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是二手車,盡量買private,不要去dealer。因為去dealer的話,買新車比較劃算,二手車性價比太低。在一萬塊這個價位,dealer比private要普遍高出3000~5000不等。如果你實在擔心private水深,那就老老實實去dealer,但其實dealer水也不淺的。所以二手車買private是最劃算的。
- 要到對方的VIN,去CarFax查記錄。有任何事故記錄和維修記錄,謹慎入手。
- 在KBB上查價格,如果對方的要價和KBB上的報價相差太多,需謹慎。此條只適用於銷量較大的車,銷量比較小的車,KBB的報價也不準。
- 開啟引擎蓋,發動汽車,看發動機抖動情況,如果抖動較嚴重,建議不入手,免得開兩天還得換gasket。
- 看發動機艙內各部份螺絲,如果有擰動痕跡,最好和賣家確認,如果不能說清楚,謹慎購買。
- 空調打到最涼,開外迴圈,看制冷效果。
- 扒開主副駕腳下的覆蓋物,聞裏面的氣味,如果有黴味,大概率是泡水車,謹慎入手。(因為泡水車外面很好清理,但地板覆蓋物下面沒有辦法清理)
- 檢視賣家所在區域的flooding history,目的同上
- 猛轟一腳油門,看排氣管是否有青煙或黑煙,如果有青煙,大概率燒機油,如果有黑煙,積碳嚴重,都不建議入手。
- 發動機工作幾分鐘之後看怠速轉速,網上查好相應車型的怠速轉速,如果實際轉速偏低,說明throttle過臟或有問題,謹慎購買。
- 把車開上平直路面,30mph以上,雙手離開方向盤,看方向會不會跑偏,如果跑偏,說明某側輪胎磨損嚴重,或者需要過alignment,這部份費用要賣家承擔或給與相應discount。
- 把車開上高速,觀察車輛穩定性,密閉性,加減速能力。
- 有條件的話,試車裏程超過45mile,這個數碼非常關鍵,因為大部份廠家的warning code是可以清掉,如果沒有修復,45mile以後會再出來。很多有問題的車,賣家在出售之前會去清code,保證你試車時一切都好,但是買回去開一陣子就各種報警燈亮了。最常見的是和油路相關的一些leaking,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之類的,非常難修,過不了年檢。
- 開完回來之後,開啟發動機蓋,觀察漏油情況,聞有沒有異常氣味。
- 拉出機油尺,把機油尺尖的機油抹到餐巾紙是觀察顏色,顏色過深或發黑,說明長期未更換機油。
- 檢視剎車片的厚度,如果到了更換界限,需要讓賣家更換或者給與相應的discount。
- 檢視輪胎磨損情況,同上。
- 檢查雨刮,大燈,後視鏡,玻璃升降,後備箱開啟,座椅調整,以及車上各種電子器材是否正常。
- 談好價格後交幾百塊定金,並寫一個英文的收據讓賣家簽字。
- 如果以上步驟仍然覺得不放心,那就和賣家商量,在交車前去雙方認可的店裏做inspection,費用買家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