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 MARK: IV
最近【石之海】動畫的前12集一次性放出想必一定是讓 JO 廚大飽了眼福,各類別的替身(Stand)所對應的不同設定,其實正是【JOJO 的奇妙冒險】系列漫畫/漫改動畫長久不衰吸引讀者的其中一個特點。我個人對於第四部【不滅鉆石】中廣瀨康一的替身回音(Echoes)是頗為印象深刻的,尤其是它三個階段的變化特性。在第三階段(ACT 3)時,Echoes 形成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識並且在語言交流時會說出一些「妙語」(具體的就不解釋了hh),被讀者們稱作「素質替身」。那麽這個名字同為 Echo 的真無線耳機的高素質聲音,則可以說是它給人的第一印象,但是就像替身 Echoes 一樣,天使吉米也給這個產品留續了升級可能。
Echo 的包裝跟之前介紹過的 Hana 系列與 Darling 等產品比起來就要顯得樸素一些,沒有那麽多繁雜的結構,但是配件依然豐富。上層紙盒將不用看系列紙片和所有配件全部收納,Echo 贈送了七對矽膠耳套。四對是高度偏矮的淺入耳耳套,其中一對已經預設安裝在耳機本體上,另外還有三對高度與常見規格類似的白色矽膠耳套。下層便是分開放置的 Echo 耳機和電池盒。
Echo 的電池盒體積算不上小巧,表面白色為主點綴灰色,開蓋處設計了一個碩大的條狀指示燈。雖然碩大,但是這個燈條並沒有做得像是某些燈廠那般突出、刺眼,亮度控制適中,在不同電量狀態下分別顯示出白色和色溫漸暖的淡黃色、橙黃色、橙紅色,在無線充電(沒錯,Echo 支持這個價位相對罕見的無線充電)的時候放在充電板上,會毫不張揚地融入你的桌面擺設中。腔體形狀可以說基本沿襲了天使吉米一貫的類三角形家族設計,從 Darkside 到 Oxygen 再到 Hana 系列,如今在 Echo 上也看到這個造型,可以說經過幾年的打磨,天使吉米對於這個腔體造型是有把握的,可以說辨識度拉滿。實際佩戴好之後,佩戴感受也與那些有線產品類似,雖然貼合程度跟類客製造型的耳塞不能對打,但是結合相對較輕的重量,舒適性沒什麽問題。IPX4 級別的防水等級,基本上可以兼顧雨天和運動環境的佩戴要求。無論是電池盒還是耳機本體,做工細節都挑不出什麽毛病,嚴絲合縫,光面與磨砂的不同處理方式進行拼接也突出了耳機的質感。
需要註意的是,Echo 沒有配置佩戴檢測傳感器,它采用的還是基於放回合蓋後斷開連線的思路,在之前介紹 C3II 以及 Cotsubu 的時候,我就已經提到過,沒有了佩戴辨識,可以方便某些使用者煲機,但是究竟將佩戴辨識的操作邏輯轉移到盒子上是不是個優秀的設計,這點需要看使用者自己的操作習慣。操作基於三角形腔體的面板觸摸控制,預設狀態下是單擊暫停/播放,左側雙擊上一首,右側雙擊下一首,三擊調取語音助理。
Echo 采用的還是比較常見的高通 QCC3040 芯片方案,自然,對於藍芽5.2和 aptX Adaptive 的支持也是少不了的了。相對成熟的方案結合與腔體造型頗為呼應的三角形訊號天線,Echo 的連線穩定性是目前500-1000元價位妥妥的第一梯隊。當然,也支持 TrueWireless Mirroring 技術,支持自動切換主副機並進行單邊獨立使用。在剛看到 Echo 的產品圖時,我以為 Echo 面板上那碩大的類似麥克風的東西是為了主動降噪準備的,不過拿到後發現 Echo 並不支持主動降噪功能,雖然結合標準尺寸的耳塞套能有良好的被動隔音能力,但還是有一點小遺憾罷了。那個類似麥克風的有金屬網罩的東西是指示燈……Echo 的通話麥克風位於底部,由於支持 ENC 通話降噪,通話質素在同價位算是不錯的,穩定性也足夠好。
續航方面,官方宣稱僅耳機連續播放時間6小時,充電盒可額外供應42小時電量(7次充電),總共連續播放時間達到了驚人的48小時,這樣電池盒的碩大體積是可以理解的了。個人經過標準流程測試下來,全程以 aptx Adaptive 編碼協定連線 Google Pixel 4,不間斷以50%音量連續播放串流媒體音樂(Apple Music Lossless)、播客節目(小宇宙),僅耳機續航為5小時49分鐘,可以認為基本符合續航描述。支持 Qi 通用協定的無線充電。
在聲音方面,天使吉米可以說給 Echo 提供了「三步走」的一路前進演化可能,正好也對應了「Echoes」的三個 ACT,能力一步一步提升。
ACT 1 優秀的基底素質
Echo 采用了一對直徑10mm的鍍鈹球頂柔性懸邊振膜動圈,懸邊和球頂部份的剛度不同,這對單元本身就有著不錯的實力。
基於內建的矽膠耳塞套,我們來談談聲音。
低頻量感適中,沒有很誇張的下潛深度,層次感表現中規中矩。彌散感不強,有一定速度感,收得既快又比較幹凈。氛圍烘托能力適中。Echo 不會給你特別突出的低頻聽感,在一些燒友看來甚至會稍顯平淡,但是,這種速度感不錯的低頻能夠使得整體聽上去更加幹凈,尤其是在沒有 LDAC 時藍芽傳輸碼率較低的情況下。
中頻厚度適中,人聲口型還原還不錯,有一定的距離感,不會出現舔臉的問題。男女聲偏向性不明顯,走的都是相對比較普適的路線,渲染不算多。我個人更加喜歡 Echo 對於女聲的表現,線條感比較突出,相對比較順滑,有一定的感情渲染,但是音色挑不出什麽毛病來。相對來說,男聲的顆粒感會稍微明顯一些。樂器方面,Echo 對於大多數弦樂器的音色表現算是中規中矩,在聆聽中小編制弦樂曲目時,可以感受到結像略靠後,缺一點形體感,在大提琴上尤為明顯。管樂器方面,Echo 的表現則要顯得更加突出一些。打擊樂器刺激感不算強,Echo 在保留了較多細節的同時,整體聲音不會有太強的刺激感,打磨得比較圓滑。
高頻亮度適中,延伸一般,但是總體的透明度可圈可點。聲場規模不算大,但是橫縱都有一定距離。分離度表現還不錯,解析能力同價位優秀,但是定位能力並不能做到非常準確。動態一般,瞬態良好。
這樣的一個表現,雖然說並非盡善盡美,但對於一個五六百的 TWS 來說,已經算是相當難得的了,雜食性也足夠。但總是覺得,似乎 Echo 的素質沒有完全釋放出來,這一點尤其是在使用預設的淺入耳耳套時則更為明顯,甚至聲音會有一定的糊化。ACT 1 只是向你展現了 Echo 不錯的「基本素養」,它的潛力還有待發掘。
ACT 2 換套無限變化
我們上述的聲音描述則全部基於高度更高的內建耳套。得益於電池盒預留了較大的空間給換套玩家,同時 Echo 的導管結構並非嚴格意義上那麽粗短,這些設計都讓 Echo 搭配更加豐富的通用規格耳套成為了可能。
首先我嘗試的是天使吉米自家的升級耳套 T-APB 氣壓平衡耳套。T-APB 早在之前我就已經介紹過,其中的高頻套更是被放進了常規推薦列表中。同樣,Echo 搭配 T-APB 高頻增強型的效果也很讓人驚艷。換上之後,高頻的延伸有了很明顯的進步,且前文提到的「打磨得比較圓滑」的特點會改變成為「人工打磨痕跡變少」。能夠感覺到各種樂器音色的自然度有所提高,透明度進一步增強。基於位於中低頻的樂器結像也會精細一些。
搭配了 T-APB 高頻套之後,Echo 的聲音已經可以進入 TWS 耳機的第一梯隊了,無論素質還是調音都不錯。
一不做二不休,除了自家的耳套,我手上還有數十款耳套等著嘗試,在一番搭配過後,我挑出兩種推薦。
一個是 SednaEarfit Crystal,來自 AZLA 的這種耳套在各種 TWS 上進行搭配基本都可以帶來顯著提升,Echo 自然也不例外。SednaEarfit Crystal 可以給 Echo 的聲場規模以及人聲表現進行最佳化,人聲的厚度有所提高,顯得更加突出一些。分離度更好,尤其是人聲與樂器之間的分離度。
另一個是 Sonic Memory 蘑菇套,即 SM2 裏內建的那種粉紅色矽膠套,它雖然給 Echo 引入了更明顯的染色,但是對於不排斥染色的燒友來說,蘑菇套可以給 Echo 帶來更加抓耳的中高頻表現,人聲的線條稍微突出。只是,蘑菇套也會讓 Echo 高頻的齒音增加一些。
考慮到性價比和接受程度,T-APB 高頻套能夠給 Echo 帶來的改變就已經算是脫胎換骨了,我個人是強烈建議有意嘗試 Echo 的讀者一並買一套 T-APB 回去搭配著聽的。此為 ACT 2 級別的前進演化。
ACT 3 DSP 與 Tanchjim Center
雖然在正選的這段時間內,天使吉米並沒有來得及給 Echo 配備上 APP,不過他們預留了介面。在之後一段時間,Echo 會擁有自己的配套 APP,加上內建 DSP,這樣,固件更新帶來更好聲音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APP 的配備對於手動調節均衡器的需求想必也是會匹配的。我個人一致認為無線耳機想要獲得好聲音,有三條路子,一條是單元素質、聲學設計本身的表現突出,一條是無失真編解碼協定的加持,另一條則是 DSP。Echo 已經有了第一項,至於第二項,aptX Adaptive 其實某種程度上在 TWS 領域也算接近於滿足了。那麽就剩第三項,Echo 預留了 Tanchjim Center 介面,那麽基於 DSP 進行調節給它帶來進一步的升級,就順理成章。這便是 Echo 聲音升級的 ACT 3 前進演化。
有著前進演化能力的 Echo,顯然是足夠有性價比的。對於傳統的耳機廠商來說,旗下的 TWS 產品功能層面有所缺失是可以理解的,聲音方面做到優秀,應該是本分,我很高興看到 Echo 在聲音層面能拿出不錯的結果,並期待著後續 APP 加持後它能夠擁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KingTsui, from The TDS Studio.
Dec 2021
您可以在知乎、公眾號、嗶哩嗶哩、頭條、YouTube、虎撲識貨、新浪微博以及小紅書等平台發現更多署名為 KingTsui 或 The TDS Studio 的圖文影片創作內容。