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中國人大多乳糖不耐受為什麽還要普及牛奶?

2020-04-14知識

先說結論:

a. 因為 中國的膳食寶塔是完全模仿美國USDA的膳食寶塔 ,中國(當然還有日本)對於牛奶的推崇是西方「飲食決定論 dietary determinism「 [1] 興起,和對於「世界健康飲食(universally healthy diet)」追求的產物;

b. 牛奶被道德化 [2] -正如題目所說「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那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是有責任讓自己強壯起來的;

c. 乳糖不耐受(lactose intolerance)和乳糖酶缺乏(lactose deficiency)完全是個被高加索人種 發明出來的病

d. 補充一個冷知識: 「奶」在中國古代醫藥典籍裏通常作為瀉藥使用

2016年釋出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把奶制品放在了第二層,認為平衡膳食要做到每天攝入300g奶制品,而平衡膳食餐盤更誇張的把奶作為單獨的流體裝在杯子裏置於餐盤旁邊,基本上還是能看出來膳食寶塔依舊沒能逃出usda早在1992設定的模式或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被更廣泛使用的哈佛金字塔,而盤子則同哈佛提出的膳食餐盤差別不大,除了把擺放水的杯子換成了一杯牛奶。

usda1992食物指南金字塔

圖片一貼中美膳食指南之間的關系就一清二楚。

那麽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麽要模仿美國人的膳食?

中國(當然還有日本)對於牛奶的推崇是西方「飲食決定論 dietary determinism「興起的產物。在二十世紀之前,中國人對於食物的認知傾向於地域決定飲食,也就是你是哪兒人,你是什麽民族,你就吃你那片的食物。簡單舉例,比如【黃帝內經】中「異法方宜論篇:地域氣候影響治病」中提到「乳食」是北方特有,「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 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 [3] 而西方飲食決定論則是相反,提出「you are what you eat」-吃什麽你就是什麽。於是中國認為西方人體質強健,身強力壯,認為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那麽要擺脫「東亞病夫」的汙名,成為一個強健之國,模仿強國飲食就是最簡單的做法。

於是,牛奶=美國人=強壯的公式成立,不喝甚至可以說是不愛國了。說個題外話,小時候我被強制灌牛奶時我媽用的就是這個論述,「你不喝怎麽長高?你不喝體質就差,你看人家小日本就是因為喝牛奶現在都長高了還不穿秋褲!」問題是我喝牛奶惡心肚子脹,還外帶放屁腹瀉長痘等等副作用,補鈣補蛋白質還不如吃點蝦皮,瘦肉,雞蛋,豆腐,喝點酸奶豆漿什麽的。

此外,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並非中國/東亞獨有,而是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所面臨的問題,例如在美國黑人和亞洲人種發生率最高接近100%;非洲人種為75%;西班牙人為60%;而白人也有20%乳糖缺乏, [4] 一個全世界84%的人都缺乏的東西,怎麽就不說能消化的16%才是有病呢?換而言之,有足量乳糖酶不是西方強調的「正常狀態(normal condition)「,乳糖不耐才是,這完完全全是個被創造出來的病。

西方白人創造出這麽個病來合理化種族歧視,和當年法國人類學家跑到非洲說人家都是原始信仰是fetish拜物教,是落後的沒有宗教信仰的需要被拯救的地方,本質上沒什麽差異。

也不知道為什麽中國專家們日常讓大家多喝奶是受了乳品企業多少錢(直接讓人想到哈佛臭名昭著的糖脂之爭),還各種說努力少量多次喝,配合食用些碳水化合物(牛奶➕麪包),加熱煮沸喝什麽的,也是挺無語。

其實比起中國乳糖不耐受的問題,更嚴重的情況發生在第三世界那些接受食物援助的國家。原本就營養不足的孩子們在接受牛奶/奶粉作為援助後因為乳糖不耐受上吐下瀉 [5] ,加重痢疾和其他疾病,大量失水甚至造成死亡。 [6] 聯合國蛋白質公告小組(The United Nations' Protein Advisory Group,我自己隨便翻的)早在1972就開始為牛奶背書,「牛奶能夠提供全面營養,而在發展中地區蛋白質匱乏和蛋白質-卡路裏營養不良是兒童成長面臨的巨大問題,因此所有營養專家都建議在兒童餵養專案中使用牛奶。」 [7] 說難聽點就是美國牛奶產多了就給大家發點奶,告訴你這是最健康的,美國不怎麽產的東西就不健康,要不然資本主義社會怎麽執行下去呢(同理,那些玉米/玉米糖漿做出來的垃圾麥片也是美國宣傳為健康的早餐食物)。

最後說一點兒中國人的牛奶史,下次再有人逼迫喝奶的時候可以學術地告訴他/她,「堅決不喝奶,做個中國人。」 乳酪在中醫典籍中為寒物,例如唐代【食療本草】言,「牛乳<寒>(一)患熱風人宜服之。患冷氣人不宜服之。(二)烏牛乳酪:寒。主熱毒,止渴,除胸中熱。」除此之外,書中還記載了系列復合藥比如「石蜜(乳糖)」用於祛除上心腹脹熱口幹渴。而對於傷寒理論記載更全面的【外台秘藥方】中,對於「消渴」這一體內熱氣積滯之病,亦開出乳汁入藥。漢民族在長久的飲食發展中都沒有乳制品入菜的習慣, [8] 直到被遊牧民族統治時期才有乳酪,奶酥食材入菜的狀態,並且也基本局限在點心裏面(不著了【隨園食單】大家隨便搜尋下就能發現),這大概也是海外中餐成為猶太人聖誕夜傳統的原因吧。

2006年4月23日,溫家寶總理在重慶江北區光大奶牛科技園養殖基地考察,並在那裏留言:「我有一個夢,讓每個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

那我不如說, 「我有一個夢,讓每個中國人,想喝酸奶喝酸奶,想喝豆漿喝豆漿,每個人都喝得到喝得起無乳糖鮮奶豆奶杏仁奶燕麥奶,每個人都能吃起雞蛋豆腐買得起肉,每個人都不擔心食品安全想吃什麽吃什麽。」

參考

  1. ^ Rachel Laudan, Cuisine and Empire: Cooking in World Histo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3): 255–257.
  2. ^ Smith, Hilary A. 「Good Food, Bad Bodies: Lactose Intolerance and the Rise of Milk Culture in China.」 Moral Foods,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2020, pp. 262–284.
  3. ^ 【黃帝內經】.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
  4. ^ Jackson K A, Savaiano D A. Lactose Maldigestion, Calcium Intake and Osteoporosis in African-, Asian-, and Hispanic-American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2001, 20(2):198S-207S.
  5. ^ David M. Paige, Theodore M. Bayless, and George G. Graham, 「Milk Programs: Helpful or Harmful to Negro Children?」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62, no. 11 (November, 1972): 1486–1488.
  6. ^ Robert B. Bradfield, D. B. Jelliffe, and Aaron Ifekwunigwe, 「Milk Intolerance and Malnutrition,」 Lancet 2, no. 7929 (August 16, 1975): 325.
  7. ^ Quoted in a letter to the editor by R. L. Strock, Baltimore Sun, November 12, 1972, C6.
  8. ^ H. T. Huang, 「Hypolactasia and the Chinese Diet,」 Current Anthropology 43, no. 5 (December 2002): 816. Frederick J. Simoons frames the topic in much the same way in Food in China: A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Inquiry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1991),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