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何他們不選擇出國讀博?

2014-05-08知識

同學給我看這個頁面時著實菊花一緊……既然作者提到了我,也看到很多人在關註這個問題,就註冊了賬戶上來, 僅從我自己的角度說幾句 ,希望能對大家的選擇有幫助吧~

先謝謝王智和我們系同學的回答,對我的描述基本是準確的,但多少有些溢美,所以我再復述下自己當時的真實情況:

英語:老GRE Verbal 710 + Math 800 + AW 3.5 托福 115 兩場考試從開始準備到結束花了一年半,是我自己很滿意的成績,但沒有前面說得那麽誇張。

成績:大四開學時我在熱能系內的排名是7/86.

科研:這裏多廢話幾句,我從大二下學期開始正式跟隨導師做科研訓練,但截至申請時只有一篇中文期刊和一篇中文會議論文。事實上我非常喜歡自己的科研題目,對科研也投入了比課程學習和準備外語更多的精力,但導師在本科時給了我非常大的信任和自由度,導致我走了不少彎路。到了申請時,很多比我同時或者晚開始科研的同學已經有了更好的成果。

所以就是這樣,當時的我從成績上來看,外語優秀,課程排名靠前但不突出,科研慘淡。這個成績在申請出國時是充滿變數的,熱能系本身在清華的工科院系中也不算出國申請結果出眾的。沒錯,同屆的第一名成功申到了Stanford,但另一個例子是一位大我兩屆的師兄,GPA第2,申請時3篇SCI,但申請Stanford仍然遭拒。

嗯,我不是題主描述的什麽青年榜樣,我就像任何一個走在選擇路口的普通同學,為自己的能力感到捉急,為選擇感到苦惱。

放棄推研參加有變數的申請,還是留在清華自由選擇自己的導師和方向?我選擇了後者。原因是:

1. 我非常喜歡自己在清華的導師,喜歡自己的題目,也非常喜歡組內的科研氛圍,但如果申請,受自身成績和不確定性的影響,我沒有信心一定能找到向往的牛校和喜歡的導師。這是首要原因。我的導師當年是熱能系的學霸出身,學長們形容他是一位有「師者之風」的老師,我相信他的學術水平糊培養方法,也相信他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培養師兄師姐的經驗能適用於我。自己的題目更不用說,不然我不會死心塌地愛上科研。最後是組內氛圍,我們組的師兄師姐們非常優秀,論文數和獎學金的比例遠高於系裏的人均,跟同一方向的師兄討論經常給我珍貴的啟迪,我非常珍惜這樣的環境。

2. 正如前面我的同學說的,我對國外留學的壓力有些畏懼。聽到了很多先行人的吐槽,關於美國牛校裏的學術壓力和緊張的科研節奏(這還是在不碰到黑老板的前提下),也包括生活、醫療的種種難題和獨居他鄉遠離親友的寂寞。我承認自己的膽怯,但生活永遠是科研的大後方。如果不能保證積極的生活狀態,我不相信自己還能取得什麽成就。

3. 沒錯,坦率說,清華離國際一流還有距離,但這也不意味著國內的科研環境就真這麽差。前面說了,我們組內的學術氛圍很好,清華校內的院系合作也非常緊密,絕不會像外界想象中中國學術界的那麽不堪。在硬件上,用導師的話說,就城市整體來說,世界沒有太多城市比北京擁有更好的科研平台。星羅棋布的高校和研究所,還有國家砸錢一樣的經濟扶持,確實為我們掃清了相當多硬件上的煩惱。

所以就這樣啦,我留在了清華。現在距當初作出選擇,差不多正好過去兩年,這期間我無數次問自己,如果時光倒流,會不會作出不一樣的選擇。但我從沒有為自己的選擇後悔過。歸根結底,我的選擇還是因為個人的喜好。已經有了喜歡的導師、題目和環境,為什麽要舍近求遠呢?清華的光環不如史丹佛、柏克萊和MIT,但我更在意是否喜歡自己做的事情。 愛好是比咬牙堅持更強大的力量。博士五年漫長,為什麽不去做有意思的題目?人生短暫,為什麽不用在有意思的事情上?

我喜歡攝影,所以拿拍照做比喻:決定你照片質素的是你的水平,而不是你的相機牌子;決定你選擇相機的是你的實際需求和偏好,而不是你的全部預算。留學與留校,那是我選擇的相機牌子,我有信心憑借自己的技術和實力,去用任何相機拍出我想要的未來。英語、成績和科研,它們是我的購買預算,為我提供了選擇出國的權利,但絕不意味著為我套上了出國的義務。

發現已經說了好多。沒有任何說教的意思,只是陳述了我自己的理由。可能對於不少同學,出國仍然是更好的選擇。

即使選錯了,又怎麽樣呢?咱們還年輕,還有可以試錯的機會。選擇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出選擇後,自己能否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踏實前行,去實作選擇的價值,實作當初做出選擇時自己心中向往的目標。

時間是檢驗選擇的唯一標準。我希望四年後,在博士畢業時,看到自己今天做出的答案,仍然可以面帶笑容說,我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

補充

有幾位朋友關註了「科研走彎路」的說法,其實這是我自己特別珍惜的一段經歷。清華的本科生科研訓練(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專案是深受同學歡迎的,其重在「訓練」,對結果沒有硬性要求,給了同學充分的探索與試錯機會。現在回想起來,固然惋惜走彎路花費的時間和經歷,但既然科研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早走彎路的教訓反而會讓我以後更註意把握自己的方向。如果第一次走上歧途是在畢設甚至是在博士課題中,以我的心理素質估計會更崩潰吧。

然後,上面這些東西只是我自己很主觀的陳述,作為一個很特殊的個例,也許不能給大家作為參考。題主也提到了馬冬昕馬冬晗兩位同學,我與她們並不熟悉,據我有限的了解,她們留校的理由也應該是對系內科研環境的肯定,以及成才報國的誌向吧。「又紅又專」在清華是個沒有諷刺色彩的詞,立誌用專業知識報效祖國的她們是我們全體清華同學的驕傲。大家也都承認,中國的最高學府離世界一流隔著不止一條馬路,中國科研的整體風氣和實力與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更是巨大。但總要有人去努力彌補。這件事除了我們,還會有誰來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