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女孩得了「厭食癥」只是因為愛美嗎?家長要註意了~

2023-02-20知識

劉承洛記憶重組——

「阿婷,你要是再這樣下去,以後不但影響你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你生孩子呢!」「我不管,我只想要身材苗條,其他的我都不關心。」

這是阿婷和媽媽剛剛走進中心時候的對話。女兒叫阿婷,是一名大一學生,面容溫婉,皮膚很白。不過,在我看來,她真的太瘦了。媽媽說她1米65的身高,只有70多斤。但是,阿婷仍然覺得自己的體重還是不夠輕。

原來,阿婷患有嚴重的「進食障礙」,或者通俗一點叫做「厭食癥」。像阿婷的情況,營養嚴重不足,最近幾年的時間,她的例假只來過3次,已經是大學生的她身材看起來像一個初中生。

「阿婷,你希望我給你提供什麽樣的幫助呢?」我試探著去和阿婷溝通。

阿婷一臉無所謂的樣子,「我沒什麽需要幫助的,你問我媽吧,她讓我來的。」她轉頭看向媽媽。阿婷媽媽說,專家說「厭食癥」跟阿婷的心理障礙有關,建議她進行心理幹預,所以就帶著阿婷過來了。

一般來說,主動到中心的來訪者都會有尋求幫助和提高自我的動力,這是心理幹預產生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但是還有一類來訪者是被家長逼迫著來的,他們本身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或者並沒有改變的意願,亦或對於心理幹預沒有足夠的了解與信任。顯然,阿婷就是屬於後者。與第二類來訪者進行心理幹預的難度就會更大,因為首先要獲得足夠的信任,同時激發他們尋求改變的動力。所以,我和阿婷聊她的興趣愛好,透過溝通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感。

我們一起探討阿婷愛讀的書,比如她愛看偵探類和心理類的小說。以此作為開始,我們一起去談論書中的很多故事和人物,去接納不同的觀點。在這種開放的咨詢環境中,我盡可能保持一種平等、互相尊重的態度與阿婷一起討論。最終,阿婷感受到我對她興趣的好奇、尊重和包容,並在很多看法上我們達成了共識。

阿婷變得越來越喜歡在咨詢室的感覺,她告訴我:「在咨詢室的時候我可以隨意說任何事情,能夠被聽到和理解,而且不會被批評。我覺得在你的引導下,自己比以前成熟一些了,不那麽偏激了,遇到事情可以多想想,而且可以拓寬了想,多角度想~」

隨著我和阿婷溝通的深入,對於阿婷的「厭食癥」也逐漸清晰。在阿婷5歲之前,由於父母工作原因將她養在外婆家,只是在過年的時候才會偶爾見一次。等到阿婷回到父母身邊,又被送到了寄宿制的幼稚園,接著是寄宿制的小學、中學,現在是在外地上大學。可以說,阿婷和父母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時間非常少。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阿婷內心缺乏安全感和父母的關愛。在高中之前,她在一個小城市讀書,成績不錯,一直很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而這一切從上高中之後開始變了。

為了讓阿婷高考能上個好大學,媽媽想盡辦法讓阿婷去了省城的重點高中讀書,同時,還幫阿婷報了美術特長班。阿婷去了高中很不適應,學習成績還可以,只是她發現周圍的同學都不只是拼學習了,還拼特長、拼打扮、拼身材。看到舍友們很註意節食,阿婷剛開始有些困惑,不知道如何跟她們交流。有一次去公共浴室洗澡,阿婷碰到了幾個練芭蕾舞的同學,看到她們的身材非常修長、苗條,頓時羨慕不已。

後來得知,這些練芭蕾舞的同學都在節食,而且有幾個室友也在節食,阿婷也開始加入了她們。從加入節食的隊伍,阿婷才覺得自己真正融入了群體。室友們和她討論的最多的是什麽食物的熱量高,怎樣才能讓自己更瘦一些。漸漸地,食物在她的眼裏已經不再具有香味,上面只有明晃晃的卡路裏。而她覺得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體重的降低。直到她都快變成一個紙片人,媽媽覺得問題很嚴重了,才帶她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隨著記憶重組心理幹預的進行,阿婷慢慢地發現,她在用這樣的方式獲得理想身材,獲得朋友的喜歡與認可,只是一種自以為。其他人也許很難理解阿婷的行為,但對於阿婷而言,因為從小缺乏關愛,所以被別人喜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除了和室友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話題獲得認同外,阿婷內心還有另一個聲音——「我是不被喜歡的」。所以,透過「好身材」來獲得別人的認可,成為她重要的獲得愛的方式。

從阿婷的自身特點而言,她處在自我發展的重要階段,而建立社交關系、得到周圍人的認可是重要的一部份。當周圍的人都在忙著瘦身,為了融入大家,瘦身也常常成為一個共同的話題,就像是青春期的男孩子更容易透過抽煙、喝酒的方式進入同齡人的圈子。

從更大的社會文化角度而言,這是一個以苗條身材為美的社會,各種廣告、電視、宣傳都是以苗條的美女作為主角,胖的會被譏諷和貶低。而阿婷作為處在青春期的女孩子,本就處在愛美的年紀,同時也缺乏對「主流文化」的批判能力,所以更容易認同這種以瘦為美的文化。

只是,為什麽阿婷會選擇「厭食」和好身材這樣的方式來獲得關愛呢? 除了和她的性別、年齡段和成長經歷有關外,還和他的病理性記憶有著密切相關。

所以,針對阿婷的問題,一方面透過與她探討內心對於關愛的渴求,包含這份渴求背後的緣由,以及滿足這份渴求的方式。另一方面,我在潛意識下找到了阿冰相關的病理性記憶事件。她的成長階段被媽媽批評的太多,大事小事媽媽表現出來的都是對她能力的懷疑,基本沒有表達過支持和認可,令她的自我評價很低。比如有一次阿婷吃完飯後,媽媽問她有沒有洗碗,阿婷回答洗完了。但媽媽仍不放心,又反復問了好幾遍,還親自去檢查,結果發現碗沒有洗幹凈,馬上把阿婷責罵了一遍。媽媽嚴厲的語氣和表情讓阿婷很害怕、很自責,經常緊張和焦慮。我對病理性記憶進行高效化重組,阿婷的焦慮減少了很多。

透過20次的記憶重組幹預後,阿婷恢復對食物的正常感知,也理解了健康的定義,她不但能夠正常地進食,而且能夠比較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身材。更重要的是,她也能夠理智地評價自己的價值,可以透過合理的方式獲得來自他人的關愛。她很坦誠的告訴媽媽,媽媽曾經的一些教育方式從某種程度上對自己是有傷害的,媽媽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很誠懇地向阿婷道了歉。阿婷原諒了媽媽,也理解媽媽的出發點還是因為愛自己,只是方式方法不恰當。

我們經常接到一些家長的求助,說孩子把自己困在家裏,沒有任何想好起來的想法,躺平擺爛。家長想尋求心理幹預,但孩子不配合,該怎麽辦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只能家長自己努力解決。這種躺平擺爛狀態裏的孩子,她之所以不願意配合,是因為內心沒有希望的種子,「習得性無助」,覺得做什麽都沒用。這類孩子在我們的來訪者中,占比是比較大的,像阿婷就是類似的情況。這類來訪者,初期與我的信任感建立非常重要,我需要在她的內心中下一顆被理解、被尊重、被關懷的種子,讓她的自身價值感成長起來,喚醒她的自救意識後再進行心理幹預。其實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後的隱性需求,孩子的這個階段是需要家長給一些推力的,只有你把他帶到中心來,我們才能用專業方法幫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