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知乎來跟大家分享護膚經驗已經一年多了,關於護膚品有沒有用這個問題,我在私信經常收到,在跟大家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了大家對於護膚存在蠻多認知性的問題。這篇文章也想寫很久了,但是實驗室工作太忙,一直沒有實際行動,直到最近一個知乎小夥伴,臉因為亂用護膚品被感染致幾近毀容的地步,我決定把這篇文章寫出來,用專業知識跟大家分享一些正確的護膚理念和方法。
1. 護膚品「有用」的定義
普通消費者和我們科研人員對於護膚品「有用」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消費者期待有效的護膚品是改變性產品,有三個訴求:一是有肉眼可見的明顯改變;二是調理好的皮膚問題再也不會犯;三是如果使用效果比較明顯,那麽這種情況應當持續下去。
我們科研人員我們對於護膚品或者成分的有效性並不是透過肉眼直接觀察的,而是透過做細胞實驗,建立皮膚模型,最後做體外臨床實驗,再用儀器器材來監測一段時間內皮膚的PH環境,TEWL(經皮失水率),皮膚表面形貌評估,表皮溫度,血流等指標來判斷成分或者產品是否有改善。我們實驗室現在使用的儀器都特別的靈敏,有些改善不一定肉眼可以觀察到,更偏向於微觀。
![](https://img.jasve.com/2024-2/554a1ebf855382af1f40bb44b481fbab.webp)
直接來一張圖說明護膚品有用的程度(侵刪),更直觀
![](https://img.jasve.com/2024-2/047b7e49a5ccdc35e5134963f9948868.webp)
這個圖是我從知乎上扒出來的(侵刪),我覺得可以作為護膚品有效程度很好的範例。從1白到2是護膚品可以做到的,從1到3是護膚品做不到的。圖1 到圖3皮膚性質都變了,直接從混油痘肌變成了中性冷白皮,單靠護膚品是絕對做不到的。
![](https://img.jasve.com/2024-2/b05df073e0bc98c631d5ee9606042a11.webp)
這一張圖片也是從知乎找的,同樣也屬於護膚品做不到的範例。左側圖片中,這位男生的臉有痘,炎癥,色沈等問題,長這種痘加上他的年紀,大概率原因是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可能還有蟎蟲或著真菌感染的問題,左圖屬於病理性問題肌膚,需要看醫生,就不是護膚品應該管的事,單靠抹護膚品是絕對達不到右圖的效果,左圖到右圖叫美圖秀秀換臉,不叫護膚。同理的還有 皮炎,玫瑰痤瘡,褐青斑,黃褐斑,瘢痕,頸紋,黑眼圈 等問題,都不屬於護膚品管轄的範疇。
知乎小夥伴們如果碰到類似情況,請一定去醫院看皮膚科做檢查,盡量去當地三甲醫院,檢查一下激素項,蟎蟲,如果有家族病史的,也要主動告知醫生。
說了這麽多,想跟大家說的是護膚品是有用的,但是大多數小夥伴對護膚品效果的期待程度是過高了,已經超出了護膚品應該cover的範疇。 這個並不是消費者的錯,是護膚品品牌方的鍋,護膚品的過度宣傳模糊了藥物和護膚品的區別,也誇大了護膚品的功效,這種誤導容易讓消費者把一些本應去醫院治療的皮膚問題,宣傳成護膚品也能夠解決,在敏感肌,祛痘和長斑這幾類問題皮膚上是重災區。這是我非常不贊同的行為!
我個人認為護膚品是保養改善性作用的產品,是對於美付出的溢價,不是治療皮膚病的費用。其主要的作用是保養,改善其次,大家在使用護膚品保養的時候,請遵循一早二低三持久的原則,既:護膚品越早使用保養效果越好,護膚品活性成分濃度不要太高,護膚是一件長期工作短時間不會有明顯改善。
2. 護膚品沒用的原因
這些原因是我從知乎小夥伴們私信聊天或者評論中總結出來的,有的原因很具有代表性而且重復性很高。
(1)對自己的皮膚問題不了解
很多知乎小夥伴來問我皮膚問題的時候,其實對自己的皮膚問題存在誤判。拿閉口舉例子,真的有好多私信和評論問用了護膚品沒效果還長閉口怎麽辦?這個護膚品用了閉口還是沒有消怎麽辦?這個護膚品用了閉口越長越多怎麽辦?
其實,這些提問中的閉口,在我看完私信裏臉部照片的時候相當大的一部份是長的疹子,根本就不是閉口或者疹子閉口都有。這時候用治療閉口的水楊酸貼,除了讓臉爆皮敏感,怎麽可能會有效果?
![](https://img.jasve.com/2024-2/cb5a0c17b8c7188bcd0a49096aef20ff.webp)
皮膚問題的一個難點在於很多皮膚問題表征的相似性很強,表皮表現出來的問題現象可能是差不多的,但是導致皮膚問題的原因可以千差萬別。知乎小夥伴都比較愛鉆研,自己會在問問題前進行一些預判,但是準確判斷皮膚問題真的需要專業知識和經驗的。
(2)環境因素
環境其實對護膚品功效影響挺大的。這個要從我們做實驗得出實驗數據開始說起。一個成分或者產品我們在做科研分析其有效性的時候,前期會用到細胞實驗或者皮膚模型,有時候會做動物實驗,最後一步是做人體臨床實驗。在做細胞實驗或者皮膚模型測試的時候,實驗環境相對單一可控或者說實驗環境是很理想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外界接觸的環境要比實驗室的環境復雜的多,人體的執行機制也比單純的細胞實驗或者皮膚模型復雜的多。
因此, 大家不要迷信各種功效數據的排序,當實驗室裏表現良好的成分真正放到人體使用並且接觸到外界復雜的環境的時候,其表現就不會那麽樂觀了 。這裏VC,艾地苯,甚至玻色因都存在這個問題,尤其是VC,我們實驗室對含VC的產品都不怎麽感興趣,但是奈何市場大,消費者需求高,所以我們就硬著頭皮做配方做產品,其實VC功效真的很一般,使用感也很一般,動不動就失活變黃,可以代替的成分多了去了,口服效果也不錯,但是消費者認可這個成分,我們也就繼續做了。
環境因素裏主要是 紫外線,粉塵,微生物,空氣濕度,溫度 等都會對護膚品功效產生影響。像VC,紫外線直接能讓這個成分失活,還抗啥氧化?!
(3)護膚品使用時間不對
使用功效型護膚品是有講究的,但是小夥伴們估計被各種科普看花了眼,或者自己之前沒有關註過這類問題,所以錯誤的使用方法讓護膚品功效大打折扣。
我們人體是時刻處於動態變化當中,尤其是體內的激素水平, 雌激素、孕激素、黑色素 等都會起起落落。而我們護膚也應當順應身體內部的變化,根據不同時期皮膚的特點來進行護膚。反其道而行的話,皮膚很容易出現敏感,長斑,衰老加快等問題。
![](https://img.jasve.com/2024-2/c0e89ae706dec1069d945fdee7e48d41.webp)
這裏不展開細說了,要不又得一篇文章,下面給大家總結了一個表格:
月經周期 | 皮膚特點 | 護膚建議 |
28-7(經期) | 皮膚最脆弱的階段 | 這個階段以溫和保濕補水為主,可以搭配修護和抗衰的產品使用。這個階段是最容易出現皮膚問題的階段,既使之前用了沒有問題的產品也容易在這個階段,或者經期前後三天作用出現問題。刺激性的功效型產品盡量不要用。 |
8-18 | 屏障最堅強的時候,這個階段皮膚水潤有光澤 | 這個階段由於激素水平糊屏障功能都處於較好的狀態,可以嘗試刷酸,美白,祛痘等功能型產品,這個階段保濕不要用封閉劑較強的產品,容易悶閉口,清薄保濕最好 |
19-27(經期前一周) | 屏障脆弱,對紫外線異常敏感,容易出現敏感,長痘,出油,暗沈等問題 | 需要進行舒敏,修護,防曬,抗光老化,控油,預防痘痘等皮膚管理。期間最好不要刷酸,用美白類別產品 |
(4)產品沒買對
這裏主要跟大家講一下平替和微商三無產品的問題。
平替 是指同一家公司,因為不同品牌定位推出的主要功效成分一致,但是在包裝、配方、生產工藝以及品牌客戶群不同,生產的產品。這裏的功效成分和其他高端或者貴婦線是一致的,同品同源。
那些不同公司的,核心功效成分同名但是不同品同源的,都是在碰瓷大牌,不能算平替。
舉個例子,歐萊雅集團的玻色因,在其專利到期後之後,國內出現了一堆玻色因平替。但是平替真能完美復刻嗎?我覺得很難,因為玻色因是由兩個非對映異構體按照一定比例組成的混合物,這個比例直接影響了成分的活性和功能。單從技術層面講,我們國家是完全有這個能力合成的,但是這個合成比例的精準度,就不好說了。此外,還有雜質多,反應不完全以及反應原料殘余等問題都直接影響了玻色因的使用感和有效性。在合成過程中產生的醋酸鹽,如果後期沒有除雜完全,那麽就可能由較濃的醋酸味。
除了 主要功效成分 , 分子大小,原料純度,活性物穩定性,生產工藝,配方 都是影響護膚品功效的重要因素。而這些因素,哪一個都需要錢;所以,功效型產品貴是有貴的道理,不是說貴的一定好,但是太便宜的肯定效果不好。
這裏插一句三無產品的問題,也是後台私信的重災區。經常有知乎小夥伴私信我一款我從來沒聽過的微商產品。這種產品的問題在於你根本沒用辦法從配方列表中看出他加沒加某些成分。對於三無產品來說, 寫了的不一定加了,加了的不一定會寫,這就是最大的風險 ,你把自己的臉交給了一個未知產品。正規廠家生產的護膚品再不濟,他最多沒用,不會往護膚品裏加列表沒有的成分,如果出問題,我們至少有列表可以進行排查。
大家在購買護膚品的時候不要以便宜和撿漏的心態去買,要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出發 。商家要掙錢,研發時候投入成本巨大,在北美招募實驗人員真的巨繁瑣,巨麻煩,企業不是做慈善的,成本在擺著呢,這麽低價的平替產品,技術上或者成分品質上肯定差距,自然效果不好。
(5)身體原因
經常有人問我抗衰產品為什麽沒有用?用了保濕抗皺的護膚品,細紋為什麽去不了?斑點為什麽越來越多?以前有用的護膚品,為什麽現在沒有用了?
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身體時時刻刻在衰老,皮膚因為裸露在外面,我們可以時刻觀察到,所以你能看到它的變化,但真正可怕的是內部的衰老,皮膚的衰老只是身體衰老的表現之一,而且衰老的速度是逐漸加快的。
很多人在使用護膚品的時候說,剛開始效果很好,後來效果就不明顯了,例如保濕性差了,皮膚刺激敏感頻率高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你在衰老,皮膚出現問題的速度和概率相比以前都高了,產品還是那個產品,但是你已經不是原來的你了。當你皮膚衰老的速度大於你護膚保養的速度,你不但看不到護膚品宣傳的效果,可能還會感覺越用越差,用什麽都沒效果。
壓力,熬夜,吸煙飲酒都會極大加快你衰老的行程。我們經常看到影片上那些看著顯年輕的通常是不操心生活比較富足的人,還有就是天生基因好的人。像我這樣沒用天生基因加持的實驗狗,只能靠認真護膚和合理的生活飲食習慣。
3. 關於護膚品,我們應該怎麽做?
(1)護膚品挑選階段
在確定自己的護膚需求後,
首先看品牌,這一步確保 安全性 ,產品質素一定是一個正規品牌的立身之本。
然後看功效成分排序確定 有效性 ,當功效成分有多種的時候,挑選對肌膚屏障最友好的那個或者幾個。
下一步挑選:看包裝,專業優秀的產品是會考慮到包裝與產品的配適程度,玻璃瓶比塑膠瓶好,泵口瓶比敞口瓶好。
最後看評價,產品評價其實大家參考就好,因為一般寫評價的三種人居多,一是用了特別好的,一是用了特別不好的,還有就是品牌方的水軍。我們看一下用了出問題的比例,如果是一百個裏面出現兩三個評價不好的,都是正常的,如果這幾個評價給出的都是不同的情況,那麽這種評價不用擔心,應該是個體差異。如果是那種大家都共同指向的問題,例如五個差評,五個都說用了會刺激紅腫,那麽這個產品大概率會有刺激的問題。對於評價中說過敏的問題,大家可以不用特別介意,這個評價沒用多少參考價值,你用了不過敏不代表別人用了不過敏,你用了過敏也不代表別人用了過敏,這個只有在上臉試的時候才知道。
(2)護膚品試用階段
大家拿到護膚品的時候,先不要著急往臉上摸,如果有小樣的話, 先在耳後摸兩天 , 看看有沒有紅腫瘙癢的情況 。耳後的皮膚角質層中扁平層比較薄,且分布較為疏散,單位面積的皮脂腺和汗腺數目較多,真皮乳突深入表皮的凹陷較深,毛細血管更接近於皮膚表面,因而耳後皮膚表面溫度較高,護膚品的透皮吸收更好。在耳後測試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再往臉上摸,出問題的概率就會小很多。
(3)護膚品使用階段
使用階段三種情況:
如果後期疼痛感消失,那麽產品可以繼續使用;如果後期疼痛感沒有消失,並且出現紅腫,瘙癢,刺痛加劇的情況,那麽立即停止使用該產品,過一段時間再用。有小夥伴問是不是這樣就是過敏了?這樣還不算,因為這可能是皮膚本身暫時不適合使用該產品導致的,原因參考經期那一段。
(4) 如何判斷產品是不是自己用了過敏呢?
連續三次使用同一產品出現紅腫,刺痛,瘙癢等癥狀,癥狀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並且三次使用時間間隔兩周左右,那麽可以判斷你對這個產品過敏了。這時候請移駕鹹魚,掛出賣了吧!
總結,護膚品有用但是對其功效和效果應有合理的期待,護膚不僅在於護膚品還需註意平時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抵不過一個好的基因。現實就是這麽殘酷,哈哈哈哈!
好了,這裏跟問皮膚問題的小夥伴們做個約定哈!問問題帶上照片和自己的年齡性別,飲食生活習慣,有家族遺傳的也說一下,自己平時用什麽護膚品,
不要一上來就問,我長痘怎麽辦?臉上的斑要怎麽祛?其他什麽資訊都不給!說實話,我不知道啊!不是不知道祛斑和祛痘的方法,而是不知道這種方法是不是對你有用,不同原因導致的長斑和長痘,改善方法是不一樣的,甚至有的原因導致的長痘長斑就不是護膚品可以解決的問題,在沒有了解過患者或者消費者皮膚狀況,生活飲食習慣以及家族相關資訊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你這個痘和斑要怎麽祛。
給你推薦一堆產品,基本上就是在搏概率
有什麽問題都直接問,不要問我在嗎?我平時實驗室工作忙,就回家路上看一下大家的問題,問在嗎的都不想回答。
最後回答一下大家的疑問:你為什麽不放各種實驗數據或者文獻:其實在學術界呆久了,明白了各種實驗數據和文獻的套路,這些數據的有效性我持保留態度,同一種成分說什麽的都有,不同實驗環境,實驗方式或者對比組,實驗結果可以差距非常大,實驗結果是否經得起重復實驗都另說。
最後的最後,很感謝知乎小夥伴們的各種分享,我們在實驗室裏呆久了,在研發產品的適合很容易自嗨,忽略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和感受。在知乎跟大家交流的過程中真的也學習到了很多,對護膚品研發有了不少新的認識,再次感謝大家!謝謝~
本人所有回答和文章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和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