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後的這幾年,是丞相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丞相不是李斯,呂夷簡或者徐階,丞相從不戀權。
先主駕崩後丞相開府經營自己的丞相班底,儼然有了曹操第二的土壤。
可丞相晚年卻長期駐紮漢中而不回成都,早早地開始移交權力,培養後主親政。
可能題主想問的是: 事實已經證明,丞相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統帥,可是先主時代為什麽從不讓丞相親臨前線做統帥?甚至入川後包括漢中之戰都鮮有丞相關於戰術謀劃的記載,為什麽?
來看看那個時期季漢軍的高層配置:
皇叔一直是前線統帥,法正作為謀主多次立下大功包括奇襲定軍山陣斬夏侯淵。參加漢中之戰的將軍群落更是豪華無比:張三爺,馬超,黃忠,趙雲,小說中的五虎將除了關二爺之外悉濟濟一堂。此外魏延、黃權等名臣猛將也基本滿狀態在場。
漢中一戰季漢軍手裏的牌太多了,完全打不完。
很多將軍都在這次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比如黃忠陣斬夏侯淵,張狡猾宕渠山調教張巧變,子龍一身是膽等。
整個季漢軍前線已經成體系,陣容深度,人員磨合都基本完善。
丞相還去前線做什麽?
前線不需要丞相。
丞相就算在前線也只能是權衡考核下各個謀士包括謀主法正提出的戰術是否可行。
所以那時候的丞相正在做自己最擅長,最喜歡做的工作:坐鎮成都負責人事任免和人員排程,經濟財政有劉巴,政法有李嚴、尹籍。
幫手很多,丞相幹起行政來事半功倍、得心應手,很養生。
這時候的丞相就好比坐辦公室的大佬,每天喝著茶開著會就能把該做的事兒都辦了。
如果照這麽下去的話,丞相可以活七十多,成就大業後還能歸隱田園實作文體兩開花。
我猜題主希望看到的是五年之後的丞相吧?舉足輕重的話語權,勢傾全國的相府,統領精銳季漢軍戰無不勝的丞相。
那時距離丞相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還有十年。
總結一下,給大家說三個時期,大家自己體會一下。
晚年寂寞蒼涼時,武侯開了十年的國士無雙。軍政民三頭一起抓,民事理的民不知兵,朝堂治的一團和氣滿朝門生,戰場上所向披靡。真正實作了一人一國,然後食少煩多,變的悲壯無力,漸漸日薄西山。
剛出山時,村夫也不閑,訓練士兵研究技戰術,外交也得親自來,後來還得抓民政,幹的都是州郡級的雜活。可那時季漢三基友正當壯年,至少戰場不用操心。所以村夫還能和江東基佬們吵吵架,玩玩羽扇綸巾笑談間。
最輕松的是漢中之戰時,丞相天天餵魚種花,只管看看批示一下各部官員的工作情況和成果,排程一下後勤把蜀川的戰爭潛力火力全開。丞相快樂的很,只等把軍師將軍府搬到長安,繼續當個荀令君plus。
大家想看【出師表】,還是【功成歸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