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吳用梁山連黃安那一關都過不了。更別說後面壯大了。
至於一方面罵吳用想當漢奸,一方面罵吳用謀劃未成更是左右互搏、自相矛盾,豈不是吳用如果真當了大遼的大官就算謀劃成了?關於吳用為什麽死原著都寫的那麽清楚了。
兩個自來商議道:「這 宋江,盧俊義 皆是我、等仇人,今日倒吃他做了有功之臣,受朝廷這等恩賜,卻教他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我等省院官僚,如何不惹人恥笑?自古 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楊戩 道:「我有一計,先對付了 盧俊義,便是絕了宋江一只臂膊。這人十分英勇,若先對付了宋江, 他若得知,必變了事,倒惹出一場不好。」
奷臣只想殺宋江、盧俊義,對吳用不感興趣吳用、花榮自殺只是單純追隨宋江
卻說武勝軍承宣使軍師吳用,自到任之後, 常常心中不樂,每每思念宋公明相愛之心。 忽一日,心情恍惚,寢寐不安。至夜,夢見宋江,李逵二人扯住衣服,說道:「軍師,我等以忠義為主,替天行道,於心不曾負了天子。今朝廷賜飲藥酒,我死無辜。身亡之後,見已葬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深處。軍師若想舊日之交情,可到墳塋,親來看視一遭。」吳用要問備細,撒然覺來,乃是南柯一夢。吳用淚如雨下,坐而待旦。得了此夢,寢食不安。
……吳用安排祭儀,直至南門外蓼兒窪,尋到墳塋,置祭宋公明,李逵。就於墓前,以手摑其墳冢,哭道:「仁兄英靈不昧,乞為昭鑒。吳用是一村中學究,始隨晁蓋,後遇仁兄,救護一命,坐享榮華。到今數十余載,皆賴兄之德。今日既為國家而死,托夢顯靈與我, 兄弟無以報答,願得將此良夢,與仁兄同會於九泉之下。」言罷痛哭。……花榮道:「軍師既有此心,小弟便當隨從,亦與仁兄同 歸一處。」似此真乃死生契合者也。有詩為證:
紅蓼窪中托夢長,花榮吳用各悲傷。
一腔義血元同有,豈忍田橫獨喪亡?
至於說吳用會被被奸臣所害?那為什麽關勝、呼延灼、朱仝、黃信、孫立一家孫新顧大嫂、蔡慶、裴宣、楊林、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堅、蕭讓、樂和、淩振這些當官的昨全活的好好的有的還升官了?
關勝在北京大名府總管兵馬,甚得軍心,眾皆欽伏。一日,操練軍馬回來,因大醉,失腳落馬,得病身亡。呼延灼受禦營指揮使,每日隨駕操備。後領大軍,破大金兀朮四太子,出軍殺至淮西,陣亡。只有朱仝在保定府管軍有功,後隨劉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 太平軍節度使。
再有見在朝 京偏將一十五員,除兄弟宋清還鄉為農外,杜興已自跟隨李應還鄉去了; 黃信仍任青州;孫立帶同兄弟孫新,顧大嫂,並妻小,自依舊登州任用 ;鄒潤不願為官,回 登雲山去了;蔡慶跟隨關勝,仍回北京為民; 裴宣自與楊林商議了,自回飲馬川,受職求閑去了 ;蔣敬思念故鄉,願回潭州為民;朱武自來投授樊瑞道法,兩個做了 全真先生,雲遊江湖,去投公孫勝出家,以終天年;穆春自回揭陽鎮鄉中,復為良民; 淩振炮手非凡,仍受火藥局禦營任用。 舊在京師偏將五員: 安道全欽取回京, 就於太醫院做了金紫醫官;皇甫端原受禦馬監大使;金大堅已在內府禦寶監為官;蕭讓在蔡太師府中受職,作門館先生;樂和在駙馬王都尉府中盡老清閑,終身快樂,不在話下。
且像武松、戴宗、李應、杜興、際小七、鄒潤、蔣敬、穆春、宋清這些不當官也不退隱當平民不也壽終正寢?也沒人追殺他們啊,武松還當了清忠祖師贈錢十萬貫呢。
可以說吳用不自殺既可以當武勝軍承宣使也可棄官為民享受富貴
借用B站使用者亭山的話說
赤壁之戰,孫權麾下文臣投降派居多,魯肅勸說孫權:眾人皆可降曹操,唯將軍不可降曹操;如肅等降曹操,不失州郡,將軍降曹,安欲所歸乎?同理,梁山作為東京不可忽視的一大軍事勢力,如果招安,朝廷要分化瓦解這股勢力為自己所用,必然從宋江盧俊義這兩大首領入手,也就是說如果招安,下場最慘的就是宋江盧俊義二人,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投降之後所有梁山頭領或得官位(關勝、呼延灼、朱仝、黃信、孫立等等),或得財帛(武清忠祖師的十萬貫生辰綱、眾偏將每人得五百兩),唯獨宋江盧俊義兩人被奸臣害死。台詞說宋江拿弟兄們的血染紅自己的官袍,於情於理都說不通,純粹為了黑而黑,不知道為什麽這麽多人吹央視這段改編。
其次先不說三國的周倉、廖化、張燕也曾先落草後受招安,甘寧也當過海賊,大唐秦瓊、程咬金南宋嶽飛、辛棄疾也曾當過義軍。單說水滸傳中
十節度
高太尉道:「 前者有十節度使,多曾與國家建功,或征鬼方,或伐西夏, 並金遼等處, 武藝精熟,請降鈞帖,差撥為將。」蔡太師依允,便發十道劄付文書,仰各各部領所屬精兵一萬,前赴濟州取齊,聽候呼叫。十個節度使非同小可,每 人領軍一萬,克期並進。那十路軍馬:
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
上黨太原節度使徐京
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
穎州汝南節度使梅展
中山安平節度使張開
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
雲中雁門節度使韓存保
隴西漢陽節度使李從吉
瑯琊彭城節度使項元鎮
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
原來這十路軍馬,都是曾經訓練精兵,更兼這十節度使,舊日都是綠林叢中出身,後來受了招安,直做到許大官職,都是精銳勇猛之人,非是一時建了些少功名。
方臘軍金節、段愷
那時百姓都被方臘殘害不過,怨氣沖天。聽得宋軍入城,盡出來助戰。 城上早豎起宋先鋒旗號。……宋江來到州治,便出榜安撫, 百姓堆老攜幼,詣州拜謝。宋江撫慰百姓,復為良民。眾將各來請功。
金節赴州治拜見宋江。宋江親自下階迎接金節,上廳請坐。金節至階下參拜,頓首謝了。 復為宋朝良臣。 此皆其妻贊成之功。有詩為證:
貞靜幽閑女丈夫,心存宗社有深圖。名同魏國韓希孟,千古清風振八區。
……比及去時,宋江已自先叫神行太保戴宗賫飛報文書,保舉金節到中軍了。張招討見宋江申覆, 金節如此忠義 。後金節到潤州,張招討使人接入城中。見了金節,大喜,賞賜金節金銀段匹,鞍馬酒禮。有副都督劉光世,就留了金節,升做行軍都統,留於軍前聽用。 後來金節跟隨劉光世,破大金兀術四太子,多立功勞,直做到親軍指揮使, 至中山陣亡。這是金節的結果。有詩為證:
金節歸降世罕儔,也知天命有歌謳。封侯享爵心無愧,忠藎今從史筆收。--第一百十一二回
金節道:「今天黃道吉日,下官有一妻妹送與將軍成親,特請將軍到來同結花燭。」叫:「請新人出來!」那牛臯聽見這話,一張嘴臉漲得豬肝一般,急得沒法,往外就跑,出了大門,上馬奔回驛中去了。--說嶽全傳三十二回牛臯酒醉破番兵 金節夢虎諧婚匹
段愷在城上叫道:「不須攻擊,準備納降。」隨即開放城門,段愷香花燈燭,牽羊擔酒,迎接宋先鋒入城,直到州治歇下。段愷為首參見了,宋江撫慰段愷,復為良臣,便出榜安民。段愷稱說:「 愷等原是睦州良民,累被方臘殘害,不得已投順部下。 今得天兵到此,安敢不降?」……宋江聽罷,賞了段愷,便教去張招討軍前,說知備細。 後來段愷就跟了張招討行軍,守把蘇州, 卻委副都督劉光世來秀州守禦,宋先鋒卻移兵在李亭下寨。--一百一十四回
至於吳用的戰績基本上全書最強,基本上可以說集司馬懿、賈詡、荀彧於一身無論攻城還是野戰一把好手,如果吳用都不行那水滸全天下就沒有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