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明清的漕運糧食主要是稻米麽?

2015-11-08知識

以下參考【清代漕運】,李文治,江太新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更為細節的漕運,請參閱【漕運全書】。


漕運是清朝中央倉儲體系的主要部份。清代沿襲明制,有漕共八省,南方六省(南糧),北方二省(北糧),即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征收的是漕糧和白糧,運貯北京通州各倉。漕糧用於供應京城皇室、王宮大臣的俸祿等等。從征收漕糧的八個省可以看出來,都是近水次的,且產量較多。各省征收漕糧的定額不同,都是因地制宜的。


漕糧主要分為正米和耗米,顧名思義,正米就是實際上農民要交給國家糧食的數量,耗米就是在糧食儲存搬運等等過程中要損失的那部份,為了保證正米最後能絲毫不差的運到京師,所以普通百姓也要負擔起損耗的那部份。


京師有內倉、恩豐、祿米、南新、舊太、富新、興平、海運、北新、太平、本裕、萬安,儲積、裕豐、益豐等15倉,956廒,專貯八旗三營兵食物,文武四品以下官俸祿米以及官軍馬豆;通州有中西二倉,250廒,專貯王公百官俸廩米石。運貯北京倉庫的叫做正兌米,運貯通州的叫做改兌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