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冥想,我非常喜歡喬布斯曾經說過一段話,因為它非常的簡單直白。在瑜伽,養生,佛教,印度教等等相關文化裏都有太多關於冥想的解說。我相信大道至簡,太多的定義和分類只會阻礙人去了解它,下是原文和轉譯。
If you just sit and observe, you will see how restless your mind is. If you try to calm it, it only makes it worse, but over time it does calm, and when it does, there's room to hear more subtle things — that's when your intuition starts to blossom and you start to see things more clearly and be in the present more. Your mind just slows down, and you see a tremendous expanse in the moment. You see so much more than you could see before. — Steven Jobs
如果你只是坐著觀察,你會看到你的大腦是多麽的不安。如果你試著告訴自己安靜,不要想了。你會發現只會越來越糟。但是隨著時間流逝,你慢慢的會安靜下來。當你真正靜的時候,你的心會有更大的空間去發現更細微的東西。你的直覺會開始綻放,你的觀察會更清晰,你是活在當下的。你越靜,你會發現自己能看到的越來越多。且看到的都是你以前不曾見的。
— 史蒂夫·喬布斯
那麽在我心裏冥想到底是什麽呢?一句話概括,
冥想是一種感知世界的新方式,它給了我們一個途徑去弱化肉體的五感,從而給靈性的感知騰出更多的空間和可能性。
在這個過程中,冥想往往會給人帶來一些突破肉體極限的體驗,感受到很多肉眼不可見,大腦邏輯解釋不通的體驗。這個不可見部份有人稱為自性,靈性,精神力,陰效能量,暗物質,暗世界,暗能量,靈界等等。那麽隨著冥想的深入,人會在不同層面上感受到身心的一種安靜,平糊,喜悅。於此所帶了一些好處,落地一點說可以提高專註力,辦事效率更高等等。進階形而上的說,可以幫助你突破肉體覺知的局限,接收到超越肉體預設覺察度之外的一些資訊。
那麽為什麽冥想會帶給人身心的平糊與喜悅? 我是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的。
人的頭腦裏永遠有2個關不掉的聲音。永遠在糾結和爭吵。人類基本上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頭腦裏那永無休止的爭戰。想買房子,又焦慮沒錢。想找女朋友,又覺得麻煩等等。無論什麽事情,人的腦子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態。人一輩子所尋找的快樂是什麽?其實就是能讓頭腦合一的體驗。比如,沒錢的人想有錢,為什麽?因為有錢了買任何東西,就不需要經歷分裂的對話(一方面想要,一方面又在各種分析不能買),直接就買。做愛為什麽很爽,因為那種極致的體驗讓你超越時間,只享受當下,也就是頭腦合一,腦袋裏的那個聲音停止了。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喜歡找挑戰,感受極限運動。當人在面對足夠的驚險和刺激的時候,逼迫著你活在一個最逼近當下,最頭腦的合一的狀態。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復雜且無法停止的機器, 所以人才有這麽多問題和煩惱,因為我們隨時都活在分裂的狀態下,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有精神分裂。那麽瑜伽,冥想,禪修等等,這些東東他們能帶給人幸福感,和圓滿感,是因為他們能輔助你弱化腦中那分裂的聲音。在冥想和靜心的狀態下,你不再是戰爭的甲方和乙方,你變成了上帝視角的觀察者。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你能以一個客觀的角度只是去觀察自己的情緒,不把自己的心代入到那個爭吵中去的時候,情緒就失去了左右你的能力。你買不起房子的現實沒有改變,你嫌棄女友麻煩的現實也沒有改變。但是冥想給你了一個把自己從內心爭戰中抽離出來的能力。
有人會說你這個不是在自我欺騙,逃離現實嗎?我想說奇跡生活的開始就是從自我洗腦下手的,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就開始了被洗腦的過程。只是這個洗腦的輸入內容不一樣。99%的人輸入的都是課本知識,如何習得一門技能。99%的人輸入的都是社會知識,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成為更圓滑的人等等。久而久之,這些就變成了你的每天所處理的資訊,慢慢地它們就變成了你的日常生活,慢慢地它們就變成了你的人生,慢慢地它們就變成了你。
人之所信決定了你的世界和人生。如果你有能力把自己洗腦成為一個社會人,活在爭戰和競爭中。你也一定有能力把自己洗腦成一個靈性的人,活在愛和平安中。
絕大多數人因為看見才相信。
極少數人因為相信而看見。
而縱觀歷史那些名垂千古,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姓名的人,都是那極少數因為相信而看見的人。是那些把自己的信念活成現實的人。因為這個世界的終極運作原理之一是「相由心生」。而冥想為我們這些被社會洗腦成恐懼的奴隸的人提供了另一條道路。
下面分享一個小布超越肉體感知的冥想體驗,我自己的經歷感覺是分了3個階段到達突破肉體:
- 早期冥想— 放松肉體,靜心,止念 (時間較長,因為人心雜念真的是太多)
- 中期冥想— 感受平安,寧靜 (進入這個狀態後非常的治愈,我下班後筋疲力盡,在這個狀態呆15分鐘,感覺滿血復活)
- 進階冥想—突破肉體局限 我相信更多的人對這個階段感興趣,我展開說一下。突破肉體局限,剛開始會表現為五感(視,聽,味,觸,嗅)的消失,比如感受不到身體,或者聲音消失,有些人甚至會感受到呼吸停止了。根據不同人突破的程度,會不同程度的感覺到自身的延伸或者膨脹,或者也可以理解為不同程度的與世界合一。下面給大家一個圖示就非常好理解了,正常情況下人類透過五感接受世界資訊,輸入埠少,感受到的資訊就少(只有五個藍點),當你冥想達到肉體臨界邊緣的時候,你的輸入埠就多起來了。五感的界限被沖淡變的模糊,更多的輸入埠被啟用,這時候你感受到的世界會更大,甚至某些地方與世界融為一體。
在2012年的一次冥想中,我感受不到到自己的身體了。完全與五感訊號斷開了,當時是在一個集體冥想的會場,周圍還有別的小夥伴。那一刻我只有一個感受,自己無比輕盈,像一縷空氣或者光線,可以自由的在會場感受一切。小夥伴開門出去上廁所,我能感覺到他捏住門把手的那個感覺,好像是我在開門一樣,又好像我自己就是門把手,被一個人捏了。還可以聽見隔壁房間談話的聲音(正常情況下聽不到的,隔音效果很好)。那是一種無比平安寧靜的自由,我可以感受一切,一切都是我。身邊的空氣,小夥伴的頭發,大家呼吸發出的聲音,一切時空內的細節變的如此的清晰,我可以感知它們,我和它們沒有任何沖突,我時而和它們融為一體。我的身心感覺到一種無比巨大的熟悉感,是一種回到家的感覺,而這個感覺是被愛串聯起來的。整個過程感覺很短,但是結束冥想後,其實已經過了1個多小時了。完畢後,是身體的滿血復活,和內心無限的喜悅。
那個片段是如此的美妙,我感覺我回到了真正的家。我什麽也不想做,我同時感覺我什麽都可以做。這個感覺只有2個詞語可以概括:自由和愛。而我的心裏很清楚的知道,那是真的。因為那一刻我的心是篤定的,那種篤定是我無須去說服任何人,任何的語言也都不可能說服我這是假的。那一刻頭腦和思維是使不上任何勁的。我被無限的平安和祥和包圍著。這種平安是世界上任何物質和金錢給不了我的。那一刻,我認出了這個感覺,我心裏竊喜「這個感受我以前有過,那麽豈不是正說明那才是我來的地方」。那一天我流了很多眼淚,幸福的眼淚。
上個世紀90年代末,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紐伯格發現,腦部掃瞄資料顯示,一名經驗豐富的冥想者,大腦中負責掌管時空認知的區域「上頂葉區」變黑,意味著這裏的神經細胞沒有活動了。而我們百度一下就可以查到這一區域更多的解釋:頂葉(Parietal Lobe),功能是響應疼痛、觸摸、品嘗、溫度、壓力的感覺。所以,對於一個長期練習冥想的人來說,大腦神經回路中與「五感」有關的連結被暫時性地關閉,或是部份關閉,所以就有超越肉體的體驗。很顯然在我們五感能感知的範圍之外,有一個更大的世界存在。關掉肉體五感,開啟靈性覺知,你會有一個更自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
冥想方法
看完這個分享,一定有人問應該怎麽冥想啊?什麽機構靠譜啊?有沒有推薦的方法或者老師?那麽我的答案是:冥想是一個最需要自由,且最需要擺脫形式的事情。就好像睡覺,你不需要找一個機構教你睡覺。冥想的終極目標是完全放松肉體和精神,學會和自己的內在世界相處。而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已。所以建議不要去機構。任何外來的教育和外在的幹涉其實只會讓你更不知所措,就算你感覺找到了某種方法,如果那個方法不是來自你的內心,也只會成為你冥想的一個障礙。
我最最開始練習的時候和所有人一樣,是從學習技巧入手的,什麽數息法,呼吸法,唱誦,暗示等等我都嘗試過。但是我覺得越是對冥想有體會的人,越是知道只有適合自己,讓自己覺得最舒服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我開始冥想也是盤腿,單盤,雙盤都試過,坐一會就腿酸的不行。我發現越是到後期,形式就越不重要了。新人往往需要更多的形式,因為當你的心還沒有到位的時候, 就需要外界的形式來幫助你找到感覺。現在我更多的是躺大字,或者隨意找個沙發一靠,再或者更簡便的把車一停,眼一閉,隨時隨地都可以是你的靜心道場。
冥想永遠是在為你贏得一顆安靜的心,只要你的心到位了,一切形式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