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越來越多歌曲因短影片爆紅,這對音樂創作是好事還是壞事?

2021-12-10知識

我先說結論:我認為這個現象是一件有壞而且相對不好的事。我對這個現象的主要看法在於,短影片帶來的短期流量是否會沖擊歌曲的受眾生態。

既然是討論的這些歌曲被套用在短影片裏,我們可以在以下假設為前提的基礎上去探討: 1.短影片基於自身的流量內容可能會帶來很多潛在的聽眾,有一定的可能會把引來的這部份觀眾轉化成所使用的歌曲類別或風格的新受眾。 2.短影片因為自身時長短,所以大部份的影片能產生影響或者流量收益的時長也短,因此能感受到除了少部份高質素短影片外,其他短影片的流量效益其實在很短時間內可能就會消失。 3.這類短影片套用歌曲後,會有聽眾來溯源尋找相應歌曲,這類人員一部份可能會入坑,另一部份可能會只是留下姓名而已,所以有很大概率會產生對歌曲所屬生態圈子的沖擊。

基於以上幾點,我總結一下我的前提:短影片帶來的效益大部份都是大量卻短暫的。

然後我們來接著討論這個問題即然短影片的確也能帶來大量流量和收益,那麽音樂創作的模式能否按照短影片的效益模式一樣進行產出,又能否讓音樂創作服務於短影片創作實作流量效益的雙贏?

我自己認為是不能的:我理解認為歌曲自身的內容和重點並不同於短影片,歌曲在傳遞資訊中的一些點在短影片中是不會被註意或刻意體現出來的。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短影片中有時會用到一些比較有轉折性,有節奏性或者強調性的音樂來配合畫面進行演出或者呈現內容。也有的短影片也會翻唱歌曲或者截取歌曲的高潮部份來幫助觀眾代入當時的氛圍或情緒,或者選用一些滑稽的音樂來營造或帶入輕松搞笑的氛圍。這些例子大部份都同時造成了一個現象:雖然在影片當中創作者在有意識地引導觀眾去進入歌曲會給影片帶來的情感氛圍或者體驗環境,但是這些由歌曲帶來的體驗永遠只是一部份,幾乎不會是歌曲的全貌。

我在這接著說一下我對於歌曲所蘊含內容的理解:歌曲之所以能夠很好的服務短影片甚至是任何形式的影片或藝術,是因為音樂本身具有的情感內容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一個畫面在不同的音樂下就會很容易產生不同的解讀,音樂對於短影片而言因此顯得很重要,我認為在有音樂的前提下,觀眾會很快將自己代入一個狀態和環境,以便於更好地獲取任何影片內容中的資訊,比如聽到電影的配樂,很多和配樂相關的畫面就能重現在腦中。短影片創作者選擇一個合適的BGM後也很少會改變BGM,因為觀眾們適應在這個BGM下看影片的代入情景,獲取資訊並互動。音樂可以帶來氛圍和感受,短影片也能,只不過脫離音樂的配合下,可能以內容自身作為主題的短影片就讓人很難感到新鮮或者放松,難免會讓人缺乏投入進內容的感覺。

那麽問題也來了,短影片創作者如果能拿其選中的歌曲中的一部份來表達其想表達的內容,短影片創作者們為什麽要讓他們的觀眾聽整首歌呢,即然整首歌的內容中那幾十秒就足夠好聽,為什麽要聽其他的幾分鐘呢?音樂創作是否該是為了符合短小精悍的短影片市場所服務呢?我認為答案也是不,首先歌曲的創作和短影片的創造基礎起碼在目前大環境下是不同的,我用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來說:十幾秒結束的短影片很多但是很少見過十幾秒鐘就結束的整首歌曲吧。音樂能用幾秒鐘就給人代入的感覺,但是大部份音樂人卻不會選擇給歌曲做的很短,明顯地一個原因是在時長過於簡短的情況下,對於音樂人而言實在不足以表達想在歌曲中傳達的東西,音樂也正是出於表達情緒的目的,才有了值得被鑒賞的根基,如果只是因為看短影片才聽一首歌,也不去感受原曲的魅力屬實也是種缺失。而且在聽感上很多歌曲在三四分鐘左右正好,短了聽不夠,長了容易乏。

我們回到問題上來:短影片爆紅對音樂創作會帶來怎樣的沖擊?我認為,可能會有一小部份專業音樂人會嘗試作出一些符合短影片需求的音樂,但這不是重點。

這個現象造成的最大問題是,出於對於流量和收益的現實需求,是否會導致音樂市場上出現更多同質化的歌曲,最後埋沒真正出彩的,富含思考,飽含情緒或精心編排的音樂。我覺得出現同質化的歌曲這件事是必然,但是是否會埋沒出彩的音樂,我覺得答案無從得知。在我印象中短影片的BGM最早是一些喊麥和土嗨,現在BGM的種類也很繁多,比如民謠,搖滾,爵士,電音,EDM,流行等等,事實證明,短影片爆火至少目前沒有影響當前的音樂創作風向(起碼在創作初衷這一方面是)。我覺得短影片對於音樂創作最大的挑戰是,音樂創作的內容是否能夠覆蓋到當前日益繁多(原本寫的是復雜,後來覺得復雜這個詞用的有點不恰當,復雜還發短影片?哈哈哈)的短影片情感表達需求上。我對於大部份短影片傳達內容的深度一直抱有懷疑態度,我自身認為短影片是無法把很多資訊集中在幾分鐘內的演出完全說清楚的,所以我本身不認為短影片對於音樂創作的需求會更高,因此我更不覺得短影片爆火會很大程度影響到創作者的創作態度,而且爆火的單曲的成功並不具有可復制性。只不過肯定會出現一部份人為了追尋流量而故意模仿的情況,這些問題也都是在數不勝數的音樂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之一。我在其中看到的對音樂創作最不好的一點也是音樂創作者出於現實考慮,轉而迎合新的受眾,從而使自身音樂失去多元性和出彩點,我個人覺得這種程度的損失是式微的。

最後我想說,音樂創作永遠不會因為一些事物的爆火而失去色彩或受到沖擊,這裏我想參照一下莫非樂隊的網易雲簡介:音樂是情緒的出口。音樂的創作也只有在有些情感的徹底消失或被磨滅後才可能會被沖擊,比如哪天我們曾有過的那些懷著急需表達的情感被自己遺忘,或者被輿論和他人裹挾,只能創作一些流水歌曲,或者符合zzzq的歌,比如非得讓我們尊重一些不值得尊重的人類或物種的歌,那我們的音樂才是真的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