業背景心理咨詢和治療從業者的倫理行為.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26(11): 819-825.
    孟莉(2004). 心理咨詢師專業發展中的個人成長. 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3(2): 117-121.
    張愛蓮,王宗謨,黃希庭(2017). 國內心理咨詢與治療收費的現況調查.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31(1): 40-45.
    張婕, 鄧雲龍, 謝麗琴(2011). 中國心理咨詢培訓研究現狀與發展.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9(6) : 850-852.


    文丨李敏楠(簡單心理認證·新手咨詢師)& Amy

    編輯丨鹿仙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