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能力是智能的一部份,用於整理現有情報和記憶、進行聯想和比對、分析情況並預測一定時間後的未來。比隨機猜測更準確地預測未來對個體的生存、求偶、照料後代有益。如果這些益處超過了「為進行思考而維持相關細胞並消耗相應能量」對生存、求偶、產生的可育後代數量造成的妨礙,那麽思考相關的基因就可以視為有益的,有較大概率在族群中蔓延。
一些學者將智能描述為「 觀察外界、與外界互動、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特征是從人類行為裏總結的,可以在多種非人生物身上找到。
一些人現在自稱為「高智慧生物」。但是,即便你不考慮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其他尚未解析清楚的古人類,只看晚期智人,我們的智慧究竟比海豚高到哪裏去也令人懷疑:
一些學者認為, 智能是「有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的一種,遍布世界的細菌和古菌展示出的「適應環境的能力」顯然並不低於技術輔助下的人類 。
顯然,細菌和古菌沒有人類的意識和智慧,但它們在集體解決問題和應對環境方面往往不亞於人類,一些特定的細菌和古菌適應環境的能力比人類現有的技術更有效。那麽,我們可以說 細菌和古菌已經在許多場合以自己的方式達到了人級別的「智能」 。
將 一碗水端平的智能定義或智能測定方法 交給電腦,讓電腦判斷生物的智能,大抵比人自己判斷要顯得公平。你可以聯想到一些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科幻作家談論過的衡量文明水平的方法,例如只參照總功率的卡爾達肖夫文明指數。
歷史上,人們用「從抽象的圖案裏尋找模式」作為智商測定題目,測試過一些非人生物的智商。大猩猩 Koko 等傑出個體曾經在這類題目中測出 70~90 的智商 [3] 。
如果你覺得尋找模式不適合作為智能的一個切面,要找一種更普適的智能測定方式寫到小說裏之類的,我建議你選擇「適應環境的能力足以承受特定水平的攻擊」——實驗者用設定的水平 X 的攻擊進行廣泛轟炸,實驗物件沒被消滅,就證明實驗物件達到了水平 X。在兩次實驗之間,要給實驗物件一些恢復元氣的時間(以生物量恢復、構築物總質素恢復、總功率恢復之類計算即可)。
參考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230606/answer/1125638125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5408166
- ^ 個體的智商分數會和個體所屬的常模(例如相同年齡、相同國家的人們)相比較。常模的智商分數的平均值定為100分,標準差為15分。即68.2%的人的智商在85到115、95.4%的人的智商在70到130、99.6%的人的智商在55到145。非人生物的常模現在還沒有建立起來,如果要比的話只能拿來和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