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過去的這幾天,我看了丁教授所有抖音作品,才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天才老爸吐槽學渣女兒」的簡單故事。
搞定以下三個問題,就離「真相」不太遠了:
第一、丁教授女兒為什麽會考倒數第一?她真的是「學渣」嗎?
第二、你真的相信這位多年從事社會教育學的北大教授老爸,拿剛上小學的女兒沒轍?
第三、采訪中看似無奈的說「接受這樣的女兒」,「這樣」和大家理解的一樣嗎?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丁教授女兒考倒數第一的原因是什麽?
丁教授從小是神童,6歲能背下整本新華字典,看起來,女兒考「倒數第一」實在不應該。但事實卻是:
學前一直散養,在這樣的學校這樣的班級,而且剛上小學一年級,考個倒數第一不是很正常麽?雖然和學霸父親小時候不能比,但只能說丁教授的女兒是跑得比別人晚,而不是比別人差。
第二個問題:丁教授真的是「教不好女兒」嗎?
確實,丁教授親口說輔導女兒作業很痛苦,那我們來看看他究竟是怎麽輔導的:
可以判斷,雖然教授強壓帶著女兒來辦公室學習,但也是適度,他並不是真的「教不好女兒」,而是用自己的方法,順著孩子的情況,一點點去教,懂得「以退為進」。
第三個問題:丁教授接受了怎樣的女兒?
采訪中丁教授吐槽女兒成績差的時候,滿臉充滿了寵溺,其實,從他的教育方法看,這樣的成績可能也是「意料之中」的。
因為他教給孩子的,是目前一紙試卷上的分數無法體現的。
可以看出,他放棄抓著女兒輔導作業不放,不等於放棄了自己的教育理念,還是會像往常一樣去引導,去鼓勵孩子不斷進步。
正如他在影片采訪中說,希望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意誌品質、學習習慣,有時候著急或者批評孩子,是因為這些原因,而不是因為學不會。
這些才是教育的核心,擁有了老爸教的這些品質,以後在哪方面發展都不會差。
所以,接納孩子可以成為普通的人≠讓孩子隨波逐流,更≠完全的散養式教育。
回頭過頭來講,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事件?
能上熱搜大概是「北大教授」和「倒數第一女兒」的反差;而普通家庭教出北大教授的案例更是不少,丁教授自己就是案例。
所以說,在這個父母教育孩子有些焦慮的時代,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不能人雲亦雲,我們不是丁教授,我們的孩子也不用和他女兒做對比。
在丁教授的教育理念裏,我總結了很重要的兩點:
第一:真正的因材施教
他的因材施教,和自己是不是北大教授無關,就是順著孩子的天性在引導,培養她獨立思考能力。
在心理學上認為,兒童的發展受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的影響,而且不同影響對孩子發展的作用也不同。如果都用一個模式,會讓發展遲緩的孩子落後,發展快的孩子感覺厭煩。
「因材施教「就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孩子的年齡特質和心理特質,采取不同的要求、措施、途徑和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這對父母的要求其實更高,要有合理的教育觀點、要有耐心發現孩子的特長、要減少自己的控制欲、不把自己孩子和他人孩子比較等。
第二:認真的鼓勵孩子
這點看似簡單,很多人認為,不就是誇唄?
其實真不是,聽丁教授的分享就知道,他鼓勵孩子都是很具體的,普通籠統的誇獎容易讓孩子驕傲,但有方法的鼓勵,會幫助孩子向更好的方向成長。
以下是鼓勵孩子的小方法,可以在實踐中運用:
教育是個一個很嚴肅的話題,希望熱點事件帶給我們的是更好的思考,而不是瘋狂的焦慮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